01
我叫林芳,今年42歲,初中文化,結婚已經有17年了。
家里住在一個小縣城,房子是老公婚前買的二手房,雖然舊了點,但好歹是個家。
我平時在一家超市做收銀員,一個月三千多塊錢,老公在本地一家汽修廠上班,工資五六千,忙的時候能拿七八千。
我們有一兒一女,兒子上初三,正是花錢最多的時候,女兒才上小學五年級。
我公公早些年就走了,婆婆一個人在老家農村生活。
一直以來,婆婆都住在老宅里,種點菜、養幾只雞,自給自足。
我們每年過年會接她來縣城住幾天,但時間不長,她總說住不慣。
我們小兩口也一直想著,等她年紀大了,實在干不動了,就接她過來一起住,盡點孝心。
可真正把人接進門,才知道, 養老不是一句“孝順”那么簡單 ,尤其是,當一個家庭已經負重前行時,再加上一份沉重的責任,有時候,真的不是不愿意,而是 力不從心 。
02
事情的起因,是去年婆婆突然摔了一跤。
那天傍晚,我正在超市排貨,老公一個電話打過來說:“媽摔了,鄰居打電話說她在地上躺了半天才被人扶起來,咱們得接她過來住一段時間。”
我一聽,心里咯噔一下。不是我不想接,而是我們的現實狀況真不允許。
家里兩個孩子一個比一個花錢,房貸還剩下五年,我自己工資不高,老公也要拼命加班,每個月就剩個千把塊,還要攢學費、生活費。
可婆婆那邊確實也不能一個人住了,老房子年久失修,摔一跤沒人管,后果不堪設想。
“接吧,接來吧,實在不行就想辦法擠一擠。”我嘆了口氣。
第二天,老公開車把婆婆接來了。她拎著一個陳舊的編織袋,里面裝著幾件換洗衣服,還有一疊用橡皮筋綁著的存折。
她進門第一句話就是:“我這把年紀了,也不能老麻煩鄰居。你們也長大了,是時候該你們養我了。”
我點點頭,嘴上應著:“媽您說的也是,您就放心住下來吧。”
婆婆這次來,帶來了她的“全部家當”——她每個月的養老金。
“我現在一個月有八百五,雖然不多,但也不是啥都不出。你們該花就花,別擔心我。”
我接過存折一看,余額才三千多塊。我心里有點驚訝,問她:“媽,您這些年不是也一直有養老金嗎?怎么就剩下這些?”
婆婆擺擺手:“哎呀,之前拿去借給你小叔子買摩托了,他說年底還,現在也沒動靜。”
我心里頓時有點不舒服。小叔子比我們小七歲,在外面打工,老婆也是個不著家的,兩個孩子都扔給丈母娘帶。他們家是出了名的“能花錢”,但沒聽說還過錢。
我沒多說,心想著,反正日子得過,咱們忍一忍、撐一撐,總歸是親媽,養老是應該的。
可我沒想到,真正麻煩的是從婆婆住下來的第三天開始。
她開始“主導”廚房,說我們吃得太油、太浪費,她那套老家的節省方式搬過來,做菜不放油,飯菜不剩就不讓下一頓做新的。
孩子們吃不習慣,天天喊餓。我女兒有一次放學回來偷偷跟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奶奶做的飯,像豬食。”我一聽,趕緊瞪了她一眼:“不能這么說奶奶,奶奶是長輩。”
可我心里也明白,婆婆做的飯,連我這個大人都咽不下去。
她還經常指責我不上進,說女人就該在家帶孩子,什么收銀員,賺幾個錢,不如回家自己種菜、養雞。
我咬著牙忍了,覺得她是老年人,說話不講究。
可我沒想到,最讓我心寒的一件事發生了。
有天晚飯后,婆婆坐在沙發上對我說:“芳啊,我發現你們這個家,太浪費了,光我在這幾天,電費都多了四塊。我看你們也不容易,這樣吧,我每個月給你們五百塊,剩下的三百五我留著自己用。”
我聽了笑笑,也沒說什么。
可第二天早上,她又把我拉到廚房,說:“芳啊,我想了想,五百還是太多了,我每個月留五百,你們拿三百五就行。”她說這話的時候很自然,仿佛我們是來“領錢”的。
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種被“施舍”的感覺。
而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有一次我實在太累,晚上下班回來,婆婆一邊啃著瓜子一邊說:“你這人啊,就是不懂事,家里又不是飯店,干嘛天天這么晚回來?女人該守家。”
我壓了一肚子火,終于沒忍住,說:“媽,我這不是為了這個家掙錢嗎?不然咱們吃什么?”
她冷笑了一聲:“你們那點工資,讓我都不敢洗澡,熱水都不舍得開。”
那天晚上,我徹底崩潰了。老公一開始還勸我:“媽年紀大了,說話不中聽,你別往心里去。”可我看到他臉上的疲憊,也知道他夾在中間也不好受。
我們開始爭吵,爭得最厲害的一次,是關于孩子的補習班。
兒子要上課外英語班,一個學期三千塊,我說我們得省著點花,婆婆卻說:“都上初中了,還補啥?我以前讀書連書包都沒有,不也過來了?”
我說:“媽,現在不一樣了,咱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她卻一句話堵死我:“你們那點破工資,還想供孩子讀大學?別做夢了。”
我那天晚上哭了一整晚。第二天,我做了個決定。
我跟老公說:“媽我真養不起了,我不是不想孝順,我是真的沒那個能力。”
老公沉默很久,最后點了點頭:“我懂。”
于是,我們湊了兩萬塊,給婆婆在老家修了房頂,裝了熱水器,還請了鄰居幫忙照看她。她走的時候還不太愿意,說:“你們怕我花你們錢是不是?”
我低著頭,輕聲說:“媽,不是怕,是我們真的……沒能力。”
03
婆婆走了,家里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孩子們能吃到自己喜歡的飯,我和老公的爭吵也少了。我們還是會每個月給婆婆打生活費,逢年過節也會接她來住幾天。
但我明白了一件事: 孝順,不是盲目的犧牲,而是量力而行。
我也不再自責。不是我不愿意養婆婆,而是我真的 養不起 。
養老,不該只是兒女的責任,也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或許有一天,我也會老去。那時候,我希望孩子們記得的,是我曾經為他們努力過,而不是讓他們為我背上沉重的生活包袱。
這,才是真正的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