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因大風揚沙天氣,氣象條件不滿足任務要求而進行了延期。近日擇機實施需要重新規劃返回路線,預計落地將會改變。我們知道,從神舟十二號起,就一直在位于內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與戈壁過渡帶的東風著陸場西區著陸,但是這一次可能需要在東區著陸了。
東風著陸場總面積約13000平方千米,分為分為東、西兩個區域:西區主要以戈壁地形為主,有利于搜救車輛通行;東區地形較為復雜,主要地形特征有軟戈壁、梭梭林、鹽堿地、草湖等。
神舟十九號首次在地形復雜的東區著陸,會有哪些挑戰呢?
第一,還是氣象條件限制,返回系統對于氣象的要求一般是平均風速不能大于15米每秒,超過這個時就要啟動預案了。
神舟十九號擇日著陸雖然可以選定較為理想的時間段,但是由于著陸場4月份氣候特點,大風天氣占比較大,并且容易出現揚沙天氣。就這就需要航天部門再次進行精密規劃,選擇有利時機。
第二,東區此前作為備用區域,搜救團隊對地形熟悉度可能較低。沙漠、戈壁等復雜地貌可能阻礙地面分隊快速抵達,直升機起降也需適應新環境。
神舟十九號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需更精準控制再入姿態和制動時機,確保落點鎖定36公里×36公里目標區域。盡管我國已突破黑障區通信技術,但新著陸區的實時數據回傳仍需驗證穩定性。
東區比西區大了很多,盡管地形復雜,但是從在目前最優的返回方案中,有可能會改變以往的降落地點,最終在東區著陸。
正所謂未雨綢繆,東風著陸場此前進行了一個月的綜合演練,他們表示有信心有能力,不論它這個飛船落在東區還是西區,我們都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這次搜救回收任務。
當然,“寧可任務推遲,不冒分毫風險”的鐵律下,航天員系統、飛船系統,還有空間應用系統以及著陸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都要在保障“絕對安全”的底線下重新規劃好任務。
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張芳4月2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原定返回時段返回區實況風速為每秒13至16米,能見度低于1公里以下。
這將有超條件風險,所以中心第一時間進行上報預警。最終經過氣象因素進行專題會商等流程,敲定了延期計劃。
目前,相關部門還在商討新的飛船返回窗口,在以航天員安全為最高準則確保安全返回。
從氣象條件看:“著陸場在4月29日至5月1日將迎來持續大風天氣。5月2日開始,場區又將有一次中等強度的濕冷空氣過程。5月4日開始,還將出現一次強冷空氣過程。”
只能優中選優,爭取用最安全的方案。目前可以透露的是,神舟十九號將在5月2日前返回,新瞄準的返回時段,著陸場區域仍將有5至6級大風,落點區域將會有瞬時風力每秒10至12米的西北風。
新的落點區域,新的氣象條件,都將給神舟十九號返回帶來新的挑戰,好在各系統都充分演練過復雜情況下的返回著陸,過在前期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各方面都滿足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安全返回要求,平安歸來100%沒有懸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