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4月29日電 (記者 劉相琳)記者29日從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獲悉,結合氣象、水文分析和工作實際,經報請重慶市政府同意,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全市于5月1日零時起進入汛期。
根據預測,2025年汛期重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暴雨洪澇偏重,強對流天氣偏多,高溫干旱偏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突出。預計汛期有18次左右強降水天氣過程,較常年偏多3次,東北部是暴雨洪澇易發區;高溫日數偏多,35℃以上高溫日數大部地區為15至55天,較常年偏多2至8天,偏南地區有30至45天中到重度氣象干旱,其余地區有20至35天輕到中度氣象干旱;雷電、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多發,東北部和西部偏北地區為強對流天氣災害較高風險區。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各級各單位要搶主汛期(6至8月)來臨前關鍵期,加快查漏補缺,加速推進水毀修復、工程治理,聚焦風險隱患、薄弱點跟蹤研判,持續開展自查排查,對排查問題的整改情況要逐一進行“回頭看”。水利部門、農業農村委等部門要盯緊各類水利設施和農業生產水體,堅決杜絕垮壩、漫壩等工程類險情事件。
氣象、水文部門要加強監測預警,提高精準水平,健全分段遞進預警機制,拓寬防災減災空間。各級各部門要加快構建本行業領域44NN遞進預警響應機制,系統化開展行業應對。水利部門要全面梳理全市干支流河道行洪能力現狀和防洪水庫納蓄能力,持續加強長江、嘉陵江、烏江等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聯防聯控聯調,精準調度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突出發揮水利工程削峰防洪作用。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快完善城鎮防洪排澇機制和監測預警體系,提升城市韌性。水利、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等部門要完善抗旱應急預案和供水方案,做好蓄水保供,防止旱澇急轉、多災并發。
各級救援隊伍力量要落實分級分片前置調令,常態下開展巡查巡護,臨災時布防關鍵卡口。加密開展應急管理智慧指揮體系和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實戰拉練,不斷磨合救援指揮調度水平和“三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確保“市—區縣—鄉鎮(街道)—單兵”時刻保持應急準備狀態。要提前預置救災物資,保障受災民眾“五有”,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