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被紅色浸潤的光榮之城,紅色基因鐫刻于城市血脈,紅色資源深入城市肌理。為高質量推進實施“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持續擦亮上海“紅色文化”品牌,助力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今年5月至7月,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開展“光榮之城”2025上海紅色文化季。4月29日,活動在南京路步行街“外灘·中央”廣場啟動。
發布七大板塊
150余項市級重點項目和精品活動
今年紅色文化季為期3個月,全市各區、有關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參與,精心策劃推出形式豐富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涵蓋研究出版、展覽展陳、文藝影視、社會宣教、思政研學、旅游文創、媒體傳播七大板塊。啟動儀式上,發布了78項市級重點項目和77項全市精品活動菜單。研究出版板塊,依托一批研究機構,發布一批研究成果,推出一批紅色主題出版物。舉辦一批高質量學術研討會。展覽展陳板塊,圍繞陳云同志誕辰12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五卅運動100周年等重要節點,推出一批主題展覽。文藝影視板塊,推動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紅色作品創作,開展“光榮之城”紅色舞臺作品展演,舉辦內容豐富的文藝黨課活動。社會宣教板塊,打造一批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品牌,推動“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教活動走深走實。思政研學板塊,聚焦青少年群體,持續豐富紅色文化內容供給,持續推動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成為滬上青少年的新風尚。旅游文創板塊,優化紅色旅游產品供給,加大紅色文創開發推介。媒體傳播板塊,拓展新媒體紅色文化傳播渠道,推出更多弘揚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的融媒體產品。
持續拓展傳播場景
讓紅色文化融入商圈、走進市民生活
“紅色主題市集”亮相商場。南京路123號(原中央商場),曾是中共上海市委聯絡機關舊址,列為上海首批紅色資源。作為本次活動的特色環節,“光榮之城”紅色文化主題市集在緊鄰的“外灘·中央”廣場舉行,19個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市民提供紅色文化探索問答、手工制作、文創體驗、研學互動等形式豐富的“一站式”紅色文化體驗,如在中共一大紀念館“數字一大·初心之旅”VR體驗,在錢學森圖書館“歸鄉號”時空棋局里體會人民科學家越洋歸國之旅,在上海大劇院文創展品中感受舞臺上“中國紅”,在中福會少年宮領略“紅色聲浪”少年紅色文化傳播,在上海公安博物館裝備互動中體會“警”彩紛呈、守“滬”平安的初心傳承。
雷鋒亭變裝“紅色文化主題服務站”。南京路步行街上的雷鋒亭披上紅色文化季主題視覺裝扮,化身“紅色文化服務站”。市民游客可在服務亭“一站式”了解2025上海紅色文化季動態資訊,參與“紅色印記”上海城市紅色尋訪活動。今年的紅色尋訪活動推出“一區一品”16區特色尋訪路線,串聯全市超過40處革命舊址和紅色場館,通過尋訪手冊、單頁收集、紅途“快閃”等新穎活動,為市民游客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留下屬于自己的紅色印記。
打造文創快閃、主題櫥窗、3D視頻等多元展示和體驗場景。南京東路百聯ZX創趣場一樓首現國防主題快閃店,推出原創國防主題卡牌、玩偶等,市民游客可通過參與知識問答和互動游戲,學習國防知識、贏取文創產品。百年老字號王開照相館將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濃縮為櫥窗藝術展,生動再現李白烈士的英雄故事。上海紅色文化資源信息應用平臺“紅途”IP形象“紅小兔”,將以3D視頻形象,登上南京路步行街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第一醫藥商廈、“外灘·中央”廣場等商圈大屏,在與市民游客的“隔空”互動中,了解上海豐富的紅色資源。
紅色主題展演
傳遞紅色文化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啟動儀式上,“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宣講團宣告成立,11名宣講團代表接受證書和贈旗。他們中有紅色場館講解員、教師學生、行業一線工作者等。宣講團將廣泛凝聚宣講力量、大力弘揚建黨精神,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主題展演環節,情景劇、音樂劇、快板、朗誦、TED演講、歌舞等,生動展示了近年來全市各區在紅色文化傳承弘揚方面的探索實踐。
說、唱融合節目《黃浦·紅色露天博物館》,紅色露天博物館“館員”趙松濤以及他的青少年伙伴們,通過節奏明快的旋律,將黃浦區豐富的紅色資源,舊址遺址故事濃縮于歌曲唱詞之中,展現這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厚重的歷史魅力與時代活力。
《曬曬我的“紅色傳家寶”》故事講述中,普陀區滬西革命史陳列館館長動情講述隱蔽戰線英雄警委烈士錢鳳歧的故事。現場,錢鳳歧烈士的孫子——普陀區白麗路派出所民警錢友繼,帶著他的紅色傳家寶——錢鳳歧烈士生前革命斗爭用過的木箱子,與觀眾分享紅色家風的傳承力量。
原創情景劇《畫筆下的紅色傳承》聚焦松江區烈士陵園大學生志愿者探訪烈士后人,為烈士畫像的故事。通過兩代人跨越時空的對話,講述了蔡財根烈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彰顯了年輕一代以畫筆為烈士畫像的方式,致敬先烈、緬懷英雄的真摯情感。
短視頻博主“行者小墨墨”王墨緣,通過一場“現場直播”的TED演講《解碼上海:走讀光榮之城》,展示了新媒體時代他用鏡頭記錄城市記憶,以短視頻和直播形式“閱讀”歷史建筑和紅 色地標的思考:“真正的流量密碼,是我們共同的熱愛”。
滬語童聲與厚重歷史的交融尤為動人。虹口區第一中心小學師生與童謠唱作人王淵超合作的《虹色薪火映新光》,以原創朗誦和滬語歌曲,展現了這些年來上海持續推動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成果,讓紅色文化在童聲稚語中生動傳播。
情景劇《雕琢歲月 紅跡長存》通過靜安建筑裝飾公司兩代工匠接力傳承,修繕紅色舊址的故事,致敬“城市紅色記憶的守護者”。十二道工序修復的清水墻、手工雕刻的精美磚雕,他們用匠心和巧手、用堅持和堅守,讓百年石庫門恢復百年前的“青春”模樣。
今年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90周年,當熟悉的國歌旋律響起,每個人心中都會跳動起一串紅色的音符。由楊浦區文旅局、國歌展示館與上海戲劇學院聯合創排的音樂情景話劇《勵國之歌》,以《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為線索,用交響樂現場伴奏重現聶耳、田漢等藝術家創作時的歷史背景,再現那個時代“英雄兒女”的故事。
紅色是上海這座“光榮之城”的鮮亮底色,這個初夏,邀您一起共赴這場紅色之“約”!
編輯:姚怡瑩
初審:岳順順
復審:戎長春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