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網進科技終究沒有等來2024年下半年經營態勢扭轉的“奇跡”。早前兩次IPO,網進科技縱然皆以失敗告終,但至少成功進入了上市申報的實際流程之中。這一次,網進科技連北交所的“門”都沒有摸到。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趙 擎@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雖然距離上市輔導工作驗收函的有效期還有將近一個月時間,但恐怕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北交所的上市大門都不會為江蘇網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網進科技”)而敞開了。
“網進科技已放棄了此次北交所上市的申報機會了,在短期內,應也不會有別的上市計劃了。”2025年4月29日晚間,一位接近于網進科技的中介機構人士向叩叩財經透露。
眾所周知,國內企業欲A股上市,上市前的輔導流程必不可少,申報上市的必要前提,便是需完成所在區域證監局對其上市輔導的驗收并獲得上市輔導驗收工作完成函。
此次網進科技劍指北交所上市正式啟動于2023年8月,彼時,剛剛完成新三板掛牌的它便迫不及待地與長江證券簽訂了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輔導協議,同年8月25日,江蘇證監局也正式受理了其上市輔導的備案材料。
2024年5 月 24 日,在經歷了近9個月的上市輔導后,網進科技成功收到江蘇證監局下發的《江蘇證監局關于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對江蘇網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工作的驗收工作完成函》。
在完成上市輔導流程后,網進科技卻并沒有像大多數擬上市企業一樣旋即便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直到如今上市輔導工作驗收函有效期將至,其依然未有所動作。
根據證監會最新修訂并實施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監管規定》(下稱《上市輔導規定》)明文指出,上市輔導的驗收工作完成函有效期為十二個月,“輔導對象未在驗收工作完成函有效期內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申請的,需要重新履行輔導及輔導驗收程序。”
也即是說,理論上,網進科技在2025年5月23日之前都有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報的資格。
“有上市申報的資格和能否被北交所受理,這完全是兩回事。”上述中介機構人士告訴叩叩財經,網進科技之所以在此次北交所上市輔導通過驗收后,一直遲遲未進入申報流程,主要也是因為其基本面在輔導期間發生了變化,造成了上市申報的“硬傷”,直到如今,相關障礙不僅沒有得到緩和,反而更勝此前,別說在此次北交所上市輔導驗收函有效期到期之前,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恐怕在今后幾年中,網進科技想要重啟沖刺A股上市都將存在比此前更大的難度。
這已是網進科技這家A股上市困難戶在近幾年來第三次試圖資本化了。
但凡對A股IPO環節有所關注的人應該對網進科技的名字并不陌生。作為注冊制下創業板IPO遭否第一例,網進科技資本化的一舉一動自然很難不引人矚目。
早在2020年6月29日,創業板注冊制揭幕伊始,欲借政策改革東風實現上市美夢的網進科技便迫不及待地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的IPO申請。
誰料想,在四個多月后的2020年11月11日召開的創業板上市委2020年第44次審議會議上,網進科技的上市申請意外遭到了否決,被上市委員們認為其“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在網進科技IPO該次遭到否決之前,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之下還尚未有被上市委員們投出“否決”票的企業。
也正是這次慘痛而屈辱的經歷,讓網進科技的名字也以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之下遭到上市委否決首例的身份鑲嵌進了A股IPO改革的史冊中。
從哪里跌倒,就越想從哪里爬起來。
經過痛定思痛的反思后,2022年9月,網進科技又計劃再次闖關A股并正式重啟了創業板上市部署。
但遺憾的是,在半年之后的2023年3月,這一次連上會的機會都未獲得之時,網進科技便以主動撤回上市材料的方式終止了第二次創業板IPO的繼續推進。
對于第二次繼續劍指創業板上市卻終遭鎩羽的結果,就曾有來自于網進科技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解釋稱是,一方面因其該次IPO的保薦機構華金證券在審核過程中因其他事項受到了暫停相關業務的處罰,另一方面,網進科技也了解到北交所此時即將推出直聯審核等重大利好政策,于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了資本市場上市計劃。
于是也便引出了網進科技此番的第三次闖關A股并轉道北交所的序幕。
在2023年3月宣布第二次申報創業板上市失敗后,網進科技便緊鑼密鼓地開啟了北交所上市的一系列鋪墊。
2023年6月初,網進科技向股轉中心遞交掛牌轉讓申請,并在2023年7月13日正式登陸新三板。
2024年3月15日,網進科技被調入新三板創新層。
在剛剛啟動北交所上市計劃之初,原本一直盯著創業板上市的網進科技對自己這第三次A股“降維”資本化的進程還顯得頗有自信,畢竟,北交所的上市門檻較之滬深兩市要低得多,且對企業的包容性也更強。
2023年7月12日,尚未開始北交所的上市輔導之時,網進科技就公開宣稱其已與長江證券等中介機構簽訂 IPO服務協議,擬于新三板掛牌后18個月內向北交所提交發行上市申請文件。
與彼時的定下的北交所上市申報時間表相較,已然早就超時。
在等待北交所上市申報“東風”的到來過程中,就網進科技籌謀多年的上市路,其心血又再一次付諸流水中,到頭來,依舊竹籃打水一場空。
公開信息顯示,網進科技為一家專業的智慧城市IT服務商,其以自主研發的一系列軟件產品及物聯網應用平臺為支撐,圍繞城市運行、社會治理和安全管理的核心領域,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客戶提供項目咨詢、方案設計、設備采購、軟件研發、系統集成及運營維護的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其實際控制人被認定為自然人潘成華。
如果說,網進科技當年首次創業板IPO是因為實際控制人認定和歷史股權糾葛問題未獲得深交所認可,第二次申報上市失敗源于A股資本市場的政策變化。那么,這改道北交所后的第三次上市尚未觸摸到北交所的申報之門就遭到折戟,提前鎖定敗局,其遭遇到的所謂的上市“硬傷”又到底是什么呢?
“業績問題!”上述中介機構人士遺憾地向叩叩財經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網進科技不僅幾乎錄得了其近十年來的最差經營數據,更是出現了巨幅虧損,這一結果,讓其在短期內實現A股上市的夢想徹底破滅。”
1)2024年業績再度“異變”
“如果網進科技的實際控制人認定的問題和歷史股權轉讓的一些糾葛的清理能夠得到監管層的認可,那么網進科技此次北交所上市的成功還是有很大希望的。”早在網進科技剛剛進入此次北交所上市輔導程序之時的2023年中,上述來自于網進科技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表示,不過該知情人士也補充稱“除此之外,網進科技近年業績的持續性和內控的完備性,也可能成為影響其此次北交所上市結果的變數”。(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注冊制下創業板IPO遭否第一股三闖A股箭在弦上!轉道北交所便遭開局不順的網進科技能否終圓上市夢?》)
一語成讖。
在歷經了首次IPO失敗后,網進科技就著手對相關實際控制人的認定和歷史股權的遺留問題進行了大幅整改。
為此,網進科技第一大股東昆山文商旅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文商旅集團”)為了證明自己僅作為“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在2023年之后,將董事席位悉數讓出,僅在網進科技中保留了一名派駐監事,以在一定程度上鞏固自然人潘成華作為網進科技實際控制人的資質認定。
“早前引發的股權權屬爭議,也是此次網進科技進行北交所上市輔導的工作重點,在長江證券對網進科技進行的新一輪輔導工作中,通過股東訪談及股東調查函、查閱股東相關資金流水、查閱有關方面出具的確認文件等方式,進一步梳理規范了公司的歷次股權轉讓事項”,上述知情人士也在早前向叩叩財經透露。
然而,正當當年阻礙網進科技首次IPO的“硬傷”已逐步得以化解之時,網進科技業績的持續性,卻成為了不斷放大的風險,最終讓網進科技上市部署前功盡棄。
在網進科技啟動北交所上市輔導期間,其財務數據的確是滿足北交所上市要求的。
據網進科技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22年和2023年中,其經審計的除非凈利潤分別為 5769.01萬元、5368.38 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1.68%、16.85%。
這一系列數據也完全符合網進科技選擇的《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下稱《上市規則》)第 2.1.3 條規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即 “預計市值不低于2億元,且最近兩年凈利潤均不低于1500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
但時間進入2024年之后,在網進科技早前實控人認定及相關股權權屬問題的整改還來得及經北交所“驗證”之前,其業績問題就“意外”爆雷。
2025年4月29日,網進科技正式公布其2024年年報,也正是這一份財務報表的出爐,將其北交所上市的希望徹底斷送。
據網進科技最新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在2024年中,其營業收入同比下滑達62.32%,從2023年的6.13億規模下滑至僅剩2.31億元,對應的扣非凈利潤更是慘不忍睹,巨虧6295.2萬元,與2023年同期的盈利5300余萬相較,下滑幅度超過了217.2%。
扣非凈利潤的大幅虧損,也讓其在2024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了-19.9%。
需要指出的是,據北交所2024年8月底發布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2號》明確指出,“發行人最近一年(期)經營業績指標較上一年(期)下滑幅度超過50%的,如無充分相反證據或其他特殊原因,一般應認定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誠然,當網進科技最近一年即2024年的經營業績一出爐,就意味著其不僅已完全不能滿足《上市規則》中規定的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其也明確觸及了北交所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規定。
在此背景之下,顯然即便網進科技堅持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能被受理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
對于2024年業績的“異變”,網進科技承認主因是“行業回收資金難度增大,計提的壞賬增多, 風險加大,公司簽訂合同較少,導致驗收項目減少,收入減少,利潤下降”。
事實上,網進科技經營狀況在2024年這“最近一年”中出現重大不利影響的苗頭早在2024年上半年就已浮現。
據早前叩叩財經獲得的一份網進科技2024年中報顯示,在2024年1-6月,其僅營業收入僅有1.45億,同比2023年上半年近3億的營收下滑達到了51.34%,而對應的同期扣非凈利潤,雖尚未出現虧損,但已不足152.3萬,同比下滑幅度達到了驚人的94.13%。
“2024年的巨額虧損,不僅斷送了網進科技此次北交所的上市計劃,也讓其在今后幾年內想要登陸A股市場更難上加難。”上述接近于網進科技的有關中介機構人士擔憂地表示,對于目前的網進科技來說,盡快扭虧挽救岌岌可危的經營態勢,恐怕比上市更急迫。
這是網進科技業績在近幾年內的第二次“異變”。
2020年時,在首次申報創業板IPO的過程中,網進科技曾在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報材料中預測其2020年業績時稱,預測營業將在4.67億左右,對應扣非凈利潤將達到6476.66萬。
因此后網進科技創業板闖關的失敗,外界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得知其彼時預測的經營數據是否如實。
兩年后,當網進科技再次啟動創業板上市的步履時,眾人才驚愕得知,網進科技2020年的業績不僅與其當年提交給監管層的預測數據相差甚遠,甚至與2019年相比,下滑幅度遠超了監管層對上市企業業績“變臉”的界定。
據2022年9月2日網進科技遞交給深交所的IPO申報材料顯示,2020年,網進科技經審計的營業收入僅為3.29億,較其早前的預測數據足足減少了1.38億之巨,而扣非凈利潤則僅為2210.13萬,同比2019年下滑超過64%,僅完成其預測數的三成左右。
2)多家擬上市企業鎩羽北交所上市申報大門前
網進科技終究沒有等來2024年下半年經營態勢扭轉的“奇跡”。
早前兩次IPO,網進科技縱然皆以失敗告終,但至少成功進入了上市申報的實際流程之中。這一次,網進科技連北交所的“門”都沒有摸到。
不過,據叩叩財經獲悉,其也并非近期唯一一家“鎩羽”在北交所上市申報大門前的擬上市企業。
2024年12月13日,在申報北交所上市近半個月依然未獲得受理后,百菲乳業宣布主動終止了其尚未正式開始的北交所闖關之路。
對于彼時百菲乳業被北交所拒之門外,業內紛紛將其解讀為“行業受限”,認為其所屬的食品飲料行業存在較大的上市不確定性。
不過就百菲乳業北交所上市在申報環節便受挫之因,據叩叩財經獲悉,實則并非如外界揣測般,而是源于北交所在彼時發布的創新性量化指標規定。
2025年4月10日,瑞能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能半導”)還是未能正式向北交所遞交其上市申請,這一天,也正是其此次北交所上市輔導驗收函規定的有效期最后截止之日(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上市輔導完成函有效期將至,IPO、借殼接連鎩羽后,瑞能半導三闖A股告敗在即:北交所“直聯審核”種子選手緣何難觸上市申報之“門”?》)。
與網進科技類似,此次欲北交所上市,也是瑞能半導向A股市場沖刺的第三次嘗試。
嘗試了滬市IPO,試水了并購重組的曲線“借殼”,皆未如愿的瑞能半導終于決定退而求其次地將上市的希望寄托于北交所。
2023年初,瑞能半導順利在新三板掛牌,在5個多月后的2023年6月,其順利進入股轉中心的創新層,這一切都讓其滿足了北交所上市的必要條件。
緊接著,瑞能半導就馬不停蹄地正式拉開了北交所上市前輔導工作的大幕。
同樣在經歷了近9個月的上市輔導后,2024年4月10日,江西證監局正式對瑞能半導下發了其此次上市輔導工作的驗收工作完成函。
2025年4月22日,江蘇金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紅股份”)也正式宣布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請并終止上市(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提交上市申請長達4個月仍未獲受理,金紅股份北交所闖關尚未起步即終止:曾劍指主板IPO,申報前夕數名“生產人員”轉身成“研發人員”》)。
在金紅股份叫停北交所上市之前,其已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長達4個月之久,卻始終未獲得受理。
網進科技的北交所上市輔導驗收期將在一個月后的2025年5月24日失效,其顯然已不可能在此之前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
而緊隨著網進科技之后倒在北交所申報上市大門之前的,很大概率將是上海底特精密緊固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底特”)(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2024年唯一當年備案當年完成上市輔導的上海底特“掉隊”,振江股份分拆上市遭變局:關鍵時刻總經理突然離世,獨立性及內控有效性待榷》)。
上海底特是一家特殊的企業,其為A股市場公司振江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此外,其也是2024年內唯一當年備案并當年完成上市輔導的擬上市企業。
2024年6月11日,僅僅經過了5個多月共計兩期輔導工作,上海底特就進入了上市輔導的驗收流程。
2024年7月31日,上海底特收到上海證監局出具的《關于對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工作的驗收工作完成函》,這意味著上海底特在東吳證券的輔導下,其上市輔導已通過上海證監局的輔導驗收,距離正式提交上市申請僅一步之遙。
上市輔導雖然博得了先機,但上海底特因股權回購和總經理突發去世等事件,嚴重耽擱了其上市申報進程。
如今距離其上市輔導驗收函有效期僅余3個月,其也遲遲未能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日前,隨著上海底特2024年年報的出爐,讓其北交所上市的前景更為渺茫——其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達到53.88%,已觸及了北交所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認定紅線。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