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久以前和一位商場朋友交流關于積分免停車費話題時,對方認為由于他們項目定位高端,因此理想中的目標客群理應是對停車費不敏感的,如果為了一點積分小利影響決策,那也不能算精準的目標客群。
理論上完全沒有問題,我也認為商業項目的高質客群,也就是有大額消費的用戶,確實完全不用操心停車費的問題,因為要不就是消費到一定金額了可以免費,并同時已成為了高規格的會員并累積了充裕的積分可用于雙重減免。
相信這是每個項目最理想的消費者畫像,甚至與定位是否高端都沒有關系,即使大眾消費定位商場也同樣如此。
而關于是否有錢人對停車費一定脫敏,我始終是存疑但未能找到合理的邏輯(畢竟有錢并不代表亂花錢,還有不少人認為越是有錢人越是會精打細算),確實也看到過身邊經濟實力很強的朋友抱怨停車費貴的情況。但這些個案不能作為普適論據,直到前不久聽朋友一席話,讓我覺得挺有意思。
大概講的是,這位朋友經濟實力是挺強的,但在表示低調時說道:自己沒錢啊,就連商場付停車費時,會因為超時1分鐘(需支付到下一檔的費用),也會心疼、吐槽個半天,巴不得再逛個半小時,把這原則上不是多付但情緒上感覺是浪費的停車費給賺回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代入感,反正我是有被戳中,況且我經濟實力還很差。
這就讓我意識到一個有趣的話題,我們去商業項目消費,正常的花銷,不論是用于零售還是娛樂體驗服務,都是有正反饋的。
但停車費這一同樣在商業活動行為中可能產生的費用,則不是這個邏輯,它會讓人產生“對抗”情緒,而這種對抗情緒,與游戲中的對抗、通關機制頗有共性。
就如同上文朋友所說,超時1分鐘懊惱不已,這不就是玩游戲時差一口氣而惜敗的感覺嘛,下一把一定要把這一分鐘補回來。
反之,如果支付時跳出來停車時間59分鐘,是否大家都會感嘆一句今天運氣挺好,如同獲得最后一格血險勝的快感。
還不止這些,當我們進到停車場過閘機時,就如同游戲開局。
而在停車場找車位屬于無正反饋時間,這就如同游戲中的教學關,讓你熟悉,但不推動主線劇情,熟手就會想跳過,現實中也沒有人會享受在停車場兜來兜去找車位。
商業項目的積分抵扣,就如同游戲中的擊打或者消除,是能夠帶來正向快感的。
如果項目有免密支付,堪比開了外掛,不用自己操作都能幫你完成工作推動劇情,當然我一般不開通,更多還是希望手動操作。
在商業項目付完停車費后往往會有15到20分鐘時間給客人離開車庫,這是不是如同游戲中開了無敵模式,且無敵模式往往也都有時間限制。
如果在停車場找車時迷路,那這感覺和玩RPG游戲時迷路應該是差不多的感受了;拍個停車位照片,就如同找到了存檔位;通過地圖反向尋車,解謎起來則更順暢。
在付完停車費后出車庫時卻遇到堵車,簡直如同玩多人游戲時遇到豬隊友,充滿無力感,只能吐槽并跟著一起耗。
如果停車付費真具有一定的游戲機制,那說不定可以通過運營開發出一些基于游戲闖關心理的規則,但顯然可行性幾乎沒有,畢竟游戲操作需要學習成本,對于消費者而言,停車付費不應增加額外的學習成本。
以上這些,只是調侃,可能停車費是20元還是15元一小時的絕對值未必會影響客人尤其是高端顧客的決策;客人在停車付費場景中,更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的,更可能是上文列舉的情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