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午的話題,專門聊聊董小姐。(肖醫生桃色事件里的重點:小四董小姐)
1
先說董小姐的學歷。網上說她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可仔細一看,實際就讀的是巴納德學院。這個學院雖然和哥大共用圖書館、畢業證蓋兩個章,但招生獨立得很。就跟咱們國內某些三本院校似的,門檻低得很,有錢人家孩子扎堆往那兒跑。奶茶妹妹當年也是這兒畢業的,這學院現在都快成"二代鍍金專用通道"了。
再往下查更熱鬧。有網友在某個老舊的少兒書畫比賽網站,翻到張十多年前的獲獎名單截圖。您猜怎么著?有個獲獎者名字和董小姐一模一樣,學校寫的是北京某大學附屬小學。更巧的是,董小姐母親就在這所大學當領導,還是某學院的一把手。
這就串起來了。小姑娘從小在父母單位的附屬小學讀書,后來順順當當出國"深造"。要說這里面沒點門道,我是不太信的。
2
接著查她父母的關系網更有意思。她爹媽合寫過學術論文。再查她父親身份,原來是某大集團總經理。
2016年有家公司注冊信息顯示,當時才二十出頭的董小姐占股60%,注冊資金500萬。可沒過多久,這姑娘突然把股份全退了。這操作看得人一頭霧水,但肯定不是普通大學生能玩得轉的。
最玄乎的是她畢業論文。導師是學界泰斗級人物,致謝里還特別感謝了"家族"。后來她走"4+4"渠道進頂級醫院,按流程必須得有專家推薦信。
您說一個剛畢業的小姑娘,哪來那么多大佬給她寫推薦信?反正要換作普通人家孩子,這事想都不敢想。
3
現在說說這背后的門道。有錢人家怎么鋪路?我琢磨大概是這么個流程:
第一步,讓孩子從小在自家單位的附屬學校讀書。等到了年紀,搞個國際生身份申請國外名校。專業選經濟金融這類水一點的,反正主要圖個名校招牌。
要是成績太差怎么辦?找幾個專家寫推薦信補上唄。都是圈里熟人,你幫我孩子寫,我幫你學生寫,禮尚往來的事。
等混完文憑回來,就該安排正經工作了。醫療系統現在多火啊,可比房地產建材這些夕陽產業強多了。
但學醫太苦怎么辦?走"4+4"捷徑啊。
所謂4+4就是本科非醫學專業,再讀四年臨床醫學。聽著挺正規,可關鍵還是看推薦信和實習安排。這時候父母的人脈就派上用場了,打幾個招呼,各路專家自然會給開綠燈。
這么一套流程走下來,外行人看著就是"學霸天才"的勵志故事。可仔細扒開看,哪步不是靠家里鋪路搭橋?
4
有人可能要問:既然家里這么牛,干嘛非讓孩子學醫?現在這世道,醫療行業旱澇保收,社會地位又高,可比做生意穩當多了。
再說了,自家孩子在醫院系統里站穩腳跟,對家族生意也是大有好處。您看看現在多少藥企器械商,不都巴不得和醫院搞好關系?
還有人問:這些"精英"為啥總鬧出勾引領導的丑聞?要我說啊,真才實學的精英犯不著搞這些。
可要是靠包裝出來的"水貨",心里沒底啊。生怕哪天露餡,可不就得找靠山抱大腿么?這就跟電視劇里演的似的,假扮千金小姐的丫鬟,天天擔心被人揭穿,自然要耍些手段。
5
說到底,這事反映的是教育資源分配的老問題。普通人家孩子寒窗苦讀,可能還比不過人家爹媽一個電話。就說那個巴納德學院,有錢就能上,回來還能混成"哥大高材生"。醫院招聘明明寫著要考試,可人家走特殊通道直接入職。這些暗門暗道,老百姓上哪知道去?
更可怕的是這種世襲現象。父母當教授,孩子就在大學系統里打轉;父母在醫療系統,孩子接著吃這碗飯。長此以往,各個領域都成"家族產業"了。您說這公平嗎?要我說,這比明著搞世襲制還糟心。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家父母給子女鋪路也是人之常情。咱們普通老百姓要是有這條件,八成也會這么干。
關鍵還是得把制度漏洞堵上,把走后門的口子扎緊嘍。比如那個4+4招生,到底有多少是真才實學,有多少是關系戶?推薦信制度要不要改改?這些才是該較真兒的地方。
說到底,社會公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得靠大家較真兒。
下次再看見什么"青年才俊"、"天才醫生"的報道,咱得多留個心眼。
這樣的天才醫生,就別服務咱們普通老百姓了,讓她去為醫院的高X病房服務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