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程師
4月26日,溫州市首屆K-12“小工程師”現場評審活動在溫州市科技高中舉行。來自全市小初高學段的214組共470余名學生參與其中,進行方案設計、材料選擇、模型搭建、功能測試等方面的現場比拼。據悉,這是我市教育領域從“三小”(“小文學家”“小數學家”“小科學家”)到“四小”體系的首次升級,旨在培養具有工程師潛質的未來人才。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與青少年技術與工程教育教席試點區,溫州一直致力于探索前沿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學習機會。此次“小工程師”評審活動正是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聚焦學生技術與工程素養,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工程實踐、創新設計、團隊協作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為他們搭建展現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舞臺。
此次“小工程師”評審項目分兩類,為電子控制、智能制造類和結構設計、傳統工藝類。電子控制、智能制造類項目為老人防盜空間設計制作,旨在引導學生運用技術與工程知識,為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安全有效的防盜方案并制作模型,增強老年人居住安全感;結構設計、傳統工藝類項目為橋梁設計與制作,鼓勵學生探索橋梁結構原理,設計并制作具備一定承載能力的橋梁模型,提升學生對結構力學等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學生需通過現場展示和講解,介紹項目的設計思路、創新點和實際效果。
活動持續近6個小時,現場氛圍熱烈。在小學組現場,來自樂清市知臨寄宿學校的吳蘇、屠智涵、趙翊宸三人拿著三角尺等工具在KT板上忙活開了。“我們的任務是設計并制作一座跨海大橋模型,他們倆負責做設計、畫草圖、測量切割,我負責主體結構的拼接和粘連。”在初中組現場,來自溫州市雙嶼中學的湯垚垚孤身一人挑起大梁,為老人設計并制作保險箱。只見她動作麻利地將木板放進切割機,不一會兒,保險箱的四個切面就完成了。“我為保險箱設計了光敏開關、傾倒開關、磁吸開關、觸摸開關這四個用于防盜的開關,只要盜賊觸碰到,報警器就會響。”來自洞頭區海霞中學的姚永祿同樣選擇了為老人設計防盜空間的項目,“平日里就喜歡動手搗鼓些東西,聽老師說有這樣一個活動就報名參加了,從校級比賽開始,到區里比賽,最后來到了市賽。”
評審現場,來自同濟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溫州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專家參與其中。他們從設計理念、創新性、實用性、制作工藝等維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對老人防盜空間,注重安全性、易用性及對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對橋梁設計制作,重在考量結構穩定性、承載能力和美觀性。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顧建軍教授表示,本次活動在全國地市級中尚屬首次,有規模大、題材新、參與度高的特點,在組織方式、評價過程等方面都有巨大突破。
“與傳統的教育評價方式不同,本次評審不看文化成績,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創新能力,讓那些在技術與工程領域有獨特天賦和興趣的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教研員郎建華介紹,本次“小工程師”評審的最大亮點在于跨學科融合。在老人防盜空間設計制作中,學生需融合物理、材料科學、電子控制技術等知識。利用物理原理設計門窗防盜裝置,選擇合適的材料確保防盜設施堅固耐用,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報警功能。橋梁設計與制作則涉及數學、力學、工程學等學科,學生通過數學計算確定橋梁結構參數,依據力學原理設計合理結構,運用工程學知識進行模型搭建。
記者:潘舒暢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云畢
三審:林 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