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之際,氣溫起伏不定,就像乘坐過山車一般,呼吸道疾病也進入了高發(fā)期,許多人都容易出現(xiàn)咳嗽的癥狀。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重要的防御性神經(jīng)反射機制,也是臨床上患者常見的就診癥狀之一。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和分泌物,從而保護呼吸道的通暢。然而,如果咳嗽長期存在,就可能意味著呼吸道或肺部出現(xiàn)了潛在問題。它可能是肺炎、支氣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甚至肺癌等疾病的預警信號,需要引起重視。
圖片來源:123RF
實際上,咳嗽的病因復雜且涉及面廣,很多患者常因診斷不明確,反復進行各種檢查或者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和鎮(zhèn)咳藥物,反而加重了癥狀。
此外,由于人們對上述呼吸道或肺部疾病的認知不足,在咳嗽久治不愈時,往往會誤以為是感冒還沒好,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今天,健康榨知機就跟大家聊聊相關的話題。
慢性咳嗽≠感冒沒好:看看是不是肺功能出問題了?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常有咳嗽癥狀。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在3周內就會緩解,但如果咳嗽時間較長,就需要引起警惕。
按照病程來說,如果成人咳嗽持續(xù)時間超過8周(也就是接近2個月),就屬于慢性咳嗽。在中國呼吸專科門診中,慢性咳嗽患者占1/3以上。
慢性咳嗽并不等同于感冒沒好,但也不要擔心確診了慢性咳嗽就是肺功能出現(xiàn)了問題。因為有些人咳嗽超過了8周,就診時醫(yī)生可能會首先建議做X線胸片檢查,但檢查后肺部并沒有明顯異常。
不過,對于之前檢查仍無法明確病因,或針對常見病因治療沒有效果,或懷疑支氣管擴張、肺癌或異物等少見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醫(y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胸部CT檢查。胸部CT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氣管壁增厚、氣管壁鈣化、氣管狹窄、支氣管擴張等,對于一些少見的慢性咳嗽病因,如支氣管結石、復發(fā)性多軟骨炎、支氣管異物、早期間質性肺疾病等,X線胸片不易發(fā)現(xiàn)此類病變,高分辨率CT則有助于診斷。
需要注意的是,醫(yī)生可能不建議慢性咳嗽患者在短期內反復進行胸部X線或CT檢查。
各類可導致長期咳嗽的疾病,癥狀表現(xiàn)有什么差別?
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包括咳嗽變異性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及變應性咳嗽,總體占慢性咳嗽的70%甚至更高。
這些疾病的癥狀表現(xiàn)各不相同:
1.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又稱為鼻后滴流綜合征,通常是由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竇炎)引起分泌物倒流到鼻后、咽喉導致,或因為鼻、咽喉部疾病(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體炎)刺激上氣道咳嗽感受器而導致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之一。
圖片來源:123RF
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頻繁清嗓、咽后黏液附著感及鼻后滴流感,還可能同時伴有鼻癢、噴嚏、水樣涕及眼癢等。
2.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夜間咳嗽為主要癥狀,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臨床表現(xiàn)。
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喘息或氣促癥狀,但存在氣道高反應性。這種咳嗽可能在接觸冷空氣、灰塵、煙霧等刺激物后加重。
3.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是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占慢性咳嗽的13%~22%。
這一疾病以氣道嗜酸粒細胞浸潤為特征,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與咳嗽變異性哮喘不同,它沒有氣道高反應性,但痰液檢查中嗜酸粒細胞比例會明顯升高。
此外,大約1/3的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患者合并變應性鼻炎。
4.變應性咳嗽
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特殊性,比如痰嗜酸粒細胞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糖皮質激素及抗組胺藥物治療有效,這類咳嗽就是變應性咳嗽,它也是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
患者大多為刺激性干咳,肺通氣功能正常且無氣道高反應性,痰液檢查中嗜酸粒細胞水平不會升高。
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胃酸和其他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導致的、以慢性咳嗽為唯一或主要癥狀的臨床綜合征,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食管反流病。
患者的咳嗽大多發(fā)生在白天,少數(shù)患者會在夜間咳嗽。此外,患者還可能伴有反酸、噯氣、燒心、胸骨后灼燒感等癥狀,且進食后或平躺時咳嗽加重。
6.慢阻肺
慢阻肺患者常有長期吸煙史,咳嗽多為慢性、持續(xù)性,伴有咳痰,痰液通常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氣短等癥狀。
此外,慢性咳嗽可能還有其他病因:
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可能比較頻繁,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能會出現(xiàn)氣短,尤其是在活動后或者天氣寒冷時更加明顯。
支氣管擴張癥: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膿痰或間斷性咳血,伴或不伴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常合并慢性鼻竇炎。
氣管?支氣管結核:伴有低熱、盜汗、消瘦等結核菌感染癥狀。
肺癌:表現(xiàn)為長期刺激性干咳,可能伴有痰中帶血、胸痛、聲音嘶啞及消瘦等癥狀。
想找到咳嗽的“病根”,要做哪些檢查?
根據(jù)《中國咳嗽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后稱2024年指南),醫(yī)生可能會根據(jù)癥狀選擇以下檢查:
1.體格檢查
醫(yī)生除了詳細詢問病史之外,還可能對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對患者體型、鼻、咽、喉、氣管、肺部等的檢查。
此外,醫(yī)生還會聽肺部的聲音,看看有沒有哮鳴音、水泡聲(濕啰音)或爆裂音,還可能考慮檢查上氣道各部位是否存在異常,比如咽部黏膜充血、咽后壁有淋巴結濾泡增生、粘性分泌物附著,或者鼻腔黏膜發(fā)白、腫脹、鼻腔內有分泌物等,從而排查咽炎、鼻炎等基礎疾病。
除了體格檢查和之前提到的X線和胸部CT檢查外,醫(yī)生還可能建議進行誘導痰細胞學檢查、肺通氣功能和氣道反應性檢查、食管反流監(jiān)測、變應原檢測和支氣管鏡檢查等,以明確診斷相關疾病。
圖片來源:123RF
2.肺功能檢查
2024年指南建議,肺通氣功能檢查及支氣管激發(fā)試驗對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應作為慢性咳嗽診治的首選檢測項目。
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是診斷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重要標準。在沒有條件進行支氣管激發(fā)試驗的醫(yī)院,醫(yī)生也可能考慮監(jiān)測呼氣峰流量變異率或舒張試驗。
3.誘導痰細胞學檢查
誘導痰細胞學檢查是評估慢性咳嗽和氣道炎癥重要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
痰嗜酸粒細胞比例增加(≥2.5%)是診斷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的必要指標,同時可以輔助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
對于能自發(fā)咳痰的患者,自發(fā)痰細胞學檢查具有與誘導痰細胞學檢查類似的診斷價值。
4.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檢測
FeNO檢測是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一項無創(chuàng)氣道炎癥檢測技術,可以作為氣道炎癥檢測的初篩手段。FeNO水平增高提示嗜酸粒細胞性氣道炎癥,可用于預測慢性咳嗽患者對激素治療的反應。
FeNO水平增高(≥32 ppb)提示成人嗜酸粒細胞性氣道炎癥相關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或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可能性大,對激素治療反應良好。
5.食管反流監(jiān)測
這是目前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常用和非常有效的方法。
食管反流監(jiān)測以酸暴露時間、反流積分和總反流次數(shù)為異常反流的主要判斷指標,以反流與咳嗽癥狀的相關概率確定反流與咳嗽的關系。醫(yī)生也可能考慮使用胃食管反流病問卷,它對慢性咳嗽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6.變應原皮試和血清IgE檢查
變應原皮試和血清IgE檢查用于檢測患者是否存在特殊性和確定變應原類型,有助于變應性疾病(如變應性鼻炎和變應性咳嗽)的診斷。
7.支氣管鏡檢查
對于常規(guī)檢查未能明確的病因或針對常見病因治療無效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支氣管鏡檢查可用于診斷一些慢性咳嗽相關的少見氣道疾病,如肺癌、異物、結核、復發(fā)性多軟骨炎等。
但是,2024年指南不推薦將支氣管鏡檢查作為慢性咳嗽初診患者的常規(guī)檢查。
8.其他檢查
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高提示變應性疾病,也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嗜酸粒細胞氣道炎癥。
唾液胃蛋白酶檢測已用于診斷胃食管反流病,但最佳樣本類型、取樣時間和診斷閾值等有待進一步研究。
另外,鼻咽鏡可用于發(fā)現(xiàn)一些隱匿性的上氣道病變,咽喉反流監(jiān)測有助于反流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
春夏之交,咳嗽頻發(fā),但慢性咳嗽并非小事。如果咳嗽持續(xù)時間較長,建議及時就醫(y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通過全面的檢查,醫(yī)生可以找到咳嗽的“病根”,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
另外,你可能還想知道:
打流感疫苗前必看:4類人不建議接種
為什么有的人很少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
如何提高免疫力?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健康榨知機】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感冒
獲取更多相關健康知識
參考資料
[1] 中華醫(yī)學會, 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 等. 中國咳嗽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J].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24, 23(8): 793-812. DOI: 10.3760/cma.j.cn114798-20240326-00177.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22, 45(1): 13-46.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11101-00759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呼吸醫(yī)師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員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1, 44(3):170-205.
免責聲明: 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健康榨知機」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健康榨知機
▇ 關注我們,掌握新鮮有料的健康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