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刀財經 ▲ 做您的私人商學院
為什么是莆田?
作者:財經連環話
來源:財經連環話(ID: cjlhh888)
在全球亞馬遜賣家數量排名中,力壓布魯克林邁阿密沖入全球第三的城市,是在海外名不見經傳的莆田。
賣什么?賣鞋。
在西海岸,再完備發達的品牌市場也阻止不了莆田的滲透,再手眼通天的墨西哥團伙也拿不下球鞋的壟斷生意。那一艘艘滿載著球鞋的貨輪,就像當年駛入波士頓灣的茶船一樣,傾瀉而下的商品輕而易舉地就瓦解了美國鞋業的傳統地位。
同時被hiphop與NBA雙重文化熏陶淬煉出的專業審美,早就讓他們明白,如果制鞋的工人沒有吃過一口正宗的江口鹵面,那經他手的產品一聞就知道缺乏球鞋真正的靈魂——莆田的味道。
01
每一個成功的美國鞋商
多少帶點莆田裔
全球貿易政策不穩定,貿易數據就更能公正地顯示出每一條產業鏈的含金量。
根據莆田市官網數據,2024年前10個月,莆田外貿出口總值280.2億元,增長5.7%,其中出口鞋靴112.3億元,增長8.2%,占同期全市外貿出口總值的四成。
在全球亞馬遜賣家數量排名中,力壓布魯克林邁阿密沖入全球第三的城市,也是在海外名不見經傳的莆田。
昂揚的數據背后,少不了雄踞莆田外貿第一大單一出口國美國的多年支持。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莆田就開始承接臺灣省的制鞋產業轉移,并在6雙耐克鞋1雙莆田產的大背景下,逐漸成為美國龐大鞋業資本里的支柱節點。
Nike、Adidas、PUMA等品牌均在莆田設有 OEM 工廠,而莆田2020年納稅企業排名榜單里,制鞋業排在前面的也都是這些品牌的大型代工廠。可以說莆田今天的成功,少不了美國品牌含辛茹苦把這行當拉扯大的歷史積淀。
但在那個消息尚且閉塞的年代,美國鞋商們還不知道逆向工程的厲害。直到2007年紐約警方查獲30萬雙來自中國的假鞋,他們才獲悉明明大街上滿是自己的品牌,可市場份額卻被逐年擠占的真相。
2010年,《紐約時報》記者對莆田進行暗訪并對莆田的假鞋產業進行了深度報道,有耐克員工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全球每 3 雙耐克中就有 1 雙是莆田造,警方那些大費周折在布魯克林的倉庫中查獲的贓物,讓專家也表示難以分辨。
就像1920年代底特律黑幫用私釀威士忌腐蝕禁酒令,莆田假鞋商也深諳"陽光下的罪惡"生存法則:
此后的十年,來自莆田的一艘艘貨船搭建起了太平洋上的silk road,他們對于北美海岸的統治力連19世紀的皇家海軍也自嘆弗如,泛濫的假鞋商人們成了堪比海森堡的傳奇人物。
大洋彼岸洶涌而來的莆田鞋甚至直接沖垮了不少美國本土鞋商。
繼2017年4月首次申請破產后,美國鞋業零售商Payless ShoeSource又一次申請2019年2月下旬破產,關閉其所有門店(約2300家)。
Payless ShoeSource的特色就是Payless——少付錢、低價,以鞋類專賣的理念,切入鞋類下沉市場。
但Payless ShoeSource主打的10美元低價鞋遭到了來自莆田廠商們的無差別屠殺。
既然打不過,那就加入。
近二十年之間,美國的鞋類生產商們不再僅是讓莆田的工廠們做簡單的代工廠,而是將生產線、渠道、質量管控等一系列制鞋完整生態都搬向了大洋彼岸。
2019年的拉斯維加斯國際鞋展上,美國鞋業批發商與零售商協會主席馬特·普里斯特直接強調那些服務全球消費者的全球性公司,為“中國制造”尋找替代品不是一個可行選項。因為“制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又注重設計和細節,中國制鞋業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建立了完整生態。”
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會長里克·黑爾芬拜則表示,美國市場上41%的服裝、72%的鞋和84%的飾品來自中國,“與中國供應商數十年來建立起來的長期商業合作關系是無法取代的。”
2019年,一名叫道格拉斯.克拉克的男人的故事被再次付諸報端,由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他不得不黯然關掉自己制鞋工廠。而在六年前,他還因為在美國本土新建制鞋工廠的努力一度引起眾多美國媒體關注,在當年還接受了CNBC的采訪。
特朗普的MAGA并沒能重振美國鞋業制造業,反而打亂了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美鞋業聯合體。
2019年,包括耐克、安德瑪、阿迪達斯、Foot Locker、UGG和Off Broadway Shoe Warehouse在內的170多家美國鞋業巨頭聯合簽署了一份致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公開信,呼吁特朗普停止對從中國進口的鞋類產品加征關稅,請求特朗普將“鞋類產品從關稅清單中移除”,并得到了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FDRA的支持。
信中提到:“美國如果將關稅施加于制鞋業,將使消費者的買鞋成本變得更加高昂,還會導致工人失業和國內工廠產能放緩。這一對機械、零部件和成品鞋類加征關稅的舉動將對一些愛國(美國)公司產生嚴重影響,其中一些公司甚至可能會面臨生存危機。”
因為在美國本土,鞋廠大部分已變成了倉庫和辦公室,就算有心重振制鞋業,也會敗在沒有熟練工人的無力上。
美國的鞋廠,早就在十數年就死在了莆田代工送給他們的溫柔鄉。
02
莆田鞋:假的不是質量,而是品牌
在卷沒了美國同行前,莆田鞋商們的日子其實并不好過。
在當年,大部分鞋廠只能遵循出口海外為主的代工生產經營模式,即國外廠商給多少訂單,就只能按照單量進行多少加工,不僅只能在微笑曲線的底端掙著微薄的代工費,也沒有自主擴大產能的能力。
鞋廠生產著數千塊錢的運動鞋,卻動輒只能發出幾百的工資,工人不能消費起自己生產的產品,自然催生對國際鞋類資本的反抗。
80年代末期開始,正規代工廠里的資深員工們開始慢慢搭起了自己的工作棚,每當正品鞋有新款,他們就把圖紙或樣品鞋偷出來,開始了逆向工程。
只是這種"逆向工程"不僅違反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公約,更直接損害了被仿冒企業的商業利益與品牌價值。數據顯示,僅2011-2016年間全球運動品牌因仿冒品造成的直接損失超過320億美元,其中莆田系假鞋占據重要比例。
2010年《紐約時報》揭露的仿冒產業鏈中,代工廠員工盜取圖紙的行為不僅涉嫌商業犯罪,更阻礙了本土企業的原創能力培育。這種"賺快錢"思維導致莆田鞋業長期被困在"高仿-被查-換標再仿"的怪圈。
只是沒有哪家企業愿意只做微笑曲線的最低端,尤其是低端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莆田的鞋商們也開始意識到侵權模式不可持續,開啟了堪稱教科書式的產業轉型。
從2017年"莆田好鞋"認證體系建立,到2022年集體商標獲批,當地企業用五年時間完成從"地下仿制"到"陽光智造"的蛻變,“地下鞋幫”開始晉身“正規軍”。
幾十年的制鞋經驗,讓他們對每一雙耐克阿迪的細節都熟稔于心,所謂正品的“解構”,不過是老師傅們一些經驗主義的溯尋。很快,莆田假鞋們就從樣子拙劣的假貨進化成了利用外圍材料做到極致的超級“新品”。
對于耐克阿迪等大廠制作流程鉆研極深的商家,甚至都不需要托人去正品鞋代工廠里偷圖紙,只需看看新品發布的預告片就能仿出以假亂真的跑鞋,而享受著專利權的鞋商們固步自封,連設計的理念都被莆田的小鎮商人們彎道超車,當年的NIKE Zoom All Out,莆田鞋放貨比NIKE官網還早了半年。
質量方面,莆田更是吊打了后期轉移至越南、孟加拉國的正品鞋代工友商——從這方面來說,當年不是鞋業選擇了莆田,而是莆田選擇了鞋業。
畢竟,刀劈不爛、火燒不壞的附魔技術是莆田獨特的古老技藝傳承。
一個極具詼諧意味的鞋圈說法就是:“如果一雙鞋穿了一年還沒開膠,那它就是莆田鞋。”
擺脫了“高仿”“假冒”標簽的莆田,開始成為小紅書筆記和TikTok挑戰賽的常客,在抖音平臺,話題#累計播放量突破80億。
當下對莆田鞋一切的溢美之辭,都源于2017年開始工業克蘇魯的發力——莆田鞋的標準化、工業化被提上日程。
2017年,莆田市政府啟動“莆田好鞋,歐美標準”的項目中,“雙馳、玩覓、洛弛、古奇天倫”等十家鞋企的23個產品均獲得“莆田好鞋·歐美標準”證書。
2018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親自為莆田鞋“代言”,稱:“穿鞋要穿自己腳舒服的,國人制造的、有中國文化、有工匠精神而且有中國創新技術的鞋。”
2021年6月10日,“莆田鞋”集體商標培育計劃正式發布,并將該計劃的創派合作模式稱為“1+N”:用最醒目的1(“莆田鞋”集體商標),去帶動孵化無數個微小的N(鞋企自主品牌)。
2022年2月,“莆田鞋”圖形集體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注冊。
美國鞋廠一看,這下真完了,他喵的正規軍來了。
事實證明,三代鞋商的沉淀可以迸發的能量無比巨大。曾經需要工商局突擊查封的“阿冒”作坊主們一個認認真真地響應政策號召后,產業升級的齒輪轉動比想象中更迅猛。
幾十年的代工經驗,為莆田沉淀了大量世界頂級水平的造鞋工藝與經驗。
現在的莆田,有用125克舊衣服再造一雙鞋面的紡織廠;通過廢舊塑料再生切片技術,用5個礦泉水瓶生產一雙高級鞋面的新材料企業;超臨界發泡新材料制成的高性能環保輕彈鞋底。
莆田的石墨烯抗菌技術,甚至開始與東莞的鎂合金模具“技術倒灌”到了鞋業傳統強國意大利,這在十年前仿冒時代的莆田根本無法想象。
市場也用真金白銀投下信任票。
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莆田鞋服產業規模產值約1400億元,年產鞋超16億雙。
龐大的制鞋產業又催生了壯觀的制鞋人口——大中小鞋服企業多達4000余家,規模以上鞋服企業423家,從業人員超50萬人。
這是什么概念?
微信用戶的重要來源國安道爾常駐人口約8萬人,2023年GDP為 37.277億美元(234億人民幣),以莆田鞋產業的產值計算,恰好能養活6個安道爾。
2022年NBA季后賽激戰正酣時,灰熊隊球星賈·莫蘭特穿著一雙“莆田鞋”狂砍47分并率隊取勝的故事,也再次引爆了市場對這幫中國東南沿海造鞋者們的關注。
在美國球迷們紛紛討論著來自東方的“滅世純原”是否會在未來接管NBA賽場的時候,西海岸無數個港口正鳴起汽笛,傳遞著莆田鞋商們的信念——
讓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鞋。
只是這次,是屬于他們本土的名牌鞋。
寫在最后:安利一個寶藏讀書博主
你能想象,一個在工作崗位上干了36年,到了60歲依然在這個崗位上拼命的老員工卻被停發了工資,完全靠著推銷出去一份商品賺一份傭金來為生嗎?而這個故事描寫的主角的家庭,不是什么貧窮階層,像男主威利這樣的家庭,房子車子家電什么都有了,還有兩個兒子,男主外女主內,推銷員的工作在社會上也是體面的,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美國中產家庭。
這個故事來自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
《推銷員之死》這部作品首次上演是在1949年的美國,在中國第一次上演的時間是1983年的北京人藝,我不知道當時看的人能否感同身受。因為那時候剛改革開放,商品房剛剛興起。1991年住房信貸業務才開始起步。恐怕很難想到,四十年后,我們也會面臨房貸、分期付款等類似的困境。
這種困境,有很多名詞來解釋,你可以說是中產階級的困境,可以說是后現代社會人的困境,工作對人的異化等等……
夏不綠,不著名作家,出版書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視版權,用寫作丈量生活的塵埃。
去視頻號、B站、小紅書搜索「夏不綠讀書」,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用閱讀鑿開心中的冰海,在閱讀這座避難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讀者。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網、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云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群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群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添加微信ikuaida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