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鬧鐘一響,我的心便瞬間提到嗓子眼兒,馬不停蹄地在待辦清單中暈頭轉向。至于早餐?狼吞虎咽兩口便利店的包子,算是給“胃”一個交代了。
說起來你可能想不到,只有出差住酒店時,我才會終結“對付一口”的早餐狀態。在的木紋桌上,擺滿小米粥、手工面,再來一盤堆得滿當當的時令水果。
我絲毫不用擔心早上趕飛機,或是起來晚了錯過餐點,亞朵服務員還會幫忙打包。我發現,跟大部分10:00收餐的酒店比起來,亞朵普遍能延遲到10:30,部分門店甚至“待機”到工作日11:30、節假日12:00,我甚至能把午餐都省了。
煙火味,才對“中國胃”■
因為一頓早餐,記住一座酒店的案例比比皆是。作為一個酒店研究者,我開始思索,亞朵怎么治好了我的“早餐對付學”。
翻開社交媒體,我發現很多出差黨都和我有同感,很多住客對的評價甚至比一些高星級酒店都要高。
住過不少酒店,都把沙拉、涼菜、西點當成早餐重頭戲,甚至高星級酒店也不例外。這些菜品制作方便,擺盤精美,似乎很適合打開一天的食欲。但對于我這個“中國胃”來說,沒吃上一口熱乎飯,就好像沒正經吃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酒店熱氣騰騰的面檔、煮得咕嘟冒泡的小米粥。
根據我的觀察,亞朵在逐漸精簡西點、涼菜這類同質化的“重災區”,把資源和工藝向中式主線傾斜。艾媒咨詢的調查報告顯示,面食與奶制品、豆制品類是中國居民最偏好的早餐類型,這和亞朵早餐的主打品類不謀而合。
▲數據來源:艾媒咨詢《中國早餐消費行為大數據調查》
在餐飲界,一個屢試不爽的黃金法則是,采用明檔廚房的店鋪,普遍更能獲得顧客的信任。這種集食材展示、工藝交互于一體的設計,能夠增強顧客的感官記憶,促成一段有趣的就餐經歷。
亞朵就餐區明檔式的設計,讓廚師得以面對面服務,我甚至可以看清師傅煮菜時青菜上掛著的水珠。這時你會發現,“煙火氣”不僅可以用來形容菜品,也可以用來形容體驗。
我還經常被亞朵酒店的食材美陳所吸引。澄黃、飽滿的黃豆,在玻璃容器中壘成造型。這總會讓我想起,精品咖啡館陳列展出的標注了不同產區的豆子。
在亞朵,每一顆黃豆、每一粒小米、每一勺蜂蜜也有對應的產地信息——來自黑龍江黑土地的非轉基因大豆,來自陜西榆林米脂縣的小米,來自云南亞朵村的高黎貢山蜂蜜。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許多食物雖然做法沒變,卻再也不是童年里的味道了。似乎豆漿沒有豆漿味兒,米粥沒有米粥味兒。
我甚至專門尋街訪巷,沒成想卻在亞朵吃出了久違的感覺。喝過亞朵的現磨豆漿后,再喝便利店的豆漿,就總覺得缺了點豆香。
我有時專門對著攻略找當地的老字號小吃,卻發現可能還沒酒店里的正宗。西安亞朵有地道的岐山臊子面,杭州有片兒川面,武漢有熱干面,去了廣州還可以來碗竹升面……
出差是個苦差事,但如果能在出差過程中,把各地美食特色體驗個遍,那倒是樂事一件。
屬地化的爆品策略,亞朵早已爐火純青。地方特色小吃天然具備情感穿透力。這種爆品邏輯,往往最能戳中人心。
差旅黨的胃,
也是一種情緒器官■
據《2024年藥食同源趨勢洞察》,35歲以下食療滋補人群占比近四成,年輕一代正主動擁抱“輕養生”。好好吃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每天最重要的小事。
出差黨的“早餐對付學”,本質是時間與健康的矛盾——既要追趕deadline,又要照顧身體。而亞朵的聰明之處在于,用產品化的方式做早餐,實現差旅養生的最小可行性方案。
亞朵既有標準化的早餐品類、集中供應的產地食材,如米脂小米熬制的小米粥,黑龍江大豆制成的豆漿、豆花;又有個性化的屬地爆品,如上海的蔥油拌面、福建、山東的海鮮。
在產品呈現上,從產地食材的美陳,到制作時間的標注,乃至冷熱菜的比例分布等,背后均有一套獨到的觸點設計。
這種設計十分近似于“模塊化”組合。將復雜的食療方案,拆解為可自由組合的“健康積木”,既能夠實現供應鏈集約化,又保留了個性化空間。
亞朵通過這套產品化、模塊化的運營,將“養生”這個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差旅黨無需自備雜糧杯、不用研究熱量表,也可以吃出氣血感,吃出高能量,稱之為“懶人式養生”也不為過。
數據顯示,2024年38%的商旅人士早餐會選擇便利店速食,27%則直接跳過早餐環節。除了飲食不規律,許多差旅黨還經常需要應酬,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常常無可避免。
同時,差旅黨的健康痛點往往具有高度場景化特征:作息變動導致的脾胃失調、應酬飲酒后的肝火旺盛、熬夜加班后的氣血兩虛。
所以開始針對性地研究,如何將差旅早餐變為養生配方。其早餐搭配早已不單滿足“低脂低糖”的健康概念,還通過“藥食同源”來精準切入。
比如,小米是五谷之首,大豆有寬中益氣的功效,制成的米粥、豆花可以“對癥食養”。
此外,亞朵的全麥面包不添加糖、烤腸只用純肉腸、烘培點心不用植物奶油、果汁是真果做的……不僅關注到低糖、無添加,還要做到高纖維、高蛋白。
其實,胃也是一個情緒器官。養生不僅是當代差旅人的生理需求,也是心理需求。
現磨豆漿的豆香、米粥沸騰的咕嘟聲、明檔廚房的騰騰鍋氣,這種還原傳統的“煙火本味”,提供了一份桃花源般的溫暖感、安全感。
亞朵早餐的真正創新,也在于它看透了當代差旅人的深層痛點:在迷失秩序的工作軌跡中,找到一種熱氣騰騰、好好生活的確定感。
當用戶端起那碗冒著熱氣的米脂小米粥時,攝取的不僅是食材中的營養物質,也是一種“此刻我在好好照顧自己”的生活信心。
這種價值,或許比任何營銷話術都更具穿透力——畢竟,最好的養生從來不是昂貴的補品,而是讓奔波的人,在異鄉吃到一份心安。
從全網問鏈接的深睡枕,到全網好評的早餐,亞朵似乎把其他酒店覺得難做的東西,都做成了爆款。我也突然頓悟,亞朵這個品牌身上有一個極其難得的特質——其跳脫出了酒店行業是純粹“服務行業”的認知局限,懂得用產品思維、用戶思維來做酒店。
很多酒店都想做好早餐,之所以沒做成,就是因為沒有優質的產品打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戶睡不好,就研究睡眠產品;用戶吃不香,就研究怎么讓短平快的自助早餐變成養生餐。懂得深入用戶痛點,又有足夠能打的產品,我只能說亞朵很難不成功。
你有被亞朵早餐“滋養”過嗎?
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