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時,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說,我要補補課,“我的頭腦,要從鄉(xiāng)土中國進入現(xiàn)代化中國”。早已譽滿天下的費老,何出此言?
因為,1840年以來的中國,根本問題只有一個,但卻難倒百年中國人,始終不得上岸。這就是如何才能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青年時期的費孝通就以幾部成名作,為這一問題找到病根:中國是鄉(xiāng)土社會。因此,費孝通發(fā)出了“農村問題解決了,中國問題就解決了”的感慨。
然而,到了晚年,費老越來越發(fā)現(xiàn),農村問題背靠的是整個農耕文明。90歲時他說,要真正在現(xiàn)代化上做出突破,還是要讀他上一輩社會學家的書,然后停頓一下,說:“吳景超是有點東西的。”
“第四種國家”的出路:
病是費孝通看得準,藥方卻是吳景超開得好
吳景超是誰?他是費孝通的老師,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中國都市社會學創(chuàng)始人和代表人物。
他是中國倡導工業(yè)化、城市化的歷史第一人,獨創(chuàng)“四種國家”分析框架,首提“發(fā)展都市以救濟農村”,在社會學界和公共輿論界,都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Α?/p>
在民國幾次關于“中國向何處去”的著名辯論中,吳景超先生幾乎以一己之力,用他“技壓群雄”的歷史意識與世界視野,推動工業(yè)化、城市化立國理念在政學兩界形成共識。
關于傳統(tǒng)中國,病是費孝通看得準,藥方是吳景超開得好。費老90歲時曾強烈推薦吳景超的書,然而太多人連他的名字都沒聽過,更別說讀他的書。
在費老去世20年后的今天,吳景超先生的《歷史意識與世界視野》也終于艱難出版了。和他民國時期出版的《都市社會學》、《第四種國家的出路》、《劫后災黎》等作品相比,這是一部集合了吳先生關于現(xiàn)代中國種種建設方案的精華之作,一部真正讓我們洞察當下、預判未來,從底層邏輯讀懂世界風云的好書:
1、以人口密度和農村人口占比為衡量指標,獨創(chuàng)“四種國家”理論。中國屬于處境最艱難的第四種:人口密度高、農業(yè)人口占比高。本書專辟一編“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出路”,指出中國的未來出路唯有“發(fā)展都市”,核心就是工業(yè)化和城市化。
2、對世界各國社會生態(tài)的熟諳,經濟學家的另一身份,使吳先生擁有極其廣博的世界視野。本書收錄美蘇兩國制度對比研究,其獨有的分析框架,對拆解今天詭譎動蕩的世界局勢,非常有用,甚至可以拿來“套用”。
3、收錄吳先生最經典歷史文論,從歷史中看懂當下。吳先生是用社會學視角分析史料的第一人,更是能和傅斯年等史學大家切磋的“圈外高手”,深厚的歷史意識既為社會學研究增添歷史縱深,也讓歷史肌理更清晰可辨。
種種原因,天地玄黃之后,吳先生的文章被湮沒于歷史塵煙。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呂文浩先生,多年來爬梳整理,于重重險阻中推出這部《歷史意識與世界視野》,并親自撰寫長篇導讀,提醒我們書中無處不在的問題意識,借此解讀當下中國。用某書友的話來說,“來自八十年前的藥方,卻早已對準了今天。”
同時擁有最深刻的歷史意識和最廣角的世界視野,這樣的社會學著作鳳毛麟角。囿于時局動蕩,他的真知灼見,生前始終無法落地;然而,作為一個被遺忘了太久的學者,他的遠見卓識,已被今天的時代證明,正是一個轉型國家最急需的思想資源,本書中超越時代的洞察比比皆是:
·為乞求某一種平等,很容易陷入另一種不平等。
·在經濟平等的含義之中,不要放棄經濟權利平等這一概念。
·消除人民的不滿,是政府無可避免的責任。
·只有在都市經濟之下,國家和人民才可富庶。
1930年代西方的經濟危機,讓很多人推崇起蘇聯(lián)模式。對此,吳景超說:“我不愿意看到社會主義與計劃經濟聯(lián)姻,而愿意他與價格機構百年偕老。”
1953年,面對社會學被取消,他的這句話,讓他從此告別了學術:社會經濟發(fā)展,是社會學和經濟學共同作用的結果......
國家的出路,和個人命運休戚相關。讀懂吳先生筆下的歷史邏輯,才能預判我們的未來。本書由先知書店獨家銷售,并有幸獲得呂文浩先生少量親筆簽名。簽名版數(shù)量有限,不容錯過,感興趣的書友,點擊訂購。
獨家圖書·新書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