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山西大同迎來綠色發展新突破——全國首個千萬噸級煤矸石綜合處置與綠色建筑部品開發示范項目正式開工。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大同以總投資約70億元的“變廢為寶”工程,向全國展示資源型城市破解固廢污染、踐行“雙碳”戰略的山西方案。
項目定位:煤基固廢利用的“里程碑”工程
該項目落戶云岡區,由中能建科銳技術(大同)有限公司主導實施,規劃年消納煤矸石超千萬噸。通過“裝配式+固廢利用”創新模式,煤矸石將被轉化為高嶺土、砂石料、陶粒制品等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化工領域,實現從“工業垃圾”到“資源寶藏”的價值躍升。一期投資12億元,建成后預計年處理煤矸石1000萬噸,減少占地超百畝,降低碳排放超20萬噸,經濟與生態效益顯著。
政產學研聯動:破解固廢循環利用“卡脖子”難題
開工儀式上,北京工業大學、中能建等四方簽約成立煤矸石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焦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同時,項目獲生態環境部授牌“煤矸石分級利用技術試驗基地”、北京科技大學授牌“固廢資源化示范基地”,形成“科研攻關—產業轉化—標準引領”全鏈條布局。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俊義表示,項目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探索出一條固廢梯級化、高值化利用新路徑,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大同樣本”。
山西實踐:從“黑金依賴”到“綠金崛起”的轉型縮影
作為產煤大省,山西每年產生煤矸石超1億噸,堆存占地超10萬畝,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問題突出。大同項目的落地,是山西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的關鍵一步。數據顯示,2024年山西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68%,但煤矸石等高值化利用仍處起步階段。此項目通過磁選、焙燒等技術突破,將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較傳統填埋方式節約成本超30%,為全省20億噸存量煤矸石利用提供技術示范。
綠色動能:激活資源型城市轉型“新引擎”
中國能建科技信息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裴愛國表示,項目將帶動形成“固廢處置—材料生產—綠色建筑”產業鏈,預計年產值超2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千人。大同市工信局同步授予項目“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未來將依托該平臺集聚上下游企業,打造華北地區最大的煤基固廢循環經濟產業集群。隨著項目落地,大同正從“煤電獨大”向“綠色建材+循環經濟”多元產業格局跨越,為“雙碳”目標下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實踐路徑。
此次開工標志著山西在煤基固廢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也為全國30億噸存量煤矸石的規模化利用提供了可復制的“山西方案”。大同正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將“黑色負擔”轉化為“綠色財富”,在能源革命與生態治理的雙重挑戰中蹚出轉型新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