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第二次是為自己活。
而第二次的生命,常常是從開悟以后開始的。
所以,人一旦開竅,就是全新的開始,越早開竅,人生就越早突破。
不再抱怨生活的難題
生活中,有的人遇事不順,于是整天抱怨生活不公,但始終沒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要扛得起得失,如果已經(jīng)努力,就不要在乎結(jié)果如何;如果選擇放棄,就不要抱怨命運不公。
這個世上從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構(gòu)建你生命的一塊拼圖。
有風雨,也會有彩虹。
美好的叫精彩,糟糕的叫經(jīng)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得學會心平氣和地接受。
它們與你緊密連接,好的壞的都是你不可或缺的經(jīng)歷。
悟透了這一點,你就不會再抱怨生命中的風風雨雨。
把艱難當成墊腳石,把埋怨化為動力。
生活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也不會隨意施舍一個得過且過的人。
不必羨慕別人的成功,只要自己同樣努力,也可以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
只要堅持下去,美好必然如約而至。
不再迷戀喧囂的熱鬧
叔本華曾說:“無聊真正的來源,是內(nèi)在的空虛。”
內(nèi)心匱乏時,人就想從外界尋找刺激。
可心的空洞,是任何外界的東西都無法填滿的。
唯有真正接納孤獨,你才能在繁碌的塵世里,享受肆意人生。
當你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你就不會再迷戀喧囂的熱鬧。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安靜而豐盛,任他狂風暴雨,依舊波瀾不驚。
是陶淵明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是蘇東坡的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是飛鴻踏雪泥 ”, 是王維的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靜到深處,方能厚積薄發(fā),靜到深處,愈發(fā)變得強大。
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亦是清歡。
心靜,是從容。
因為見識過風浪,經(jīng)歷過撕扯,知道能托舉自己的,只有攀登的自己;能救自己于水火的,也只有日漸強大的自己。
淺水喧嘩,深水靜默,享受安靜,人生,便會在這日復(fù)一日的恬淡中變得更加豐盈。
不再想改變別人
現(xiàn)實中,我們難免會有改變別人的想法。
希望對方把缺點一一改掉,并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去生活。
人與人的過往經(jīng)歷不同,心態(tài)與習慣以不同的方式被塑造。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便不會輕易對人提出改變的要求。
有句至理名言:“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好多人不理解這句話的深意,以為是妥協(xié),是忍讓。
實際上它所表達的意思是,人這一生并非一條路可走,與其總想改變別人,不如試著改變自己。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最容易控制,最聽你指揮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改變自己是最切實際、最低成本的。
懂得學會一切向內(nèi)求,你才能真正地擁抱一個更大的世界。
本期編輯 | 趙光菊
新媒體美編 | 宋揚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每晚一卷書、洞讀、壹點讀書會 ;圖片已獲授權(quán)
點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