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
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的由來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它來源于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1939年,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開始爆發的一場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群眾愛國運動。它首先是一場以青年學生游行示威為主的學生運動,后來擴大成為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集游行示威、請愿、罷課、罷工、罷市等多形式的廣泛性的群眾愛國運動。
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起了北京學界的強烈不滿和憤怒。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等十三所大中專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撓,到天安門前集會演講,后舉行游行示威。他們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強烈要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并懲辦親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游行隊伍向東交民巷進發,遭到使館巡捕的阻攔,轉而來到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學生們沖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來,正在該處的章宗祥受到學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燒,軍警當場逮捕了三十多名學生。
5月5日北京學生宣布實行罷課,通電全國表示抗議。此后全國各地學界積極響應,但受到北洋當局的鎮壓。為聲援學生的正義之舉,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并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此后,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開始有不同程度的罷課、罷工、罷市、暴力對抗政府等愛國行動。在全國人民的一致壓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全部被捕學生,并宣布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出席巴黎和約簽字儀式。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偉大勝利。
“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它使早期的資產階級新文化宣傳開始轉變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做了準備。
青年寄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五四運動”時期的先進青年在民族危難之際,用他們的熱血與激情譜寫了一曲浩氣長存的青春贊歌;新時代中國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際遇中,理應緊握先輩的接力棒,發揚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用青春之我譜寫絢麗篇章。在新時代發揚五四精神,需要深入理解五四精神的內涵,加強對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的研究,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
來源:蘭州共青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