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國際經濟舞臺上,關稅戰的局勢備受關注。
其中,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態度轉變尤其引人深思。美國媒體用“膽小鬼眨眼”來形容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上的表現,這一說法頗為形象。
起初,特朗普推出對等關稅政策時,態度異常強硬。
他不斷提升對華關稅,試圖以此來迫使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甚至還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出辭職威脅,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為其關稅政策“保駕護航”。然而,如今的特朗普卻承認對中國保持高額關稅是不可持續的,并且撤回了對鮑威爾的辭職威脅。
這種態度上的巨大轉變,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美關稅戰的態勢逐漸明朗,中國憑借全球第一的工業體系,在這場關稅戰中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中國絕大部分產品能夠自給自足,這使得中國在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時,具有堅實的底氣,已然立于不敗之地。
在此基礎上,有兩件事情的發生讓特朗普感到了壓力。
一是外國資本紛紛加大對華投資力度。在中美關稅戰的背景下,盡管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面臨重重阻礙,但日本、德國以及美國本土的企業卻反其道而行之,紛紛涌入中國。
這些企業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他們更看重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就像在股市動蕩時,一些投資者因害怕未知風險而選擇拋售股票,接受部分損失以迅速脫身;但另一些投資者卻將其視為加倉的好時機,因為他們對股市的未來充滿信心。
在中美關稅戰中也是如此,那些短視的外資因一時的困難選擇撤出中國市場,而這恰好為其他看好中國市場的資本創造了抄底加倉的機會,從而形成了如今外資對華投資的熱潮,這無疑是外企對中國投出的信任票。
二是各國在關稅戰中的反應超出了特朗普的預料。近期,有阿塞拜疆總統、日本執政聯盟領導人、伊朗外長以及瑞士外長等乘坐專機飛抵北京。此外,中方在聯合國安理會舉行了一場針對反美貿易霸凌的非正式會議,竟有80多國選擇出席參會。
特朗普對全球發起關稅戰,并非真的想與所有國家為敵,他的如意算盤是通過展示強硬態度,讓其他國家屈服,從而站在美國一邊。然而,現實情況是,以中國為首的反美關稅霸凌陣線成員眾多,且凝聚力極強。面對如此眾多國家的反對,縱使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體,也難以招架,特朗普不得不選擇示弱。
從客觀角度來看,中方為解決中美貿易問題提供了一個契機。
前不久,中國財長藍佛安乘包機抵達美國華盛頓,參加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由來已久且十分復雜,亟待解決。如果特朗普真的有誠意改善中美貿易關系,就應該抓住這次機會,主動向中方展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誠意。
中國財長藍佛安
此次G20會議聚焦關稅問題,尋求構建更加公平、公開、自由的貿易體系。然而,美方期待的中美高層會晤并未在會議期間舉行。
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態度一貫明確,即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美方若想促成更高層級的對話,就應停止威脅訛詐,回歸平等、尊重、互惠的磋商基礎。
特朗普政府在對華關稅問題上的態度呈明顯軟化趨勢,從承諾不會繼續上調對華關稅,到主動談及下調關稅的可能性,再到如今給出取消關稅的具體“條件”,但這種軟化并非毫無條件,美方仍試圖在中美經貿往來中“占據上風”。
例如,特朗普表示若想美國撤銷關稅,中國必須開放市場。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強調,施壓、威脅、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貿易戰是美方肆意單方挑起的,中方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做法,要談就拿出談的誠意。
盡管雙方在核心利益上仍存在根本分歧,但經濟現實與全球治理需求迫使雙方走向“有限合作”。對中國而言,堅持“以我為主”的經濟路線,才是應對復雜國際經濟形勢的根本之策。
未來,中美關系的真正緩和,需建立在相互尊重與遵守規則的基礎之上。
中美貿易關系的走向不僅關系到兩國的經濟利益,也對全球經濟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關稅戰的背景下,雙方如何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分歧,推動全球貿易朝著更加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
我們期待雙方能夠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為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