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來到上海,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它蓬勃的活力——不僅是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還有街頭那些充滿設計感的汽車,無不展現著中國市場的創新與時尚。
此次上海之行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與我們在上海的設計師團隊深入交流。這支優秀的團隊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本土的設計人才,其中一位是外籍設計師。我們的設計師團隊對于寶馬非常的重要,他們正為寶馬全球車型的未來設計注入獨特的中國視角。
我提問到霍伊頓克先生,在目前數字化與電動化轉型的關鍵階段,寶馬用什么樣的設計去傳承和保持寶馬的DNA?
霍伊頓克先生是這樣回答的,在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中,BMW始終堅守品牌DNA的核心——純粹駕駛樂趣。這次上海車展我們帶來的新世代駕趣概念車就是最好的證明,它既擁有長續航和快充這些電動化優勢,更保持了只有寶馬才能提供的卓越性能。在數字化方面,我們創新地開發了視平線全景顯示技術,讓駕駛信息自然地融入駕駛者視野,通過方向盤就能實現直觀交互。這不是簡單的科技堆砌,而是讓數字化真正服務于駕駛體驗。寶馬可能是最早實現這種完美融合的車企之一,我們會把設計理念整合到未來全系量產車型中,用技術創新來升華駕駛樂趣。
在新世代車型上,我們通過內飾設計就能看出這種堅持。我們采用了更加簡潔、清爽的線條,同時營造出溫暖的氛圍,讓車內空間像家里的客廳一樣舒適,而不是傳統的機械感。這種設計理念也體現在我們對材質的選擇上,充分考慮了包括中國消費者在內的全球用戶需求。
一個重點是輔助駕駛系統。中國消費者對這項技術非常關注,我們在新世代車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我們把決定權完全交給駕駛員,由他們自主選擇何時使用輔助駕駛,何時親自操控。實際上在歐洲市場也是這樣,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一直自己駕駛,有些人喜歡體驗駕駛樂趣,有些人則更愿意讓車輛輔助操作。
我想強調的是,寶馬對性能的追求不僅僅是“快”,更重要的是“準”。以我的家鄉荷蘭為例,那里的高速公路限速只有100公里/小時,但寶馬依然很受歡迎。這不是因為車速能開多快,而是因為精準的操控和敏捷的響應速度。這正是寶馬駕駛樂趣的精髓所在,也是我們在新世代車型上繼續堅持的方向。
關于新世代車型的設計,從不同角度都看到了大刀闊斧的改變,如何平衡創新與傳統,讓寶馬車迷接受這樣的突破性設計?霍伊頓克先生這樣回答道
首先,追求經久不衰的設計美學。一款新車不僅要第一眼給人驚艷之感,更要經得起時間考驗,要讓人耳目一新,也要百看不厭,這也是我們最根本的設計初衷。
其次,在技術層面,新一代車型需要整合大量傳感器來支持先進的駕駛輔助功能,這對前臉設計提出了新的工程要求。
最重要的是,我們始終堅守寶馬的品牌辨識度,依然想保留前臉寶馬這樣的高辨識度,確保人們能一眼認出這是輛寶馬。比如在新世代車型上,我們延續了1965年1800車型的豎狀雙腎格柵設計,但創新地采用發光元素與大燈相連,而在轎車上則采用橫向格柵設計,強化運動跑車的視覺張力。
同時,我們還貫徹了可持續設計理念:通過減少零部件數量、用燈光效果替代傳統鍍鉻件等方式,顯著提升了車輛的循環利用潛力。這些創新既是對經典的致敬,更是面向未來的進化。
以平行四邊形中控屏為例,它延續了寶馬現有屏幕的核心交互邏輯,包括導航地圖在前、可切換應用在后的布局,所有用戶熟悉的功能和操作方式都保持不變。只是屏幕變得更大了,多出來的顯示區域不會改變您的使用習慣,老用戶完全可以無縫過渡。
在交互設計方面,我們充分研究了用戶對物理按鍵的需求。方向盤左右控制區完全保留了寶馬經典的布局:左邊控制自動駕駛,右邊是音量和接打電話,這些按鍵的位置和功能都與現款車型完全一致。中控區域我們新增了一個快捷菜單欄,可以快速調出空調等常用功能。同時在下部操作臺保留了更多實體按鍵,確保重要功能都能直觀操作。
這種設計既引入了創新元素,又充分尊重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屏幕變大但操作不變,新增功能但保留按鍵,讓新老用戶都能輕松上手。我們相信這樣的平衡能夠很好地解決創新與習慣之間的過渡問題。
寶馬設計的獨特之處在于,即使車輛處于靜止狀態,也能呈現出蓄勢待發的動感姿態。這不是簡單的靜態雕塑,而是充滿能量與張力的藝術呈現。這種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背后,蘊含著寶馬深厚的設計哲學與精湛的工藝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