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車展期間,輔助駕駛正在上演兩種景象:一邊是業內機構和法律法規正在推動輔助駕駛的規范化,另一邊,很多主流品牌、合資車型帶著輔助駕駛功能殺入市場。
這兩件事兒同時指向一個趨勢:輔助駕駛正在從一小部分玩家的「軍備競賽」,發展成行業主流的普及技術。
在這個市場中,消費者對輔助駕駛的期待不再是小眾極客們卷參數、卷配置、卷算力、卷架構,而是希望車子更安全一點兒、更懂事兒一些;行業不再比拼「誰更酷」,而是「誰更懂」——懂早晚高峰送娃的路線焦慮、懂跨樓層找車位和泊車的狼狽、懂新手司機在窄路會車時的手足無措。
一向在智能化層面相當謹慎的東風日產也宣布日產 N7 與 Momenta 合作,讓輔助駕駛功能走進主流家庭市場。那這次合作,是怎么讓輔助駕駛從參數內卷轉變成體驗內卷,讓輔助駕駛從「工程師的邏輯」走向「生活的邏輯」的呢?
用戶不在意技術
但在意接孩子要走哪條路
工作日的早高峰,一邊提心吊膽著遇到突發封路和堵車,一邊卡著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
暴雨來臨,一邊對暴雨模糊的前方視野時刻警惕,一邊小心著地面濕滑對剎車的影響;
終于到周末去商場購物,還要拎起大包小包,穿過半個停車場去找自家的車……
很多時候,我們出行的日常往往被這些非常規的突發情況打擾。開車本身并不是一道難題,但是處理這些突發麻煩,往往比開車本身更讓人頭疼。我們常常會幻想:要是車能自動處理這些難題,把我們直接送到目的地就好了。回到現實,完全自動駕駛的實現顯然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不過在當下,如果車輛系統能提供一些幫助,提前預判到這些難題,至少能解決不少開車的焦慮。
比如,在早高峰擁堵時,通過城市記憶領航輔助 NOA 減輕上班路上的全神貫注的勞累;在暴雨天,通過場景數據和傳感器預判安全的跟車距離,減少緊急剎車的不舒適感;在常去的商場,車子能把人放到電梯口自己去找停車位......這些細節聽起來好像沒有技術參數那么「炫酷」,甚至有些隱形,不過這也許才是家庭用戶對技術期待的本質,讓需求反推技術,讓復雜回歸簡單。
一場「需求反推技術」的范式革命
當技術參數的光環逐漸褪去,家庭用戶對輔助駕駛的期待,早已從「驚艷的配置」轉向「無感的守護」——技術存在的最高境界,是預判焦慮于無形。如何用需求反推技術、給用戶的用車體驗升級,是每一家車企和輔助駕駛供應商共同面臨的難題:既需要優秀的輔助駕駛底層技術提供不俗的基礎表現;更需要對用戶多一點點用心,去考慮用戶想要什么,真正需要什么。
在底層技術方面,作為國內第一批量產端到端方案的公司,Momenta 算是輔助駕駛領域的引領者。相比與目前行業常見的兩段式端到端,Momenta 通過一段式端到端最大程度的發揮 AI 的能力做出決策;同時通過超 10,000 項實車測試場景的數據積累,讓輔助駕駛系統的響應又快又穩。
有了底層技術的支持,要讓 N7 車主感受到更多的用心,就需要「知己知彼」——理解用戶、帶入用戶,幫助用戶。
作為日產的首款家用純電轎車,N7 的用戶受眾非常明確——家庭。11.99 萬~14.99 萬主流價格區間,近 3 米長軸距的大空間,零壓云毯座椅,17 項防暈車對策等等,都瞄準了主流家庭市場最剛需的需求:空間、舒適和安全。這一點在輔助駕駛上也不例外。其中搭載 Momenta 一段式端到端飛輪大模型的Max版 13.99萬 起售,據公開信息,97% 的用戶選擇了 Pro 版或 Max 版。
比如,在擁堵跟停時,輔助駕駛系統往往需要通過加速、剎車,既要保證安全距離又要避免被加塞兒。這個過程中車輛是順利通過擁堵路段了,人可能已經被頻繁急剎加速顛得不舒服。針對這一點,N7 與 Momenta 團隊的工程師們專門進行了 12 輪調校優化,迭代了 76 版軟件,就是為了讓擁堵跟車時減速曲線比競品平滑 37%,既不會因為加減速讓用戶不舒服,又能安全高效的跟車通過擁堵。類似細節打磨貫穿了 N7 整套輔助駕駛功能,如何在極窄車庫泊車時避免反復揉庫、如何匝道轉彎時又快又穩,這其中一個簡單的縱向控制都會拆解到上百個細分場景反復調校,為的就是滿足 N7 對極致舒適的需求。
有了 N7 這種「量身定制」的輔助駕駛體驗,也就不難理解這屆上海車展期間同步有 6 家車企官宣與 Momenta 的合作。只有車企與輔助駕駛方案供應商的雙向奔赴,讓技術在不同品牌、不同車型身上找到最適合的落地形態和用戶最需要的體驗,才是現階段輔助駕駛的「最優解」。
合資車企與中國智駕的雙向選擇
當合資車企在智能化浪潮中陷入「技術拿來主義」困局時,日產與 Momenta 的合作卻撕開了另一種可能性——這不是簡單的能力互補,而是一場基于戰略卡位的雙向奔赴。
日產看中的不僅是 Momenta 全棧自研的自動駕駛算法,更是其扎根中國 8 年積累的百萬公里本土場景數據庫,這些真實路況數據,恰恰是外資車企難以攻克的「場景黑箱」。而 Momenta 則借助日產全球市場基盤,將技術方案裝進一個兼具工程化能力和品牌背書的「超級試驗場」。
這場合作顛覆了傳統「主機廠定義需求-供應商交付技術」的單向鏈條,轉而以數據驅動型研發重構合作范式: Momenta 工程師團隊直接進駐東風日產工廠,雙方在深度協同合作中,共同澆筑出既懂「中國式駕駛博弈」又符合國際安全冗余標準的輔助駕駛系統。
當其他車企還在為「用技術參數內卷」時,日產與 Momenta 已悄然將競爭維度升級至場景理解力的軍備競賽,這或許預示著智能汽車下半場的決勝關鍵:誰掌握用戶真實生活場景的洞察,誰就能在方向盤后讀懂人心。日產 N7 與 Momenta 的合作,無疑就是這樣的范本。
最后
最好的科技,是讓你忘記科技本身的存在。正如日產 N7 與 Momenta 共同驗證的:可靠的技術底色,終將沉淀為用戶心中的「自然選擇」。當技術足夠隱形、體驗足夠熨帖,輔助駕駛便不再是參數表上的冰冷數字,而是生活方式的自然延伸。
這也解釋了為何 Momenta 能成為「全球品牌的共同選擇」——其技術方案既具備跨車型、跨地域的泛化能力,又能針對不同市場打磨體驗顆粒度。從極端氣候的穩定表現,到城市通勤的細膩預判,Momenta 的一段式端到端飛輪大模型正在重新定義行業對「可靠」的標準。而當這種可靠滲透至每一段家庭出行日常,技術的使命便從「功能實現」升華為「信任托付」。
或許,這便是技術與人最理想的關系:無需言說,卻無處不在。
不要忘記關注「極客汽車」的微信視頻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