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城化協同發展”到“一體化共建”
汕潮揭都市圈舉行第一次聯席會議
據羊城晚報消息,4月28日,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主要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齊聚汕頭,召開汕潮揭都市圈第一次聯席會議。這場在粵東區域協同發展進程中被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審議通過了《推進汕潮揭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發布了三市合作事項清單,并啟動了文旅、醫療等多個領域聯動項目,標志著粵東三市從“同城化協同發展”邁入“一體化共建”的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方案》為汕潮揭都市圈建設錨定了頂層設計——橫向建立“輪值制”聯席會議,三市每半年輪值主辦;縱向設立由三市市委書記、市長組成的領導小組,下設人社、生態、交通、文旅、衛健、應急、政務數據、醫保等專項工作小組,構建“每月商討、每季協調”的立體化協作網絡。
解讀: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個老話題。一個比喻是,廣東的輪廓就像一個呈東西走向的“大雞腿”,雞腿有肉都在“中間”。比起珠三角,粵西和粵東發展一直相對滯后,甚至人均GDP等關鍵指標,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站位粵東,有觀點指出,上世紀90年代,潮汕地區拆分為今天的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使得區域產業協同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三地經濟增長。基于此,近年來頂層規劃方面,致力于推動三地合作,為的就是打破三地產業協同發展的阻力,進一步激發潮汕地區經濟活力。
早在2012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汕潮揭都市區一體化”。此后,汕潮揭首次聯席會議召開,《推進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出臺。方案顯示,三市將建立半小時生活圈和一小時經濟圈,聯合打造上中下游產業聯系緊密、相互配套、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
不過從成效來看,無論是交通,還是產業,都未見明顯起色——2023年底,《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當中直指,汕潮揭三市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占全省比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人口出現凈流出趨勢,自我發展能力和區域帶動能力有限。
畫“圈”,就是要以都市圈作為突破口,讓圈內城市融合成一個整體,讓經濟要素流通、互動。據報道,此次《行動方案》中,汕潮揭三市圍繞近2年的重點工作,提出了4個方面共22項具體合作任務,以及29項今年汕潮揭都市圈合作推進重點事項、19個汕潮揭都市圈合作推進重點項目。
這其中,“綜合交通體系”被列為四大任務之首。汕潮揭都市圈提出要加快構建“一橫四縱三環”綜合交通格局,目標直指“軌道上的都市圈”與“組合港口群協同發展”。同時從高快速公路系統、粵東航空樞紐服務能力、同城化交通運輸服務運營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對應舉措,力求在交通領域進一步破局,建立更加完善的互聯互通“地理相連”。
此外,針對此前被詬病的產業同構程度偏高等問題,此次《行動方案》也提到,立足三市現有優勢產業、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統籌區域創新平臺建設。聯動傳統產業升級與數字產業集聚,協同新材料產業鏈布局,強化各市產業分工協作和產業鏈配套,構建協作互補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動向
青島出臺新一輪支持電影經濟發展十條政策
4月28日,電影經濟發展推介發布會在青島舉行,解讀山東、青島的電影發展情況。青島制定出臺了新一輪支持電影經濟發展的十條政策,其中包括:對新獲得國家電影專項資金支持的電影作品,最高給予2000萬元扶持;在青島舉辦電影路演活動和全國首站首映禮的,最高給予10萬元及3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基地(園區),最高給予1000萬元扶持等等。
廣東發布“28條”促專利轉化運用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印發《2025年廣東專利轉化運用攻堅舉措的通知》聚焦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出了28項具體舉措。在持續提升高校院所專利產業化水平方面,廣東繼續推進高校院所專利盤點,不斷擴充專利轉化資源庫;持續開展專利評價,提升評價精準度和專業性……2025年,力爭全省高校院所產業化率提升20%以上。
湖北6維22策,整體提升支點創新策源力
4月28日,湖北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實施科創引領戰略,整體提升支點創新策源力行動”相關情況。會上介紹,行動方案提出3個階段性目標:2027年全省創新策源力顯著提升,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2035年成為世界原始創新策源地、全國成果轉化優選地、全國創新生態高地。圍繞上述目標,從力量建設、空間布局、科技攻關、成果轉化、人才集聚、創新生態等6個方面,部署22項重點任務。
廣西首批16個“人工智能+”開放場景清單出爐
4月28日,廣西聚焦當地“人工智能+”行動場景創新情況,正式發布2025年第一批共16個人工智能開放場景清單,涉及農業、制造、交通、能源、文旅5大重點領域。未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將發揮工作專班場景小組牽頭單位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常態化清單發布機制,不定期開展場景創新政銀企對接會和發布會,并與相關部門、地市合作,組織專項領域或區域的場景應用推廣活動。
#聲音
新增三省兩市,西湖大學本科招生首次走出浙江
西湖大學4月29日公布:經審批,在浙江省“創新班”招生試點的基礎上,2025年西湖大學將首次面向上海市、江蘇省、河南省、廣東省、重慶市等5個省(市)招收本科生。
其中,在上海市、江蘇省和廣東省開展綜合評價招生,在河南省和重慶市通過普通高考招生。招生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臨床醫學。同時,浙江省內也將在“創新班”招生的基礎上,增加綜合評價招生方式。
西湖大學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回應,“西湖大學定位是‘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面向全國招生是學校啟動招收本科生時就設立好的目標。為了確保各個環節的順暢,學校在招生規模和地區采取逐年推進的做法,率先在2022年面向浙江省開展‘西湖大學創新班’小規模本科招生試點,經過三年的試點,我們認為條件成熟,可以逐步走出浙江,面向部分省市開放小規模招生。”
#數讀
同比增長8.7%,一季度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19741.8億元
據商務部網站4月29日消息,2025年一季度,我國服務貿易較快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19741.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8351.5億元,增長12.2%;進口11390.3億元,增長6.2%。服務貿易逆差3038.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44.6億元。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保持增長。一季度,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7524.9億元,增長2.6%。其中,其他商業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出口規模較大,金額分別為3204.8億元、2623.4億元,增速分別為0.8%、4.8%。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4363.4億元,增長2.1%;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3161.5億元,增長3.4%。
旅行服務出口增長最快。一季度,旅行服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進出口達5849億元,增長21.8%,為服務貿易第一大領域。其中,出口增長97.5%,進口增長14.9%。
#放榜
2025算力園區競爭力TOP20,西部地區居前五
日前,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正式發布《2025中國算力園區競爭力研究》。此次研究聚焦經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市級人民政府批準建設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產業園等多種形態的算力相關產業園區,遵循全面性、客觀性、科學性原則,構建了包含算力規模、算力能力、算力應用、算力環境和綠色算力5個維度,超過20個指標的發展評價體系。
從2025算力園區TOP20來看,樞紐地區優勢明顯,有15個園區入圍,占比達到四分之三,其中TOP10園區中占比達到80%。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深入實施,算力網絡一體化不斷推進,為西部算力園區注入發展活力,疊加能源、土地資源等優勢,西部算力樞紐地區算力綜合能力更加優秀,TOP5算力園區均位于西部地區。
從園區等級來看,由于大部分算力園區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國家級園區擁有更強產業實力及更優的政策支持,其算力下游應用市場廣闊,算力賦能作用顯著。TOP20園區中有四分之三屬于國家級高新區、新區或產業園。
本期編輯 | 楊歡
*題圖來源:攝圖網501721801 *城市進化論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