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
日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
“抓項目 優環境 促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
發布環保助企惠企14項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全市項目提升年暨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工作安排,出臺《日照市生態環境局助企惠企若干措施》,通過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惠企舉措,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在守牢生態環境底線的同時,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便利化、政務服務高效化、污染治理精準化、執法監管規范化,全力打造生態環境領域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形成精準治污有力度、惠企服務有溫度、產業發展有速度的多元共贏格局,為企業守法經營、綠色發展保駕護航,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解決企業愁盼問題
立足生態環境部門職責,結合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切實解決企業關心的環境要素保障難、現場執法檢查多、環境信用修復難等環保方面難題,服務企業綠色發展。
二是聚焦環保領域改革創新
結合日照實際和企業訴求,瞄準企業痛點難點,大膽創新、主動探索,通過創新開展“打捆審批”、小微產廢單位全域收運、 “點單式”普法、“學法減罰”、打造“紅紐帶?綠引擎”黨建共同體、搭建“生態環保會客廳”等改革舉措,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領域惠企措施,讓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到改革政策紅利。
三是聚焦工作質效全面提升
建立事前主動對接、事中跟蹤服務、事后幫扶指導的全鏈條環境服務體系,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平臺、環境要素指標信息管理平臺、“天空地一體”智慧監管平臺等,提升生態環境領域數字化、智慧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企業便利度和獲得感,服務全市綠色發展。
環評審批方面助企惠企有關舉措
一是深化重點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提前介入機制。圍繞312個省、市重點項目,全面梳理環評服務清單和管理臺賬,打破常規工作壁壘,靈活開展預約評估,暢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全力保障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在項目環評編制完成前,主動對接企業,實地考察項目現場,從選址合理性、產業政策符合性等多個維度,為項目提供專業的前期分析,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項目環評編制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創新推行環評審批改革優化服務模式。創新推出“一窗通辦、并聯審查、同步發證”服務模式,針對工藝簡單、建設周期短的項目,精簡申報材料、壓縮審批時限,推動環評、排污許可兩項事項由“串聯式”辦理轉向“并聯式”審批,加快推進“環評+排污許可一體化辦理”。積極引導塑料制品、石材加工、橡塑制品等園區企業開展“打捆審批”,降低企業成本。推進日照高新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工作,爭取日照市更多省級園區納入省級、國家級改革試點。
三是切實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源頭預防作用。積極推廣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公眾版平臺應用,引導政府相關招商部門及企業通過平臺,比對分析項目選址合理性、產業政策符合性等,充分發揮分區管控平臺“預研判”功能,降低企業前期咨詢成本,賦能服務項目決策。
建設項目環境要素保障有關情況
市生態環境局統籌污染物減排和建設項目環境要素保障,在提前完成省下達日照市“十四五”減排任務的基礎上,一季度共為亞太森博漿線增效提產技改、華泰紙業50萬噸絨毛漿等68個建設項目保障污染物總量指標,累計保障二氧化硫198噸、氮氧化物957噸、煙粉塵116噸、揮發性有機物107噸,實現重點項目環境要素“應保盡保”。
一是對全市重點項目環境要素實行“清單化”管理。建立服務清單,對全市103個省重點、209個市重點項目逐一分析環境要素需求,在環評階段提前介入,指導選用先進技術,科學核定總量指標,并做好跟蹤服務。
二是強化全市環境要素指標信息管理平臺使用效能。充分利用平臺動態更新全市及各區縣污染物指標存量情況,為項目招引和落地提供參考,精準配置污染物總量指標,全力保障重點項目指標需求。
三是實施省級及以上重點項目環境要素統籌保障。指導各區縣全面梳理減排工程指標需求,經充分挖掘減排潛力后仍存在缺口的,可申請全市統籌調配。市級無法保障的,積極申請全省統籌調配,或與其他地市協商調劑予以支持。
四是試行小微企業總量指標豁免。對在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的產業園區內(目前高新區為試點園區),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單項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噸,氨氮小于0.01噸的建設項目,在環評審批中,建設單位免于提交主要污染物總量來源說明,總量確認可不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由生態環境部門統籌替代來源并納入管理臺賬,進一步提升審批效能,優化營商環境。
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方面惠企減負措施
一是規范涉企檢查。嚴格落實上級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檢查”。加快“魯執法”的推廣使用,全面推行“掃碼入企”,實現涉企環境檢查全流程受控、可回溯管理。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管理規范、守法意愿強的企業應納盡納,依法依規減少現場檢查頻次,切實做到“無事不擾”。嚴查嚴重違法行為,營造公平的法治營商環境。
二是推行智慧執法。在全市重點排污單位完成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測的基礎上,對1153家其他排污單位安裝用電遠程監控設施,數據實時上傳指揮中心,實現對企業的全時段監管。搭建AI智慧執法平臺,打通水、氣、固廢、環評和排污許可等各類數據庫壁壘,實現數據互通共享,動態監控企業超標排污、偷排偷放、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等問題,有效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提升智慧監管水平。
三是實行違法預警。通過大數據篩選比對發現的問題,尚未構成違法行為,采取微信群自動提醒、短信自動通知和人工電話告知等措施,實行事前“送服務”,督促企業立即進行糾正和整改。對企業實施24小時遠程監測監控吹哨預警,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污染,及時糾偏,從源頭上避免或減少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發生。
今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共檢查企業290家次,其中非現場檢查160家,占比55.17%,對6件符合“不罰輕罰”情形的案件采取減輕處罰,免減罰款金額41萬余元,獲得企業好評。
來源:生態日照
編輯:彭婷
審校:張珊
值班主任:孫立梅
盡在“日照日報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