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
河南周口西華縣一景區外
兩名釣魚的男孩不慎落入水渠
所幸的是被人及時救起
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在此之前, 清明假期期間
河南一名8歲男童下水在沙灘玩耍
不幸失足落入深水區域消失不見
最終導致溺亡,令人惋惜
如今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
氣溫逐漸升高
封丘老鄉開始計劃外出游玩
尤其是選擇到水邊嬉戲、游泳或垂釣
然而
隨著天氣變熱
溺水事故也進入高發期
據不完全統計
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
淹溺事故為“頭號殺手”
溺水可能發生在江河、水庫
也可能發生在浴缸、泳池
水邊玩耍、下河玩水
三五成群結伴游泳
下水摸魚、水中撈物品
都是未成年人溺水的主要原因
一定要提高警惕
01
水桶、水缸等蓄水容器
2024年3月30日,貴州省威寧縣一名男童玩水時,不慎倒栽進水桶里。視頻顯示,事發后男童的奶奶在院里尋找,曾多次經過水桶邊,最終將溺水男童救出。據了解,男童不幸溺亡。
02
溫泉、水上樂園等場所
2017年1月3日,陜西省咸陽市一女子帶著不滿4歲的兒子到溫泉世界玩。監控視頻顯示,男孩爬入深水池,不幸溺亡。直到一個小時后,才有游客發現了男孩的尸體。
03
景觀池、工地水坑等水域
2024年5月5日,云南省昆明市某小區一名7歲男童在景觀池溺水,經120送醫搶救無效身亡。
04
水庫、江河等野外水域
2024年6月15日,湖南岳陽毛田鎮道仁村道仁水庫發生一起悲劇。一對親兄弟在該水庫溺亡,哥哥10歲,弟弟6歲。
下面這些防溺水安全知識
封丘的家長們
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看完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1
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能導致溺水。
2
即使是習水性的人,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
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
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后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5
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警惕這些溺水高風險地點!
不同年齡段兒童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不同:
1
4歲以下兒童的溺水高發地點主要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2
5-9歲兒童溺水高發地點會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
3
10歲以上兒童活動范圍更大,主要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預防溺水
“六不準”“四不要”
一定要牢記!
防溺水“六不準”
1
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
不準在無成人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
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
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準不熟悉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1
不要在沒有家長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
不要在設置有警示標識的水域游泳。
3
不要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4
不要在上下學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邊戲水。
面對溺水事故,如何預防
事故發生時,市民如何開展有效自救、互救?那就來開啟“六不”防溺水安全常識,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要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要在無家長、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要到無安全設施的場所游泳;不會水性的學生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如何自救
1、保持冷靜
在水中保持放松狀態,一定要放輕松!四肢平攤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以增加浮力,雙手置于胸前,等待救援。
2、大聲呼救
盡可能保持仰位,使自己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時盡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呼氣要淺,吸氣要深,并大聲呼喊求救。
3、聽從指揮
當有人來救援時,一定要聽從施救者指揮,不可胡亂抓抱施救者的頭、手、腿、腰等部位。
看到有人落水如何施救
施救者此時更要冷靜分析,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因為結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會使多人落水,易導致群死群傷。
可在岸上通過“叫、叫、伸、拋”法施救。
“叫”:大聲呼救,尋求周圍更多人的幫助;
“叫”:撥打110、119、120等報警求助;
“伸”: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將樹枝、木棍、竹竿等遞給落水者;
“拋”:將泡沫塊、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拋給溺水者,幫助其漂浮待援。
如果具備下水救援的條件,救援者要從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他的身體,讓頭露出水面,側游上岸。
這些自救措施
請一定讓孩子牢記!
危急時刻能救命!
請為封丘所有孩子擴散!
來源:綜合中國應急管理報、河南疾控、
國家應急科普宣傳、新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