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年,作家畢淑敏推出長篇小說《昆侖約定》,她自稱“終于完成了對一座山的承諾”。既是承諾,自然擁有苦心發念和漫長醞釀的過程,如一粒綠色的種子,伴隨閱歷加持和記憶回溯,畢其功于一役,澆灌出椎心泣血的絢爛之花。
品讀全書,作品延續她的細膩筆觸和磅礴大氣,故事圍繞高原戰區防區女兵班八名年輕女衛生兵的成長心路展開敘述。環境淬煉與情感動蕩、價值選擇與生死考驗、理想追求與家國情懷,于海拔五千米邊防線的高原之上,有了雙重的視野和豐沛的內涵,不啻一部恢宏厚重又激蕩人心的高原史詩和生命長卷。
精神的昆侖
近年來,老作家積蓄數十載推出鴻篇巨制的有很多,幾乎可以視作一種文學現象。譬如,梁曉聲《人世間》、王躍文《家山》、賈平凹《河山傳》等,他們以“對得起此生”的準備抵達“必須完成”的使命,同時,高度警惕在某種“正確”的慣性里疲憊滑行。總體來說,作品內容各有千秋,但異曲同工之處是對創作之初“元精神”的深度展現,即“郵票大小的約克納帕塔法縣”(作家福克納語)。畢淑敏的人生軌跡可謂“獨一份”:16歲離開北京,去西藏阿里當兵,在部隊生活11年,從醫20余年,56歲環游地球。當女衛生兵的難忘履歷,成為她文學創作的精神“血庫”。在我看來,《昆侖約定》既有對當年成名之作《昆侖殤》的血脈呼應,也有《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等作品的精神側影。倘若說“軍大衣”和“白大褂”構成了她人生版圖的基礎色,那么《昆侖約定》無疑為軍醫生涯注入了神圣色:白云的顏色,彰顯生命的莊重與尊嚴,一如高原烈士陵園上空的云,“背倚山河壯美,面前祖國長寧”。
青年畢淑敏
“深描”內在景觀
《昆侖約定》全書70萬字,易讀、流暢、黏性高、代入感強,極易引發情感共鳴,小說文本結實、不拖沓,規整、不炫技,具有“一氣呵成”的定力和獨特審美的張力,同時填補當下軍旅題材創作之空白,堪稱老邊防軍醫群體的青春回憶錄。好的小說結構,在于模仿人類精神的某種內在秩序。作為曾經的心理咨詢師和內科主治醫生,畢淑敏深諳這個道理,她的小說敘事具有“深描”的精神屬性,即向內開掘而深具力量,從“有我”的文學過渡到“無我”的文學,這是一種傳統技術層面的突破和內在視角的“破冰”,以此凸顯人類精神的差異性,鋪展出一幅瑰麗而迷人的人性畫卷。小說人物圖譜干凈而愛憎分明,“女一號”郭換金與軍醫楚直、參謀景自連、指導員潘榮之間的情感抉擇,讀來令人肝腸寸斷,又百轉千回。但是,這并不能簡單地概括為“一個女兵與三個男兵的愛情故事”,那樣勢必會窄化力透紙背的詩性品格。畢淑敏的側重點在于以情動人,以真塑魂。法國哲學家西蒙娜·薇依說過,“愛真理意味著承受虛空,繼之接受死亡。”這句話在書中得到深刻詮釋,死神左右盤旋,青春無悔抗爭,她很好地寫出了高原之上的人心較量、人性光芒和人生選擇。
批評家謝有順在《文學的深意》一書中寫道,“任何思想都要經歷‘道成肉身’的過程,才顯得真實可信。”毋庸置疑,經歷一個與己身相關的“死亡”或會加速成熟,走向人格的完整性。畢淑敏的特殊經歷決定她對死亡的認知比常人要“看遠一些”,16歲阿里當兵初涉死亡之河,父親患癌臨終陪伴,人至老年衰老疾痛,多重疊加的生命至痛,使她落筆成章時更有重量,靈魂的重量,也是生死的鑒照。因此,這部長篇小說蘊藉著不同凡響的生命哲學,激蕩出感天動地的萬千氣象。無論“白頭翁”、凌慧虎和古墨夫婦等普通人之死,還是景自連值守橙卡、楚直“以身試醫”的為國捐軀。她擅長“以小見大”,于無聲中聽驚雷,不經意間彈撥出靈魂的清音。
“信物”鑒照生死約定
物以稀為貴,物因愛而不朽。景自連在遺書中寫道,“我們的信物,是彼此的彈片。”“信物”貫穿全書始末,與書名形成內在關聯:研究古生物學的凌慧虎死于高原病,一把桃木梳上的發絲定格“死生契闊”;郭換金與景自連中彈住院,體內取出的彈片幻化為“刀幣”“七星芒”;麥青青探親歸來送給文慎筆一支派克鋼筆作為“酬謝”,這支筆是老父親參加解放戰爭時從敵人一個師長手里繳獲的“戰利品”;潘榮“就地取材”不惜代價制作的浪漫書簽;藍卡哨兵青睞的“土特產”獅子石,誰能想到竟是致命的放射源;炊事員門可閂與葉雨露的地下之戀,以一塊上海表、一塊臟污麻袋片畫上句號;當郭換金被軍醫大學錄取要返回平原時,護士長鐘銘送上藏紅花,司務長殷厚土送上一小塊茶磚,穆木春的禮物則是手工木碗……以上這些“物”之索引串聯起各種生死之托:一來彰顯了高原物質極度匱乏下人們的美好向往,于艱難、孤獨、彷徨的死亡之地上,搖曳青春的悸動;二來也是寫出了高原邊防生活的日常性和世俗性。
短篇小說的血肉是克制,長篇小說的血肉是“換氣”。所謂“換氣”,指技術層面的“換韻”,即承上啟下,也是人物塑造的成敗。全書不加小標題,卻毫無隔斷之感,源自內容的張弛有度、氣脈十足,內蘊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孩子的眼淚”,也有“穿透的同情”。畢淑敏的書寫節奏舒緩,收放自如,跳出“高大全”的巢穴和“英雄式”的贊頌,小說里的人物善惡一體,好像他們就在我們身邊。郭換金與麥青青暗中較勁,背后是父輩權勢的較量。女兵班競選班長、女軍醫儲備人選、軍醫大學唯一名額,幾個回合的競爭貫穿其中,將魏司令的威嚴、龍部長的周全、文慎筆的攀附等等,刻畫得淋漓盡致,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高度耦合,真實,感人,具有穿透心靈的震撼。
一邊是邊防部隊嚴禁戀愛的鐵律,一邊是花季女兵情竇初開的綻放,哪怕羞答答的愛情也值得被尊重。葉雨露因一頓“病號飯”而失去底線,與門可閂發生關系,血污的半袋金鉤海米成為“罪證”,她被送到山下醫院做了手術。郭換金、龍一筌與麥青青、文慎筆的暗中斡旋,最終沒有殃及門可閂,彰顯“生命至上”的倫理觀。畢淑敏以湛藍的高原與潔白的云朵為故事“取景框”,恰到好處地寫出了大寫的“人”的欲望與矛盾,也就寫出了人性的海拔與尊嚴。記得《昆侖殤》中有段話如是寫道:“生與死的分界,再沒有比登山時更分明的了。向上是生,向下是死。頭上是生,腳下是死。”這無不滲透出畢淑敏的生死觀,向死而生,珍惜當下。《昆侖約定》,即一個人與死亡的約定,小說里擁有三重視角:郭換金為古墨收殮下葬,那是普通人對女兵的臨終囑托;郭換金為犧牲的景自連擦身穿衣,手術室里的“死亡之吻”成為絕響,“類似小鴿子的輕盈一吻,又如絲綢薄如蟬翼的抖動”;景自連的母親甘黃連不懼高原反應和路途險峻,到兒子生前站崗的高原戰區“微服私訪”,她的家族故事與衛薔(郭換金的原名)的坎坷身世形成互文關系,他們的對話也是生死的坦誠交付。這些場景令人刻骨銘心,冥冥中隔空拋出發人深省的“生命之問”:假如讀者是郭換金,父母出身不好,過繼給當大廚的繼父,獨闖高原邊防戰區,高寒缺氧的日常考驗下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愛情?又該怎樣堅守心中的紅色理想?抑或說,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圣境,談論生死是奢侈的事情,云朵挽臂連成潔白的哈達,鳥鳴如雨聚合親人的淚滴,唯有好好活著,才是最大的安慰。
高原上的“小圖書館”
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說過,“閱讀即消減孤獨和增強自我。”《昆侖約定》中設有一處特殊的書房。郭換金上了楚軍醫的人體解剖課后,回來從床底下找出古墨的遺物,打開木箱發現全是書籍。她利用第五病區古墨生前住過的病房,打造成“小圖書館”,堅持以書換書,每天的睡前閱讀是放松也是樂趣。牛虻與瓊瑪、保爾·柯察金與冬妮婭、簡·愛與羅切斯特……書中的愛情令她芳心似火,熾烈燃燒。潘榮成為她的“閱讀搭子”,以讀后交流心得作為交換條件,他們熱烈討論魯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相吸,日久生情。潘榮愛屋及烏,想方設法搜集電影膠片和各色燃料制作手工書簽,卻不遂人愿。小說結尾處,他的一句“我拼了命,死在你之后”讓人為之動容,那是另一種愛情的表達。
畢淑敏重視以細節取勝,她還用側筆勾勒出一位沒有名字的鐵銹人,跋涉一百公里前來借書,用一張泛黃的視力表換取一本童話故事,郭換金猶豫再三,還是將唯一的童話書借給了他。童話書是一扇窗戶,為戍邊士兵投去浪漫的想象,童話書也是一塊大白兔奶糖,為嚴酷生活帶去些許甜滋味。這樣一來,高原上的“小圖書館”承載雙重內涵:它是精神的補給站,心靈的后花園,還是古墨夫婦未竟的偉大事業——她早日學成歸來,守護祖國邊疆,用堅定的信念筑起鋼鐵長城和生命防線。
可歌可泣的故事千篇一律,個性分明的人物萬里挑一。不得不說,《昆侖約定》里的高原人物群像塑造相當成功,關鍵在于真實和切近,擁有觸手可及的煙火氣和同理心。大人物有可愛之處,小人物也不卑微。魏盾遠住院期間,問悉心護理他的郭換金想要什么謝禮,回答“大西瓜”。“老漢”與“丫頭”的稱呼,堪比慈愛老爹對小女兒的關照。當高原拉練凍傷人員頻現,楚軍醫假借缺藥之名返回戰區請示撤離,關鍵時刻保全大局,這與《昆侖殤》中警衛員鄭偉良與“一號”司令的談話如出一轍,“軍人不怕犧牲,但不能為此漠視軍人的生命。”而即將退役的士兵患上闌尾炎,首長暗示要做闌尾手術,不過是為退役后返回農村的“省錢”做打算,私心與利益的博弈,讀來引人共鳴。
“我們的血,曾無數次凍凝過。它融化后,看起來流暢,血中總有細碎如針的冰晶,扎在骨髓深處,讓我們的靈魂,永不安寧。”這種“不安”,就是高原女兵融入血脈的精神。畢淑敏醞釀五十載捧出的《昆侖約定》是高原女兵精神的蛻變記和心靈史,也是獻給所有戍邊戰士的一份青春禮物。郭換金的青春作答和靈魂選擇,使我們充分認識到有一種信念超越血脈與手足,跨越地域與山河,在高原上永遠矗立,筑成精神的豐碑。
(作者系青年評論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