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城雷少編輯|小丸子
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這款號稱20萬以內“最家”的,合資品牌純電B級車,最終的上市價格極為克制、甚至可以說極富攻擊性!
原本以為搶的是天籟、凱美瑞、雅閣等合資燃油B級車的市場,這么搞師出同門的自家兄弟東風奕派007,第一個會受到巨大沖擊。
平臺技術跟奕派007有扯不清的內在聯系,設計、品控、舒適性、智駕等又更勝一籌,價格還高度重合,007還咋賣?
我很好奇,東風日產周鋒們在定這個價格之前,有沒有事先跟東風奕派的兄弟們溝通商榷?奕派007不連夜大幅降價,絕對要被N7徹底干廢。
“我們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讓N7成為20萬元以內‘最家’的純電轎車……”
充分預熱小半年之后,東風日產新能源電動車轉型全新力作——N7,于4月27日晚隆重上市。
令現場媒體及線上廣大業內外人士普遍沒有料想到的是,對于這款號稱20萬以內“最家”的合資品牌純電B級車,最終的上市價格定的如此的克制、甚至可以說極富攻擊性!
周鋒宣布N7價格一片叫好
這種感覺,跟前不久另一家日系合資大廠廣汽豐田,全新電動化轉型力作——鉑智3X的定價策略,如出一轍。
顯而易見,從2025年開始,傳統燃油車領域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新能源轉型又節節敗退的合資大廠,不再摳摳搜搜和舉棋不定,面向競爭無比慘烈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它們終于覺醒開始要徹底“梭哈”搏一把了。
以東風日產為例,從陳昊到高國林,從高國林到周鋒,從辛宇再到劉新宇,東風有限、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以及銷售公司,領導層換了一波又一波,過去這幾年,日子過的著實不容易、量價齊跌轉型壓力空前。
不信,你看看過去在燃油車時代20萬級SUV市場,一度還能與豐田RAV4、本田CR-V銷量上位列一個陣營的日產奇駿,近幾年銷量下滑成啥樣了,三缸機版本的奇駿一出,更是將奇駿這款經典車徹底干廢。
再看看曾經長期與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并稱為日系B級車“三劍客”的日產天籟,最近三五年以來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如今就算終端價格跌破十二三萬,你看看月銷量成績慘不慘?!
一句話,過去這幾年合資品牌在中國車市受到的沖擊和面臨的挑戰,空前巨大,神車如大眾豐田都壓力山大只能不斷降價促銷,品牌力向來比豐田大眾甚至本田均要略遜一籌的日產,現實處境更是可想而知。
對了,大眾豐田本田在中國市場,都有“南北”兩家合資伙伴,日產在華僅有東風日產一家,人家是兩只手做俯臥撐,日產是單手俯臥撐,合資“天要塌了”的時候,你說誰先扛不住?
絕地反擊“狼性”十足東風日產回來了
所以看到周鋒宣布東風日產N7上市價格的時候,大家伙兒的直觀反應首先肯定是為之一驚,太拼了、太瘋狂了,東風日產這是一把就梭哈的節奏啊……
至于為啥要這么拼、直接梭哈開干,上面的分析已經很直白,再不使出吃奶的勁、拿出最大的誠意,中國新能源車市以后恐怕就沒有東風日產們啥事兒了。
換言之,包括東風日產在內的合資車企,普遍已經看的非常透徹,要想在中國新能源車市有未來,當下必須要“革自己的命”,姿態要足夠的低,定價即便“賠本賺吆喝”也在所不惜。
況且捫心自問,無論是廣汽豐田還是東風日產,真的是傻子嗎?
縱使背后的股東、尤其日方股東母公司,全球市場依舊賺的盆滿缽滿家大業大“貼”的起,但不到萬不得已,其實也還沒有必要真正“賠本賣車”。
大不了最大程度上共享中方的平臺架構、供應鏈體系等,把成本控制在令你意想不到的程度罷了。
包括定價二三十萬的小米SU7,上市就賣爆了,雷布斯還一個勁兒的叫苦什么“賣一輛虧大幾萬”......
雷布斯喊苦小米SU7賣一臺虧幾萬
類似片兒湯話和鬼話搞搞營銷哄哄觀眾就算了,業內人士誰看不明白,賬可不該這么算!
小米SU7所謂的賣一輛平均虧大幾萬,怎么來的?
無非是把研發、建廠等各種必要的前期巨額投資都算進去了,剛開始一兩年小米汽車肯定還是沒法總體盈利的,但不能說真的就是賣一輛虧幾萬,搞的跟它的單車生產制造成本真要二三十萬似的。
廣汽豐田鉑智3X和東風日產N7,同理,即便定的價格確實足夠的有誠意,但考慮到背后的產品平臺、供應鏈體系等,其實說什么“虧錢”賣車,樂逗同學肯定是不信的。
事實上,對于鉑智3X這臺車,與廣汽自主品牌埃安Y等產品的內在關系,廠家方面盡管宣傳上盡量避免,但私下交流其實還比較的實在,誰不知道新合資時代的“在中國、為全球”,究竟是啥意思?
說到底,歷經過去十余年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中國政府可以說真金白銀往新能源汽車領域砸了巨額的財政補貼,才換來了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電動化尤其智能化領域,換道超車引領全球。
巨大的市場+高度的智能化需求+政府的強力推動與保駕護航,中國在新能源電動化智能化賽道,已經開始走在了全球產業的前列。
合資車企開始普遍導入中方的電動化智能化平臺技術,實現反向“技術輸出”,已經成為行業主旋律和共識。
所以無論是廣豐的鉑智3X,還是東風日產的N7,盡管合資廠商在宣傳上最大程度的強調“全球品質”,淡化與中方合資伙伴的技術乃至平臺共享方面的信息,但無一例外改變不了上述事實。
你看,東風日產N7自從去年廣州車展首秀以來,業內人士就已經指出了這里面的一個爭議性話題——東風日產N7與東風奕派007,這兩款車究竟是否是同平臺架構下的“姊妹”車型?
公開信息顯示,日產N7和奕派007底盤核心參數,2915mm的軸距一模一樣,1895mm的車身寬度一模一樣,車長和車高略有差異,懂的人都懂。
不僅如此,在核心的動力電機、電池配置上,兩款車也都是采用的東風公司旗下的配套供應商,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一方面,最大程度上的做大規模攤薄成本,無可厚非。
“真的只是‘巧了’,兩個車根本不是一個平臺的”,面對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疑惑,東風日產張勁華作出如此解釋和回應。挺有意思的。
在樂逗汽車看來,張勁華的解釋雖說勉強蒼白,但站在廠家的角度,其實無非“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縱使東風日產N7的底色難逃東風自主量子架構的影子,但東風日產肯定也是要對其進行單獨的適配、以及相應的優化升級。
由此一來,縱使本質上是誕生自同一平臺架構,但東風自主奕派007可以稱為量子架構,東風日產N7可以稱為天演架構,這種情況業界太常見了。
面對外界質疑張勁華如此公開回應
至此,過多的掰扯沒有意義。大眾邁騰跟奧迪A4L骨子里還出自同一平臺架構呢。
樂逗觀察:
樂逗汽車注意到,在N7的上市發布會上,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關口勛也直言不諱表示,N7是中國團隊自主構思、設計開發的首款車。
先在中國市場開賣,后續有望出口到海外諸多市場。
放到以前合資燃油車時代,“中國特供車”可謂是偷工減料低品質的代名詞,與海外市場全球化的對應產品,無論是用料還是品控上,都是打了折的。
但電動化智能化時代,一如前面所言,“中國造、全球銷”,已經有了新的內涵和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西結合、中為洋用”的東風日產N7,還是挺有意義的。
中國造、全球銷正在成為汽車行業新風潮
它將進一步讓中國消費者乃至全球消費者看到并意識到,新能源電動化智能化時代,中國汽車工業確實正在引領全球風向標。
只是有著合資品牌身份+合資全球高標準品質標簽的日產N7,起售價只賣11.99萬,定配也不到15萬元,不說讓自家的燃油B級車天籟咋活了,讓“師出同門”的東風奕派007,還咋參與市場競爭?!
價格高度重合,品牌力、品控、座椅舒適性、高階智駕等,東風日產N7可以說都對東風奕派007構成了降維打擊。
可以預見,N7爆單的對立面,007市場前景大概率要“雪上加霜”,還賣個錘子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