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4/26)下午,作家艾明雅攜新書《大女主:喚醒女性內在的力量》來到長沙木梓集不如書館,與資深文化活動策劃人籽衡展開對談,以真誠犀利的視角探討中國女性的生存現狀與精神成長。
《大女主》是艾明雅歷時十年創作的女性成長力作。書中,她以福建小漁村的家庭主婦、北京CBD的職場女性、江浙滬的獨生女、深圳打拼的長姐等不同背景女性的真實故事為素材,梳理中國女性從1.0時代到4.0時代的進階歷程,呈現她們在家庭、職場與社會期待中的掙扎與突破。
艾明雅說,女性應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做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我想鼓勵每個女性都嘗試活成一個美妙的‘大女主’,能夠經濟獨立、人格自由,擁有愛與溫暖,打破一切限制性的信念和傳統陋習,擺脫弱者受害情緒,成為命運的主人,真正為自己而活,將自己的天賦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現場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想來跟大家分享,作者艾明雅的多年老讀者們商定穿著統一的黑色服飾,她們說這是為這場活動特意準備的dresscode,不再成為嬌嫩的花朵,而要做五彩斑斕的黑。“大女主”的自信,任何顏色都無法阻擋!
以下,是本場分享會的文字回顧~
籽衡:
歡迎大家來到不如書館“423世界讀書日”特別策劃活動:比起贏,我們更想要自由——《大女主:喚醒女性內在的力量》新書全國首發活動。
《大女主》這本書是艾明雅老師用了十年時間,收集各種女性的真實經歷,從生活在福建小漁村的家庭主婦,到在北京CBD大展拳腳的職場女性,從江浙滬不愁吃穿的獨生女,到在深圳打拼的家中長姐……以大量中國女性的故事作為素材,講述更適合中國女性的故事,總結中國女性從1.0時代到4.0時代的進階歷程。
首先想問一下艾老師,這是您的第幾本書?
艾明雅:
第六本書。
籽衡:
出到第六本書,心情和第一本有什么不一樣?
艾明雅:
出第六本比出前面幾本書更有概念一點。其實我出前面三本書是誤打誤撞,從來沒有想過出書這件事情。我的閨蜜把我的稿子熬夜從網站上“扒拉”下來,寄到出版社,從頭到尾我都沒有管過,就這樣寫到現在才恍然大悟。作家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的身份,也沒有想過要去做這樣的事情。
籽衡:
我在書里讀到,您二十五歲的時候背著行李跑到深圳去,我很好奇您的成長經歷是怎樣的,比如讀書的時候是學什么的?第一份職業是什么?最后又怎么開始寫作了?
艾明雅:
我是學商務英語的,我二十二歲大學畢業的時候,夢想在三十歲、四十歲的時候在外貿工作做一個總經理,一個月拿到一萬五千塊錢的工資,我這一生該有多么的幸福啊。第一份工作只有三千五百塊錢,覺得離這個夢想還非常非常遙遠,有點郁悶,租的房子特別小,也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就開始在房子里寫東西。寫一些“深漂”上班的心情、擠公交車的心情,寫了很厚很厚的內容。
籽衡:
先在網上發表?
艾明雅:
對,我們那個時候流行寫博客,我一直在博客上寫,點擊量慢慢地上去了,但那個時候有點不自知,不知道這些能干什么。那個時候粉絲經濟也好,自媒體也好,流量也好,我對這些并沒有那么敏感,只是覺得點贊的人挺多,后臺就有出版社開始聯系我。
籽衡:
那個時候,書好賣嗎?
艾明雅:
我完全沒有關心過這個事情,包括現在我也不太關心我的書到底好不好賣。這些年有一本書賣得特別好,《嘿!三十歲》賣了幾十萬冊,但這些年,它沒有成為我一個特別著重的經濟來源。我覺得這是一種幸運,如果一開始我定位去做一個作家,它作為我一個養家糊口的工具,但在這個時代稿費是微薄的,我可能會有很大的壓力。邊工作邊寫,反而給了我很自由的寫作狀態。
但現在,尤其是在這個短視頻時代,真正看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先給一點掌聲,給我們這個書館和做出版行業的朋友。大家都說怎么現在還在寫書,我覺得我總要有一股硬氣,不能把這個世界完全讓給帶貨視頻,要留有一片凈土,有一些人沒有那么喜歡出鏡,不喜歡嘈雜的世界,所以選擇文字。對我們這個浮夸的社會來說,留了這樣一方凈土。
籽衡:
艾老師也提到了短視頻時代,確實這些碎片化對時間的利用,對深度閱讀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我看您也有運營自媒體公眾號,有時候偶爾也做一下直播,您覺得寫作與自媒體運營有什么不太一樣的地方?
艾明雅:
寫作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對話。我先要表達我自己的東西,要去表達真實的東西。我寫《嘿!三十歲》完全趕上2017年、2018年自媒體興起的時候,幾十萬讀者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公眾號的幾十萬粉絲。等我有了流量這個概念以后,寫作這件事情就變得不那么單純了。單純寫作的時候不會考慮我這個標題吸不吸引眼球、點贊多少、流量多少,但是上了自媒體之后,寫作就會變成KPI的考核,變成利益的產出,有時候你需要蹭熱點。但實際上我是一個特別不喜歡蹭熱點的人,我是一個認真的寫作者,但不算是合格的自媒體經營者。
籽衡:
這個書叫《大女主》,契合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夢想,我們都追求的一種理想狀態。從艾老師的角度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以及為什么想要創作一本這樣的書?
艾明雅:
在這本書之前,寫完《小野獸》之后已經有七八年沒有寫書了,這七八年的精力主要花在社群的運營和我自己的生活上,我也沒有什么執念非要再寫一本。但是這本書的策劃人有一句話點醒了我,“你不是寫不出來了,你只是不想寫以前寫過的那些東西了”。他的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想寫的到底是什么?我對自己有了一個靈魂的拷問,我總結出來一點,我不想再聊自己的事情了,四十歲之前我一直在探討我和這個社會的關系、我的情感、我的狀態,到了這個時候,我覺得內心的情感我已經處理完了。佛家講“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別人。
我關注的第一個對象就是女性社群里的女孩子們,兩千多人的社群跟了我十幾年,核心群體有六百多人,她們就是活生生的女性。會吐槽要不要生二胎、職業和家庭的沖突,還會探討蘿卜要怎么做才好吃,她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女性,我在她們身上看到了真實的中國女性發生的變化。我自己也會旅行,看到這么多的故事之后,我內心有一種不解,為什么我接觸到的女性和電視上、網絡上宣傳的女性完全不一樣?女性的各種形象在我心里發生很強大的沖突,我在想什么樣的句子、名詞可以代表女性。《傲骨之戰》里面有一句臺詞戳中了我,“女性難以一言以蔽之”,沒有任何一句話可以代表所有的女性,女性遇到的問題都是非常不一樣,但很具體。我就把這句話寫到了這本書的封面上。女性的悲歡更不相通,我把這些例子一個一個地梳理和歸納,慢慢地在我心里形成了1.0到4.0這樣的四階版本。我們是怎樣從1.0傳統中國式女兒到可以獨立打拼、獨立做事業的2.0版本女性,但是在午夜夢回還是會回到那個1.0版本,還是會有傷痛。有的人可能出生就在羅馬,比如江浙滬的獨生女,不用面對縣級市或鄉里女性會面對的一切,還有普羅大眾的女性,我們還不了解她們受教育的權利和被婚姻的圍堵。我的書就是這樣一個誕生的過程。
籽衡:
艾老師說的我也深有感觸。比如小紅書上,這種現象就比較割裂。我覺得人的認知真的差很多,生存的環境也差很多。艾老師的這本書還是很真實的。我很好奇,這里面有這么多的案例,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您是怎么收集的?
艾明雅:
都是她們說的,大半夜兩點鐘給我寫小作文,各種各樣的問題。二十幾歲的時候,男朋友不回我微信怎么辦;我想結婚,男朋友家不同意怎么辦;好不容易結婚了,婆婆不喜歡我怎么辦……到了現在,她們的問題慢慢地消退了,真正的問題回到了自己身上。這個階段的女性會問這樣一句話:“往后余生,我的價值何在?”這個階段,我們已經不在乎前半生社會是怎么規訓或要求我們的,很多事情我們嘗試過:我當過乖女兒了,認認真真結過婚了,手術臺也上過了,人類也創造了,但假如我過了這一遭之后還是沒有得到我真正想要的東西,甚至沒有尋找到自己是什么樣子,我能不能繼續往前進一步。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或在座各位的問題,甚至是全世界女性的問題。
籽衡:
下一步怎么走就沒有性別的范疇了,所有的人類都會對未來感到迷茫,是人類的一種常態。
艾明雅:
這個社會的規訓給了女性很多的規章制度,如果你現在兒女雙全、家庭幸福,大家就會認為你的生活完成了,你還想要什么?我們首先是一個人,然后再是一個女性。有件事情我覺得很好笑,每次我出去做活動,如果是一個年紀大一點的傳統一點的男性,他就會沖上來握著我的手說:“艾老師,美女作家。”我心里想的是,你大可不必這樣,你可能覺得是夸贊,但在女性聽來不是德藝雙馨,而是色藝雙絕。他把你的女性地位放在社會地位之前。如果你不會對一個男律師叫“帥哥律師”、對一個男院長叫“帥哥院長”,你就不要叫女性“美女律師”“美女院長”,她姓什么就叫什么。
籽衡:
通過我在職場的觀察,性別變成了一種原罪,比如女性領導提拔的特別快的時候,就會有人說,那還不是因為她是個美女。你做的不好的時候,比如要平衡家庭與工作,就會有人說,那還不是因為她是個婦女。我很想問艾老師,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思考自己作為女性的處境和命運?就是我們所說的,什么時候覺醒的?
艾明雅:
還是會痛過,會遇到過挫折。我爸爸是個很有格局和文化的人,但他也跟我說過,閨女,你生錯性別了,你要是個男性會更有成就。我就說,那我現在沒有成就嗎?我爸說,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你會更方便,女人在這個世界上要走哪條路都很難。我那個時候年輕氣盛,就覺得我爸是性別歧視,但我現在人到中年,想起爸爸的這句話,我覺得他滿滿的都是愛,現在就是女人走哪條路都很難。但難的當中有一些我愿意吃的苦和不愿意吃的苦,選擇權要給到我們。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這個書名給過大家非常多的爭執,很多人說這個書名會讓男性朋友感到害怕,但我也不是寫給他們看的。我也確實覺得性別和刻板印象對男性也是一種傷害,單純的“男主外,女主內”,我覺得是非常膚淺的。為什么要用性別劃分適合做什么,而不是通過性格呢?比如有的男生就非常細膩,適合去做美妝行業,有的男性就喜歡居家,帶小孩帶得很好,當全職爸爸也挺好的。所以單純地用性別去劃分,對人的能力來說是一種損害。
我寫完這本書之后,更多的是希望女性有一個自洽的感覺,你的自洽對男性來說也是一種松綁。我一直很欣賞一句話:“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這句話適用于任何情感關系。這個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的,既能穩固自己,也能去成就他人。
籽衡:
您覺得對女性來講,婚姻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我觀察到大家會認為,大女主就應該是單身,您對這個現象又怎么看呢?
艾明雅:
這就是二極管的思維,很多時候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要么就是非常賢惠的賢妻良母,要么就是非常獨立的滅絕師太,但現在大部分女性都可以做得很多。我們確實有過一段時間的糾葛,尤其是在孩子非常非常小的時候,孩子對我們的需求是很高的,我們會覺得育兒和工作是難以平衡的。人生的平衡不是在某一個點上面,而是在這個階段做好自己,下一個階段我再換一個身份好好地生活,等我到四十歲、五十歲回望這一生,我是平衡的。我們去做事業是人的資源維度,不管作為男女都要獨立自主,而情感關系是我們的橫軸,我們的這一生都要不斷地在這個坐標軸上浮動,有時候我們可以借由情感的挫折看到內在的脆弱。大家誤以為我們的救贖就是完全拋棄關系維度,不婚不育、把老公甩掉,大步朝前走,但這種關系真的能拯救你內心深處對深層情感的渴望嗎?我們親密關系的存在是為了映照自我。所謂大女主,就是要認可女性按照自己想要的形態活著,而不足以成為一個問題,要尊重每一個女性的生存形態。如果你要做一個大女主,不要把男性當作對手,很多時候他必須是你的合作伙伴,學會協作,甚至有時候你還要幫助他。這種自由度是我們想要的,而不是我只能做出其中的某一個選擇。
籽衡:
我很認同艾老師的觀點,女人的敵人不是男人,男人的敵人也不是女人,而是那些不平等、不合理的社會規訓,是我們要共同去面對的東西。在這個前提下,在目前社會的發展形態當中,您能不能給大家提提建議,女性應該如何去擇偶,什么樣的伴侶才算是好伴侶?
艾明雅:
說到山西大同彩禮事件,它就是1.0版本下的鬧劇,是這種舊框架下必然發生的悲劇。因為女生還想要自由意志,但在這個框架下認為你訂了婚就沒有自由意志了。在過往的幾十年,這種意志是可以用錢買掉的,在封建時代的包辦婚姻,女性有什么自由意志呢?
怎么擇偶在于,你要先對自己有怎么樣的定位。我們談彩禮就不能只談彩禮,還要談彩禮背后牽扯到的很多女性要承擔的責任,以及能不能受到的保障。而且也不能那么武斷地勸人離婚,就像我在書里寫的一段:有的婚姻你拆了那堵墻就會四面刮風,可能比待在里面更難受。社會沒有意識去保護你單身的狀態,尤其如果你還是單親媽媽,婚姻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去保障我們的權益,作為一床破破爛爛的毛毯披在身上,能夠擋擋風。
籽衡:
那您覺得什么樣的伴侶才是好伴侶?
艾明雅:
第一點是尊重,家庭里的女性和我是同等重要的。大家始終會認為家庭里的男性是更重要的,當他是賺錢的那個人時,大家就會覺得你的意志是不重要的。但是有句話,“女性是家里最好的風水”,我是認可這句話的。有時候女性也會把自己弱化,認為我是花錢的那個,在家里就低聲下氣。但我在書里寫了,如果我們要把家庭這個團隊經營好的話,那么我采購部去要錢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籽衡:
艾老師說的尊重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可的,因為只有在文明中,才會把婚姻里的兩個人視為平等而不是隸屬關系。在落后的地區,才會把女性當作男性的財產。
艾明雅:
我寫的1.0版本是夫唱婦隨的,2.0版本是在妻子和育兒當中有糾葛,3.0版本就是我本身是獨立的,出生即拿到資源,4.0版本是我們最終想要的狀態。但我們女性生存樣本還是太少了,在我們比較傳統的國度里面,不生小孩不會做飯會成為一個問題。你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種辦法,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忍耐,三十幾歲的時候會硬杠,到了不惑之年我們也不想杠了,不如省點力氣去喝茶,我們可能來到了生命中比較平和的階段,我們也不想定義自己是怎么樣的。有時候我們覺得留在婚姻里面也不錯,有時候覺得老公不要了,和女朋友搭伴過也挺好的,我們的包容性會越來越強。我對未來的女性生存樣本有信心,當我們的例子變得足夠多了之后,可能事情就不足以成為問題。現在我們很少用婚姻去規訓另外一個女性,首先是女性解放了女性,我們不會因為閨蜜沒結婚、結婚了、離婚了、有小孩、沒有小孩去改變我對她的看法,我們會對她們不同階段提供幫助或感同身受的理解。
籽衡:
看了這本書,還有您剛說的在群里做了很多心理疏導的工作,有沒有想過以后專業從事這個工作,去轉型?
艾明雅:
她們現在有一句話叫“省著點用艾老師,不要把她用廢了”。
籽衡:
這確實是雙刃劍,你聽了這么多故事,也要承載很多的情緒。現在針對女性這種迷茫的心態,確實有很多情感導師和情感博主,比如有沈奕斐這樣的學院派,有大量的理論支撐,也有一些自媒體達人,您怎么看這個現象,以及給大家推薦一兩個除你以外的情感導師?
艾明雅:
我其實很少會給大家推薦情感導師,反而會讓她們去看社會通識、社會學這些東西。因為有時候你以為是情感問題,但實際上是狀態問題和怎么去看待這件事的認知問題,換個角度可能就不是這個樣子的了。每個人都需要疏導,因為中國人是一個很含蓄的民族,社會上沒有一堂課讓你去真正地表達情感,我覺得這個社會能夠給出情感價值、情緒價值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每個人都想要情緒價值,但不想給情緒價值。“你不干我干”的這種硬杠式的教育讓我們把情緒價值壓縮到了最低,我的讀者們就是線上的情感支持,每個人兜住了每個人的情緒。
籽衡:
推薦兩位導師呢?
艾明雅:
我覺得李誕還蠻有意思的,他有一種喪喪的幽默感,有一種悲觀的人間清醒,這種喪喪的人間清醒還是挺可愛的。還有嚴肅一點的話,大家真的可以去看沈奕斐老師,她作為學院派還是很通俗易懂的。她提出了新舊社會下我們這種意識的沖突,很多沖突不是你和你先生、你家庭之間的沖突,而是你的舊觀念和新社會,或者是現在這個狀態下人與人之間的改變的沖突。我個人的能量并不從其他情感導師那里來,反而很少關注,我關注的可能是比較虛的事情,比如我會看《道德經》、看《老子》《莊子》、看《啤酒是怎么釀成的》,我每天會去公園騎半個小時的自行車,自己去種一些繡球花,這些事情我覺得反而能給我能量。
籽衡:
我記得我二十多歲的時候問我媽,我要怎么知道這個人能不能嫁?我媽想了好久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艾明雅:
到時候你就昏頭了。我也有個女兒,我希望她們這一代到了以后,可以把婚姻大事看作婚姻小事,允許犯錯,允許試錯。我們教給下一代女性的應該是除開去做那些真正回不了頭的事情之外,其他的人生挫折我們是要允許自己是能夠改錯的,不要讓任何一件事情是足以去摧毀你的生活。除開生死大事,擇偶也好,未來對婚姻的選擇也好,盡可能在一個比較松弛的狀態下進行。我們教給她有一個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我們的社會要有這樣一個包容的氛圍,不要因為一個女性有情感挫折,比如兩段婚姻經歷就把她打到另一側。我們要給女性一點這樣開放的氛圍。
籽衡:
關鍵是要有這個試錯的環境,這種包容的環境和包容的態度。我覺得艾老師這句話特別好,“把婚姻大事當成婚姻小事”。我們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創作者,比如《好東西》的導演邵藝輝,您在書里提到的上野千鶴子,也引用了《始于極限》里的一句話,還包括我們看的脫口秀創作者小鹿對很多婚育的調侃,您怎么看待這么多女性創作者出現的現象,以及這個事情好不好?
艾明雅:
到了一定的時候不想忍了,我們把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以前沒有人說的事情說出來了。我覺得邵藝輝身上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我也在向這個優點靠齊,她把女性主義或者說女性的權益這些事情輕拿輕放,表現得非常松弛,比如《好東西》《愛情神話》,她在表達女性主義的時候很松弛、很幽默,她沒有讓人感覺到有苦難敘事,是一種輕快的態度。我也非常不喜歡苦難敘事,也不喜歡苦大仇深。寬慰一點,達到快樂生活的狀態。男性缺乏進化的土壤,因為誰痛苦,誰改變。
籽衡:
還想跟艾老師探討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有一些婚姻不幸福,會不會是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功能,又要有經濟功能,又要有情愛功能,又要有生理上的功能,像摩梭人那樣簡單的走婚形式會成為我們未來婚姻發展的方向嗎?
艾明雅:
我不會用不幸福這個詞,而是覺得現在的婚姻有些焦慮,現代人在婚姻中處于一個比較焦慮的位置。就像你說的,現代婚姻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功能,要有養育價值,還要有情感陪伴,雙方對自己的定位也是模糊不清的,我在書里面也寫過這個事情。有些女性在婚姻里已經成為養家的那個人,但在情感中還是那個拼命索取的人,這就非常沖突。社會最大的沖突是,傳統觀念和新觀念在每個角落都不斷地碰撞,網上在婚姻方面吵得不可開交,就是因為各種形態在這個狀態下是沒有辦法兼容的。我們接受處在這么一個大融合的狀態下,我們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首先要全然接納,我要接納和我完全不一樣的各種生活模式,再在自己的價值觀下選擇一個比較適合我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我們想要的是自由選擇的權利。
籽衡: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這個贏和自由是什么關系,但在活動中我理解到,這個贏是不要與伴侶競爭,不要在婚姻當中做一個贏的人。
艾明雅:
我們女性有時候習慣跟男性去競爭。我發現婚姻里的吵架很有意思,有時候都不是這個女性討厭他,而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羨慕他,我自己忙得要死,嫉妒他還能呼呼大睡,甚至去釣魚,其實沖突就是這么來的。我會和讀者說,如果我看老公孩子很煩,那就是因為我給自己的時間太少了,我應該做的不是找他們的麻煩,而是找屬于自己的空間。
籽衡:
適時地把自己抽離出來,不要沉浸在這個環境當中,是一種有效的轉移方式。最近剛過了423世界讀書日,所以最后一個我想問艾老師的問題是,能不能給我們的讀者朋友們推薦幾本書?
艾明雅:
那我推薦幾本最近在看的書,一個是《東京八平米》,吉井忍的。還有一本在看的是《宋徽宗》,我每天晚上看一點,為什么又拿出來看呢?是因為最近總有人說創業很難,很多事情很難做下去,有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但是我在看這些歷史上的人類軌跡時就會覺得,時代的氛圍下面會把個人的情緒放到最低,我有一點覺得我的自我開始焦慮和煩惱的時候,我就會找一個大一點的歷史人物來翻一翻。所以我是認可一句話的,“個人的痛苦只能放到更大的世界里面去消解”。你是怎么研究都研究不明白的,所以只能讓更大的世界去消解你的這個小痛苦。還有一本是《中國社會通史》,我最近在看的就是這三本。
籽衡:
我們的很多情緒在拉大一個時間坐標軸再去看的時候,它的存在也就沒有特別大的意義。人到中年就會越來越覺得,情緒這個東西百無一用,也不解決問題,有時候怎么樣和自己的情緒相處,怎么樣和自己的情緒做朋友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最后,讓我們來一起欣賞在場的“大女主”讀者們!
【新書推薦】
《大女主:喚醒女性內在的力量》
作者:艾明雅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4月
這是一本寫給中國女性的情感療愈指南,以大量中國女性的真實故事為素材,講述了不同狀態的中國女性的故事。從傳統中國式女兒、糾結的圣母、重新制定規則的女巫,再到勇敢清醒的先鋒女性,女性處在不斷進階的狀態。道路雖漫長,但女性內在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類型女性的成長與變化,窺視社會的變遷,更能以此喚醒女性內在的真實力量,讓每一個女性都可以綻放更美好的姿態。
-End-
編輯:ina&哈
了解更多請關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眾號: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紅書:浦睿文化 / 巨鹿村的浦女士
抖音:浦睿文化
B站:上海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館」
獲取更多新書資訊
參與浦睿福利活動
添加浦睿君個人微信(prwh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