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讀書會
干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第20250405期
1
《中國紀檢監察》
主辦單位:中國紀檢監察雜志社
卷號期號:2025年第8期
推薦部門:黨建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中國紀檢監察》2025年第8期刊發評論員文章《》指出,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新時代新征程,風險越大、挑戰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確保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落地見效,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聲、先輩先進“四面鏡子”,補足精神之“鈣”,須臾不忘人民群眾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不斷增強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牢記創造業績的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俯下身子、沉到一線,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全體黨員都要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強化使命擔當,以優良作風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凝心聚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奮力拼搏。
2
《中國青年》
主辦單位:共青團中央委員會
卷號期號:2025年第6期
推薦部門:中直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賀小榮在《中國青年》2025年第6期撰文《》指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既給青年群體帶來挑戰,也開啟了廣闊機遇。創新和創造力將成為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青年群體應保持開放心態。須積極學習數據分析、編程、機器學習等相關領域知識,并將其作為一種通識技能,為自己在就業市場中贏得更多機會。終身學習是應對AI時代挑戰的關鍵,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持續學習新技能,培養跨學科能力,確保自身在技術革命中的領先地位。全國兩會期間,他圍繞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對青年群體就業帶來的相關影響、對策建議以及司法如何發揮保障作用和與會委員做了廣泛交流和討論。
3
《中國發展觀察》
主辦單位:中國發展出版社
卷號期號:2025年01-02期
推薦部門:干教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葉興慶在《中國發展觀察》2025年第01-02期撰文《》指出,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很好地統籌了守牢“穩”的底線和把準“進”的方向。圍繞守牢“穩”的底線,文章認為,要從全局出發持續用力。一方面,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在供給端聚焦穩面積、提單產、優品質,抓好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調動農民和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在需求端聚焦減量替代、消費分流、制止浪費,舒緩糧食總需求壓力。另一方面,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突出立足當前、謀劃長遠。2025年是過渡期的最后一年,要繼續在監測、幫扶和賦能等方面加大力度;從長遠看,必須消除導致規模性返貧的結構性、根源性因素,處理好改進外部幫扶與增強內生動力的關系,謀劃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圍繞把準“進”的方向,文章提出,應以群眾可感可及為原則,通過“三個著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抓好“三農”工作,即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突出特色和聯農;著力推進鄉村建設,突出把戰略性布局與關鍵處落子結合起來;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突出從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入手。此外,文章還強調,無論是“穩”還是“進”都需要聚焦“人、地、錢”,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4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主辦單位: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企干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孫偉、徐曉雪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井岡山斗爭開辟了中國革命新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基礎,對井岡山斗爭的科學總結是新時代正確認識和評價黨史的重要一環。在歷史實踐和理論發展中,守正與創新的不同程度決定著對歷史的認知水平并引領時代方向。第一個決議重在總結井岡山斗爭的歷史過程,第二個決議重在評價其歷史經驗,第三個決議在前兩者的基礎上立足新時代全面把握和深化對井岡山斗爭的總結。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對井岡山斗爭的總結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不同時期對其進行全面深化的評價。重新審視這些總結,有助于使井岡山斗爭蘊含的豐富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發揮跨越時空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在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堅定正確的奮斗方向,把握和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道路。
5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主辦單位:中央編譯出版社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博士團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陸銘、楊瀟在《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挑戰,區域協調發展需要追求人口質量和配置紅利這一長期、全局目標。文章結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空間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出發,指出在地方政府具有短期、局部發展的傾向下,人口流動帶來的空間外部性以及戶籍制度對流動人口享受公共服務的限制,阻礙了人口質量和配置紅利有效實現,需從更新觀念和深化改革兩方面進行解決。一方面,應在觀念上認識到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在集聚中提升教育回報激發教育需求的重要性,以及應對隨之而來的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教育供需分化問題;另一方面,在實踐中應加強中央政府的協調作用,克服空間外部性,并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實現人口質量和配置紅利的雙贏。
6
《國際貿易問題》
主辦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英才中心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裴長洪、趙靜在《國際貿易問題》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與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相比,制度型開放是更高水平的開放。擴大制度型開放,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著力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通過積極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大幅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提供多種國際公共產品、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等舉措,在制度型開放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和重要實踐,積累了經驗。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面臨經濟全球化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深遠、地緣政治沖突、國際經貿規則碎片化等新挑戰,也存在著我國經濟強勁復蘇、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全球治理參與度提升等新機遇,這也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了戰略機遇。按照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要繼續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應更加積極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擴大自主開放和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更加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優化開放合作環境。
7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北京大學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出版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陳侃理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秦通過強化中央集權體制贏得了統一戰爭的速勝。速勝一方面帶來了全面鋪開統治的沉重壓力,另一方面又使秦對自身的制度和政治優勢深信不疑,堅持用強化舊體制的方式應對新形勢。統一后,隨著疆域面積成倍增長,行政成本上升,官吏缺乏導致吏治惡化,并在六國故地造成事實上的征服性統治;秦制的超強動員能力轉而用于消耗性的事業,結果民力虛耗,反抗情緒激烈。秦始皇在速勝中獲得的超凡魅力權威無法轉移給繼承人,加劇了秦二世的合法性危機,最終觸發反秦戰爭,導致秦朝速亡。由速勝而速亡,證明了秦統治的特殊性。
8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政法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朱曉文、王廷威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數字化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向,其轉型成果最終應體現在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上。基于PISA2022國際數據,文章系統考察了學校數字化的可及性和使用性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在不同信息化發展和教育競爭水平國家或地區中的異質性。實證結果表明:學校數字資源的可及性(數量和質量)對提升學業成就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使用性(數字資源利用率和ICT探究式教學)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分別呈現出U型和“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此外,學校數字資源在高信息化水平和低競爭程度國家或地區中表現出相對更高的效能,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學生從數字化資源中受益更多。為提升我國教育數字化的學業增值效應,應在優先補齊基礎設施的質量短板的基礎上推動數字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數字技術賦能我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9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武漢大學
卷號期號:2024年第6期
推薦部門:媒體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孫晉、馬姍姍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6期撰文《》指出,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數字平臺之間的競爭大多圍繞數據展開。為釋放數據要素價值、規范數字市場競爭,數據開放與隱私保護幾乎同時進入反壟斷法的視野。數據開放試圖以恢復性救濟化解數據壟斷難題,隱私保護作為競爭考量因素也被納入反壟斷法的規制框架,然而二者在反壟斷實踐中常難兩全。作為反壟斷救濟措施的數據開放可能因權利保障不足、責任缺位等造成隱私泄漏與侵犯;隱私保護也可被頭部平臺企業作為拒絕數據開放的競爭抗辯理由。這實質上是數據雙重屬性、數據主體價值取向差異以及數據競爭行為規制局限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反壟斷法的多維調整目標與數據開放隱私保護二者協調的底層邏輯具有共通性,兼顧市場競爭與規模經濟的有效競爭理論可作為沖突調和的基本向導。在此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數據開放和合理的隱私保護,方能尋求并實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
10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地方組
← 左右滑動查看封面、目錄 →
皮建才、羅禹涵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關鍵技術體系的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前提。本文將中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政策視為準自然實驗,探尋這一基于優秀智能工廠、平臺的試點示范與推廣行為是否以及如何有助于帶動區域內非試點企業進行關鍵技術創新。實證分析發現:(1)政策顯著地提高了同城市非試點企業的關鍵技術創新水平。(2)知識溢出效應與市場探索效應是重要渠道。(3)關鍵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更容易發生在融資約束問題小、所處市場集中度高、受研發補貼多的企業身上。非關鍵技術創新則并不會明顯受上述因素制約。(4)非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水平也有顯著提升,各企業的關鍵技術創新策略呈現穩中求進的特征。綜合上述發現,本文為我國如何進一步以點帶面攻關核心技術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注: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劉星月;初審:韓培濤、許雪靖;復審:刁超群、邱詩懿、李雨凡;終審:正辰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余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臺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并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新華網、央視頻、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以及經報送遴選評薦《求是》《中國紀檢監察》《黨建研究》《中共黨史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黨委中心組學習》《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國財政》《中國出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外交評論》等百余本中央級核心期刊已正式入選長安街讀書會干部學習核心來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長安街讀書會主編的《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理論讀物,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累計固定讀者百余萬,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準,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復:【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干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