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機械思考阻礙想象
文/沈子然
指導老師/劉全勝
在文藝復興之前,上帝和教會永遠是正確的。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嚴重束縛了歐洲人民的思想,而旦丁、達芬奇和米開朗其羅等眾多藝術家像萬丈光芒,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人文主義的光輝沖破了黑暗的中世紀。他們的想象力如同浩涌的浪潮擊碎著腐朽思想枷鎖。
當今時代,大膽想象更是世界發展主旋律。
想象力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酌古,在哥白尼尚未提出“日心說”時,全世界理所當然認為宙宇萬物都是圍繞著地球轉的,哥白尼的“日心說”,撼動了“地心說”地位。雖在當時他被教會當作“異類”活活燒死,但不久科學實踐就證實哥白尼的理論無比正確和超前,使之成為天文研究的里程碑,名留青史。斟今,有馬克思通過對社會發展大膽猜測而提出的社會主義理論,引領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這都說明了想象力絕非是天馬行空的異想天開,而是人類探索新世界強有力的武器。創新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已然成為時代主題,不斷激發想象力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想象力絕不能隨時間的流逝而流逝。當今信息化時代正引領著21世紀的人類發揮想象力,創造想象力。有人說成長中最大悲哀是失去了想象力。失去想象力是可怕的,這意味著一個人可能會失去創新思維,成為機械化思考的奴隸。快速流動的網絡信息便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你能運用想象力提取網絡上能為我所用的信息,那么你將會擁有巨大的創造力。但如果你掉入了“信息繭房”等陷阱中,很可能會失去想象力,被禁錮在牢籠中。《周易》中寫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話啟示我們,如果想要想象力不被束縛,讓思維活躍起來。就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讓我們的大腦不停地轉動起來,才不會腐朽和生蠹蟲。我國頒布的“雙休”和“雙減”政策,正是為了把學生從填鴨式的題海戰術中解救出來,讓青年學子不被應試教育固化思想僵化思維,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更適合的空間去激發各自想象力,極大限度地降低青少年在成長中失去想象力的比率。
想象力是絕不能流逝的。發揮想象力需要我們青少年積極運用“活”思維。社會中有不少案例:高學歷卻無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連自己都養不活。這警示我們青少年不應“死讀書”、“讀死書”和“讀書死”,讀成當代“孔乙己”。而要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積極探索課外科學實踐,發揮好自己的興趣,培育好就業創業的各種能力,惟其如此,才能適應社會,不被社會拋棄,成為社會有用的人!例如導演餃子,他學了三年的醫藥學,在發現自己向往動畫創作時,毅然決定向動畫事業拼搏,數年后他憑借過人的想象力創造出《哪吒》系列電影。成為中國動畫史上的里程碑。
給舞鞋一次躍動的機會,讓顏料在畫布上吶喊,不要讓機械化的思考阻礙我們成長成才。
世界屬于大膽想象的人!
(本文系水緣文學(ID:sywxwk)原創首發,作者:沈子然)
作者簡介:沈子然,廣東省佛山市嶺南美術實驗中學高三3班學生,嶺雅文學社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