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加劇與就醫需求增長催生了醫療陪診服務新業態。在醫療資源集中、老齡化程度居前的上海,三甲醫院林立的特點加速了陪診服務專業化進程。希望獲得陪護的,不僅有獨居、空巢老人和認知障礙患者家屬,也涵蓋慢性病定期復診群體、孕期獨自產檢女性,以及跨區域就醫的外地患者等。
陪診師陪同老人在市六醫院就診。受訪者供圖,下同
今年1月,上海印發《上海市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方案》的通知,在部分區開展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那么,陪診工作究竟是如何展開的?陪診師可以為老年人做些什么?記者進行了一番采訪。
“90后”陪診師:從醫療顧問到“就醫導航員”
“90”后的鄭茁越是虹口區一名養老服務機構的陪診師。今年2月,他參與了虹口區首批陪診師培訓,并被評為優秀學員。"我們機構不僅為社區長護險老人提供基礎護理,更承擔著醫療顧問的角色。”小鄭告訴記者,通過政府主導的"長護險"評估體系,養老機構依據老人失能等級定制服務方案,而陪診服務正是服務鏈的重要延伸。
面對日均接診超萬人的三甲醫院,作為陪診師的小鄭化身"就醫導航員":幫助老人精確分診、規劃就診路線、解讀晦澀醫囑。在必要時,還要幫助老人租借輪椅等,比陪診家屬還要“面面俱到”。
“很多老人只知道身體不適,卻說不清該掛哪個科室。在就診的過程中,他們又會面臨不知道哪個科室怎么走?什么檢查去哪里做?尋找起來可能比較費時間、費力氣。”小鄭說,“所以我們一般會在就診前就為老人做好評估,掛什么科室以及哪位專家等等。”
“診療完了之后,醫生可能給老人講比較專業的術語,很多老人聽完也不是十分明白。我們就會用比較通俗的話再給老人做一下傳達,把醫生的意思給他們傳達一下,強調一下。陪診結束之后,醫囑用藥也會明確再說一下。有的老人搞不清怎么吃藥,需要反復多說幾次,或者幫他們寫在藥盒上。”小鄭說。
記者了解到,小鄭擁有中醫專業背景,這比其他的陪診師更加受到老人們的歡迎。小鄭表示,因為自己專業背景的關系,自己和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溝通、就醫流程等方面更加熟悉順暢。“不過,通過陪診師培訓,就算不是這個專業背景,也可能很好勝任這份工作。”他說。
公益陪診志愿者:填補智能就醫“數字鴻溝”
部分老年群體因智能技術使用障礙,在預約掛號、移動支付等環節存在顯著服務缺口。82歲的張奶奶獨居多年,慢性病復診成為難題。在居委對接下,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陪診志愿者何晨程陪同張奶奶,掛號、問診、取藥流程,兩小時內就解決了張奶奶的就醫需求。
何晨說,陪同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看病后,才真正體會到他們的看病之難。“面對疾病,獨居老人、特殊人群要出門就醫,常常因身體不便而感到無助,面對現代化的智慧醫療設備,他們會手足無措,我們的出現希望能盡可能地多帶給他們一點幫助。”
何晨是上海一家企業的IT白領。她參與的這項志愿者服務,源自醫院與社區聯合發起的"銀悅六院”陪診服務,主要是對接社區,實行預約制。該團隊共有志愿者89人,均由白領、退休人士、醫學生等組成。除了幫助獨居老人就診,志愿者們還會協助一些特殊患者,如全盲患者完成化驗報告領取和復診配藥。團隊中,退休心理咨詢師陳麗珍還將心理疏導融入陪診服務,幫助獨居老人緩解精神壓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類似服務已在上海多家醫院落地:如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的“愛心導診”,無人陪同的老人就醫時,可以幫忙掛號并送至診室;而上海市浦東醫院則將陪診服務納入新職工培訓項目,盡量提升有困難的老年群體的就醫體驗。在寶山區,黨員志愿者陪診覆蓋全區所有公立醫院以及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內陪診隊伍共有400余名志愿者,為有需要的群體一解燃眉之急。
陪診師標準化培訓:構建專業服務體系的基石
今年1月,市民政局聯合市衛健委印發《上海市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方案》,就是要通過規范化、專業化、人性化的陪診服務,解決老年人就醫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讓老年人“看病有依靠、就醫更舒心”。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陪診師隊伍是試點成敗的關鍵。
2023年9月,上海開放大學就首開養老服務陪診師培訓
事實上,早在2023年9月,上海開放大學就首開養老服務陪診師培訓,培訓對象主要面向社區從事為老服務的工作人員,包括社工、護理、管理等崗位從業人員。為落實今年《上海市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方案》的要求,就在上月,上海開放大學啟動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
記者了解到,培訓采用“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模式,市民政局會同市衛健委、上海開放大學、市養老協會等單位,聯合開發陪診師培訓大綱,系統構建了涵蓋陪診基礎知識、陪診服務流程與規范、醫療基礎知識與急救技能、溝通與心理支持、實訓教學、法律責任與糾紛化解等六大模塊的課程體系。由上海開放大學負責全市陪診師培訓,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組織考核。
隨著陪診師培訓計劃的全面啟動,上海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這支專業化、規范化的陪診師隊伍將為更多老年人提供貼心、專業的陪診服務,助力構建更加和諧、溫暖的社會。隨著助醫陪診服務的陸續開展,上海正用精細化管理破解“銀發社會”難題,以實際行動詮釋“人民城市”的溫度與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