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董小姐身上看到的卻是,手術刀如何成為特權手中的玩具。
前文回顧:
中日友好醫院規培生董襲瑩的論文在知網搜不到了,據說是緊急刪掉了。
這個實質內容30頁的博士論文,含金量能有多高呢?我在上篇文章中表達了質疑。有個朋友留言說:
“其他都同意 論文的頁數倒不是關鍵 歷史上大把NB的人論文很短 而且這些短論文質量都非常高 其中的一部分還成為了經典。
比如楊振寧的博士論文初稿11頁,導師要求后也就加到20來頁。比如香濃憑碩士論文開創了信息論。
雖然董小姐的能力肯定達不到大牛等級 但憑論文頁數來判斷水平高低確實不高明。”
不高明嗎?你其實可以舉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例子,那更能說明論文長短和質量不成正比。但有意義嗎?
關于董小姐的論文有多水,看過的人有說法:
和基友吃瓜,基友發了我一張圖,《膀胱癌臨床治療指南》,通訊作者/導師邢念增是腫瘤醫院副院長,還給了董小姐一作的身份。不僅如此,根據時間,董小姐當時連規培證都沒拿到,卻可以成為一本臨床指導手冊的一作。 今兒聽完了起碼三個以上基友/群友的吐槽,讓本文科生知道了原來醫學圖像領域是著名的水貨(太子太女聚集地),醫院發表的很多醫學影像文章,基本都是抓他們計算機專業學生寫代碼打黑工,用他們搞出來的粗稿,大家紛紛吐槽董小姐的論文之水,不同微信群里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董小姐的論文,最能說明何為淮橘成枳。就像協和的4+4,也宣稱參考美國MD的培養模式,但現在,我們從董小姐身上看到的卻是,手術刀如何成為特權手中的玩具。
1
關于董襲瑩與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肖飛的大瓜,這里不再詳述。
大意是:肖飛的原配(三甲醫院眼科醫生谷某)舉報肖飛婚外多人出軌,其中包括這位已懷上肖飛孩子的規培生董襲瑩。( 想要了解更多出軌細節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智識漂流”微信公號,在消息框輸入“醫院”二字,即可得到肖飛原配舉報信全文。)
出軌這個事情,慢慢在事件傳播中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董襲瑩這種野路子——既無專業水平,也不講醫學倫理的人,是如何成為中國醫學教育頂配(協和4+4)學生的?這個協和4+4模式,也遭遇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很多人認為它就是一個不為患者負責的特權通道。
有一個醫學業內人士這樣說:
4+4這個,我早就說了,就是醫療大佬弄出來送人情的,據說始作俑者是王辰。我知道這個項目,是有個學生前幾年申請,讓我寫推薦信,他各項條件都很強,我寫的推薦信也很強,最終他不僅沒被錄取,還被協和項目的老師給惡心了。我當時都想寫信去禮貌交流/質問,陰陽一下這個項目。不過那個學生后來去了別的項目換了軌道,也就算了。
然后去年一個熱點新聞,就是北大光華畢業生畢業后重新高考,為了學醫,最后去了上交醫學院。我當時就感慨,變相坐實了協和4+4就是二代鍍金地—因為中日友好這個事,網友神評為陳勝吳廣起源地。按理說光華那個學生,當年高考分數高,本科期間還去了生物實驗室,肯定相關的先修課都準備了,(我印象中報道中也提到申了4+4),然而去不了。
我印象中該項目剛開始可牛了,國內高校貌似只招幾個學校的,國外寬泛一點,前50貌似。然后因為這次大瓜我又看了一遍錄取的名單,天,連香港城大的都有。估計是二代在哪里上學都可以,普通人光華的學霸又很堅定的也不行。
這個判斷是否具有普遍性?至少董小姐貌似是符合的。她讀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某個獨立學院的經濟學本科,說野雞學院可能過分了,但據說是校友會不讓他們進的那種。
順便說一句,協和4+4的錄取名單目前已經刪除了,就不讓你看。和董小姐的論文一樣。
那么董小姐是什么背景呢?網上最初傳出她的父母,中某建研院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某某、母親北科大某院副院長米某某。后來又有人爆出她的爺爺和姥爺才是最牛的:
董襲瑩能在讀書期間就上了央媒,以及在協和與其他科室頂牛不輪轉并找來協和主任干涉,想來都是有原因的。
董小姐在畢業論文末尾致謝家人:“this family is my fortress。(家庭是我的堡壘)”倒是恰如其分。
2
協和“4+4”項目創立時,標榜“培養跨學科復合型醫學人才”,但其在執行中疑似淪為特權階層的“鍍金通道”。
有一個名義門檻,要求申請者來自QS/Times前100高校,需提交生物醫學領域副教授推薦信。但實際操作中,董襲瑩的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哥大附屬獨立學院)經濟學背景,既不符合“全球頂尖院校”標準,也缺乏醫學基礎課程。
錄取名單顯示,協和“4+4”對國內僅限清北復交等校,但對海外院校放寬至“前50名”,為國際鍍金背景提供操作空間。北大光華畢業生需重新高考學醫,而董襲瑩卻貌似能通過推薦信和家庭關系繞過硬性門檻,印證了“二代優先”的潛規則。
醫學最怕的是知識壓縮風險。傳統醫學生需14年(本科+博士+規培)完成醫學訓練,而“4+4”項目將臨床課程壓縮至4年,臨床實習僅十幾個月(國際標準為48個月)。
董襲瑩在規培期間跳過脊柱外科輪轉,直接參與四級肺癌手術,這對患者未免太不公平。
有沒有特權網絡的系統性滲透?
董襲瑩的醫學精英之路,看上去像是“政-商-學”資源代際傳遞的產物。
關于協和4+4的淮橘成枳,我這里不再展開,推薦一篇10W+的文章:
當醫學教育成為特權游戲,普通患者將首當其沖承受代價。 當公眾發現手術臺上站著經濟學出身、論文注水的“速成博士”,醫療系統的專業性和公信力將被瓦解。
下面是我一個媒體朋友的看病經歷,這還是北大第一醫院,可不可怕?坦白說,我很多年前就知道很多藥可以吃半片。
董襲瑩們的“鍍金手術刀”,會讓手術臺變成生死賭局。不過要感謝董小姐,以一己之力火燒協和。而這個事件的始作俑者王辰院士,別再沉默,你要不要出來走兩步?(想要了解更多出軌細節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智識漂流”微信公號,在消息框輸入“醫院”二字,即可得到肖飛原配舉報信全文。)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
《樓塌筵散:令J劃父母的最后夕陽》已404,可點擊關注“不正確”公號,在“不正確”輸入“計劃”領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