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議會選舉將于5月3日進行投票,選出新一屆議會成員,并決定下一任總理人選。根據澳大利亞的政治傳統,這場選舉很可能在現任工黨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與其對手自由-國家黨聯盟領導人彼得·達頓(Peter Dutton)之間展開激烈角逐。生活成本危機和住房短缺仍然是此次選舉中選民最關心的主要議題之一。除此之外,與剛剛結束的加拿大選舉類似,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成為此次選舉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特朗普的各項政策正在為全球各國的右翼民粹主義政客制造危機,這也使得原本領先的達頓在此次選舉中迅速喪失政治優勢。
阿爾巴尼斯vs達頓
澳大利亞有兩個主要政黨:傾向左派的澳大利亞工黨和保守派的自由-國家黨聯盟(聯盟黨)。自2022年起擔任總理的工黨領導人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正在尋求連任。在議會任職近30年的他,在上任初期曾獲得廣泛支持。然而,最近他在住房、原住民事務、反猶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癥等分裂性議題上的應對方式備受批評。阿爾巴尼斯的對手是彼得·達頓,他在聯盟黨于2022年敗選后接任該黨領導人。這是他作為反對黨領袖參加的首次大選。達頓是一名保守派,曾在國防和內政等多個關鍵部長職位上積累了多年經驗,但因在一些社會議題上立場激進,多次引發爭議。
盡管澳大利亞執政黨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在工黨和聯盟黨中選出,但是小黨派和獨立候選人的得票率一直在上升。2022年聯邦選舉中,這一比例創下新高,三分之一選民投票支持了非兩大黨的候選人。
此次選舉將改選眾議院全部150個席位,以及參議院76席中的40席。一黨需獲得眾議院至少76個席位,才能組成多數政府。若未能取得多數席位,就必須爭取小黨派或獨立議員的支持來組閣。工黨在2022年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成功組建政府,并使聯盟黨遭遇自建黨以來最大敗績。目前,工黨在眾議院擁有78席,聯盟黨為57席,其余席位由小黨和獨立議員瓜分。但由于有一個眾議院席位被廢除,若工黨再失去兩個席位,其多數黨地位將不保。
澳大利亞選舉實行優先投票制,選民需按偏好順序排列候選人。所有18歲以上公民都必須投票。若首輪計票中無人獲得超過50%的選票,則淘汰得票最少者,將其選票重新分配給其他候選人,此過程重復進行,直到有人過半勝出。在眾議院選舉中,選民必須為其所在選區的所有候選人按順序排列偏好。而在參議院選舉中,選民只需標注規定數量的偏好即可。澳大利亞選民不會直接投票選出總理,因為并沒有單獨的領導人選票。贏得眾議院最多席位的政黨領袖將自動成為總理。
澳大利亞大選的關鍵議題有哪些?
自2022年選舉以來,通脹推高了食品和公共事業等日常必需品的價格,令不少家庭感到拮據,因此生活成本仍是許多選民最關心的問題。阿爾巴尼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減輕民眾負擔,例如降低藥品價格,并向符合資格者提供減稅、能源補貼和租金援助。自阿爾巴尼斯2022年5月上任以來,澳大利亞央行已12次上調利率。這給借款人和有房貸的家庭帶來額外壓力。盡管提息的決策并非由阿爾巴尼斯政府直接做出,但也被視為阿爾巴尼斯政府經濟治理水平的體現。
因澳大利亞多個城市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所以住房可負擔性也成為此次大選中的關鍵議題。天價房價、不斷上漲的租金以及社會住房短缺共同造成了一場“完美風暴”,令普通澳大利亞人買房或租房變得遙不可及。兩大政黨均承諾以多種方式應對這一危機——包括建設更多住房,并推出幫助首次購房者的相關舉措。
此外,澳大利亞的全民醫保系統因人手短缺和成本飆升正面臨困境。政界人士普遍承認存在危機,許多澳大利亞人因此推遲或放棄就醫。工黨和聯盟黨均承諾將大幅投資于澳大利亞全民醫保系統,以資助更多免費問診,并預留數億澳元用于加強全國范圍的心理健康服務。
氣候危機與移民問題也是澳大利亞選民關注的問題。在氣候危機議題上,工黨的競選主張側重于可再生能源,而自由-國家聯盟則將極具爭議的核能計劃作為解決方案。而在移民問題上,聯盟黨是反移民的主要力量。該黨承諾限制移民人數,并將住房短缺歸咎于人口增長。
保守派政黨的“特朗普危機”
與剛剛結束的加拿大議會選舉類似,在澳大利亞此次選舉中,特朗普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達頓領導的聯盟黨在今年早些時候曾在民調中領先,但最近已經失去了優勢。這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達頓與特朗普之間的相似性。達頓是一名右翼民粹主義者,曾形容特朗普是“一位大思想家”,并呼吁切斷對他認為具有“覺醒(woke)”議程的學校的資助。 “聯盟黨最初可以說是順風而行……現在則是進入了求生模式。”悉尼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公共輿論與外交政策項目主任瑞安·尼拉姆(Ryan Neelam)表示。
這種下滑與特朗普第二任期最初幾個月的發展軌跡密切相關。這期間,澳大利亞人對美國的信任度也出現了急劇下降。根據洛伊研究所最新的民調,認為美國能夠在國際舞臺上負責任行事的澳大利亞人比例,在過去一年里從56%驟降至36%。尼拉姆指出,這是自2006年洛伊研究所開始提出這一調查問題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他將此描述為澳大利亞人對唐納德·特朗普政策的“全面拒絕”。
“關稅問題觸動了敏感神經……廣泛登上媒體頭條,成為一個政治問題。” 尼拉姆說。根據洛伊研究所的調查結果,有81%的澳大利亞人表示反對關稅政策。另有四分之三的澳大利亞人不贊成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
達頓已經試圖在貿易等領域與特朗普的政策拉開距離。他批評了美國的新關稅,稱特朗普自封的“解放日”(即關稅互征生效日)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壞日子”。但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場競選集會上,影子政府效率部長賈辛塔·南皮金帕·普賴斯(Jacinta Nampijinpa Price)在介紹達頓時,宣稱聯盟黨將“讓澳大利亞再次偉大”(Make Australia Great Again)。這一言論引發軒然大波。
正如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詹妮弗·麥考伊(Jennifer McCoy)分析,近年來,右翼勢力之間曾試圖“不斷建立起一個互相學習、借鑒言辭與政策的跨國網絡”,但如今這種聯系正在各國國內政治場造成緊張局勢。而特朗普對澳大利亞保守派聯盟乃至全球來說,都是“一枚破壞彈”。
圖片來源于網絡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