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賽季中超聯賽和中甲聯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很多細心的球迷除了關注主隊的賽場表現之外,還驚喜的通過轉播畫面發現了一些中超和中甲俱樂部的隊名有了耳目一新的變化。例如來自中超聯賽的河南俱樂部酒祖杜康、浙江俱樂部綠城和大連英博海發,以及征戰中甲聯賽的陜西聯合月亮泊、遼寧鐵人農商銀行、延邊龍鼎可喜安。通過主轉播商的轉播畫面及在線包裝技術,我們可以看到主轉播商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廣告插播或Logo露出,而是通過更智能、更持久的方式強化贊助品牌的價值傳遞。其中,設置滾動字幕完整展示冠名球隊全稱的創新實踐,正成為平衡觀眾體驗與贊助商權益的標桿方案。
主轉播商的的滾動字幕展示,使得贊助商利益從“隱形權益”到“持續曝光”的突破。冠名贊助商的核心訴求在于通過球隊名稱的反復曝光,強化品牌與賽事、受眾之間的情感聯結。主轉播商通過在直播畫面底部或側邊欄設置“自動化滾動字幕”,就拿中甲聯賽舉例:在上下半場每隔八分鐘完整展示“某某品牌冠名+球隊全稱”,同時每次展示保持在8秒鐘。這一實踐實現了品牌曝光的“零干擾滲透”。這一設計既避免了口播廣告對比賽節奏的中斷,又通過動態字幕技術確保信息的清晰可見。
這些所呈現的一切,離不開中足聯的改革與創新思維。2025年1月23日下午,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聯合會(簡稱“中足聯”)第一屆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張家勝出席會議并講話。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同志宣讀了關于同意成立中足聯的批復。至此,中足聯正式掛牌成立。對于中國足球而言,就此跳轉到了一個“劃時代”的時刻。接管中國足球三級職業聯賽,成為了中足聯首當其沖的要事之一。作為中國足球三級職業聯賽的頂層建筑,中超聯賽毫無疑問是最受期待和矚目的舞臺。考慮到2025年是沖擊“美加墨世界杯”的關鍵年份,因此2025中超聯賽比以往來的更早了一些。時間不等人,有關于中超聯賽的整體運行和布局成為了中足聯成立不久之后的首要課題。在保障聯賽順利開啟的同時,賽事運維、配套建設、思路轉變和贊助權益等等都成為了中足聯所必須要周全盤考慮的細化工作。
在此之中,中超與中甲俱樂部的市場化突圍與工作方向是很多職業俱樂部及贊助商格外關心的話題。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聯合會(中足聯)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邁出關鍵一步。作為聯賽運營的主體,中足聯在推動“管辦分離”的同時,通過優化贊助商權益體系,為職業俱樂部的生存與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這種改革不僅體現在對贊助商權益的保障上,更通過聯賽商業化能力的提升,為中足聯的現實答卷增添了實際注腳。
于是乎,我們看到了中超聯賽行列中的一些俱樂部在隊名、俱樂部運營中出現了久違的贊助商權益體現。河南俱樂部酒祖杜康、浙江俱樂部綠城、大連英博海發……媒體和球迷驚喜的發現,越來越多中超聯賽的俱樂部與贊助商簽訂了冠名合作協議。無論是酒祖杜康、還是綠城,冠名贊助的簽訂與更名在有形和無形之間延續了球迷對俱樂部過往歷史標識的情感聯結。
到了2025中甲聯賽開幕之時,外界更是欣喜地發現一些中甲俱樂部也在悄然間披上了新的贊助球衣和隊名。遼寧鐵人農商銀行、延邊龍鼎可喜安、陜西聯合月亮泊,中甲聯賽也正在逐步向中超聯賽這樣的頂級舞臺靠攏與接近。除了在胸前球衣和官方名稱之外,球迷還會在轉播畫面中驚喜的看到冠名球隊的隊名出現在了滾動字幕之中。主轉播商在前方轉播制作精彩紛呈的比賽之時,依照最新流程對贊助商權益進行了相匹配對應的展示。在比賽進行中,給予帶有冠名信息的俱樂部每隔八分鐘、每次10秒的全名稱滾動展示。同時安排解說團隊同步學習最新流程,保證在賽事解說行進中可以及時表述相關信息。這一切具像化的呈現,彰顯了中足聯、主轉播商在運營背后所投入和蘊含的思路與執行。
在傳統模式下,中國職業足球的贊助體系受制于一定的市場協議。打包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俱樂部自主招商空間受限,中足聯成立后,政策調整成為破局的關鍵,從“一刀切”到靈活賦權的政策松綁成為了思路轉變下的新舉措。允許俱樂部在保持中性名的前提下,為一線隊及梯隊引入冠名贊助商,贊助商名稱可融入球隊官方稱謂實現了冠名權的開放。球衣廣告位從原有數量進一步增加,并鼓勵俱樂部根據市場需求靈活配置,實現了廣告位擴容的同時促進了贊助商與球隊之間的多方式合作。對于俱樂部來說,中足聯推動俱樂部建立“頂級贊助商+區域品牌”的分級體系。一些獨具地域特色的小微品牌走入視野,形成了多元化的收入結構。
由于中超和中甲俱樂部之間有著客觀存在的差異化權益,在統一框架的前提下中足聯針對中超與中甲俱樂部的不同定位,設計了差異化的贊助權益保障策略。品牌升級與國際接軌成為了中超聯賽和俱樂部的主要運維方向,中超俱樂部在諸如亞冠賽場上的表現被納入贊助商權益包,品牌露出進一步拓寬了國際曝光渠道。
對于中甲俱樂部來說,多年來更多依賴球隊所屬地的區域經濟環境。允許中甲俱樂部以更低門檻吸納本地企業,“接地氣”成為了中甲俱樂部的主要運維思路。既強化了與歸屬地的紐帶屬性,也激發了俱樂部運營的自主權益,更是在無形之中將贊助權益與城市文旅推廣結合。
在保證中性名的前提框架之下,市場化改革與聯賽商業價值依舊是職業聯賽管理機構多年來規劃與實踐的重點工作。中足聯對贊助商權益的保障,不僅緩解了俱樂部的生存壓力,更成為其實際工作答卷的側面核心體現。據資料顯示:2025賽季,中超俱樂部平均贊助收入同比提升30%,其中區域品牌占比從不足10%增至25%。中甲俱樂部則通過小微贊助商覆蓋了約40%的日常運營成本。足球改革也好、足球運營也罷,都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常態化事業,不僅滿足于現狀更要著眼于未來。中足聯制定要求俱樂部需要將贊助收益的一定占比定向投入到青訓工作并允許青訓梯隊冠名,既保障了青訓資金,又為品牌提供了長期培育年輕用戶的機會。
據了解,中足聯未來還將進一步放開俱樂部自主招商權限,探索各類符合市場規律的創新模式。中足聯對贊助商權益的保障,本質是一場從“行政主導”向“市場驅動”的推進與踐行。通過各類各項政策舉措,走向可持續的商業化、市場化道路。這一過程中,中足聯既需扮演改革推動者,也需成為利益協調者。這一過程中,職業聯賽的市場化版圖與邏輯搭建與轉變,截至目前收獲了一定的積極回報并開啟了一段不錯的良性循環,職業聯賽的商業潛力或許也將迎來更廣闊的釋放。
編輯:張旋
審核:王曹一方
監制:王強
郭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