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一站,走進平頂山市衛東區,看資源型城區如何轉型蝶變,走進“芯”時代。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這一站,有點贊,今天我們來到了平頂山衛東區,聽說這里藏著煤炭資源型城市浴火新生的秘密。走吧,一起去一探究竟。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張書記,您好。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你好,夢雨,歡迎來到衛東區。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夢雨你看,這是發掘于我們蒲城店的陶窯,已經5000多年了,雙火道設計升溫更快,十孔排煙更能精準控溫。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看來我們古人燒陶的智慧,堪比現代“黑科技”。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沒錯,我們本土的匠人歷經十年,把蒲城古陶復原了。這就是燒制蒲城古陶的原料,這6種土料全部來自本地。走,讓匠人帶你體驗一下。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書記,我們今天其實很少用到陶制器皿,那我們怎么能讓更多的人去關注到它?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歷史挺風骨,文化當自信。新時代,我們大師把繪畫和雕刻,融入到蒲城古陶的創作中。現階段,茶器是主要設計方向,我們加入活性材料制作養生陶,引入3D打印。如今,蒲城古陶文化產業園一期已經建成。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看1972年的紅磚,看糧倉“爆改”星空頂餐廳,看窯洞“爆改”三層民宿。干杯。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咖啡遇上紅酒,幸福感“爆棚”。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沒錯,我們現在所處的民宿文化產業園,過去是備用糧庫和磚瓦窯的舊址。我們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通過實施保護性開發,形成傳統與時尚相融合的網紅打卡點。這座窯洞冬暖夏涼,過去是備用糧庫,可以裝200萬斤糧食,現在經過設計師的小巧思,上下三層,讓窯洞涅槃重生。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夢雨,這個AR眼鏡體驗怎么樣?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太超前了,一秒穿越未來,而且我剛才用了這么久,它也沒有變“鐵板燒”。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秘密就在于這個眼鏡用了碳化硅的鏡片,折射率是玻璃的兩倍,既散熱、又輕薄。碳化硅材料應用廣泛、上天入海。這是新能源汽車的碳化硅逆變器,它比普通的體積要小、重量輕、能耗低,一杯咖啡時間就可以滿電出發。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是不是它的技術難度也特別高?
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張偉:信心加科技,就是杠杠的硬實力。我們創新了市區聯動、政企合作新模式,搶占第三代半導體新賽道,僅用時90天就建成了國內最大、年產能500噸的電子級高純碳化硅粉體生產線。實驗室長出了河南第一塊,8英寸碳化硅單晶。如今設備實現了三代更替,單爐產能達到60公斤,屬于世界頂尖水平。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文夢雨:5000年前的窯火點亮蒲城古陶,沉睡的工業遺跡,變身時尚妙境,傳統的煤炭企業領跑第三代半導體新賽道。從河南電子半導體產業園起勢,資源型城區轉型蝶變,衛東區挺進“芯”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