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于婷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能更好地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4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大邑法院獲悉,近年來,該院積極探索生態修復路徑,秉持恢復性司法理念,堅持打擊犯罪與修復環境雙管齊下,用實際行動守護“邑”方水土。
據悉,該院在辦理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中,針對禁漁期間,行為人在禁漁區使用禁用的電魚方法捕撈多種魚類的行為,堅持打擊與修復并重的生態司法理念,在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同時,教育督促其主動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
一方面在辦理案件時對涉及的公益訴訟線索進行審查并及時移送公益訴訟部門,審查起訴時,會同公益訴訟部門研究認定本案造成的漁業損失及生態損失,結合專家意見,確定了增殖放流一定數量魚苗的補償損失意見。
另一方面,在查明案件事實基礎上,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將生態修復情況作為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督促行為人修復生態環境,實現懲治犯罪與生態保護相統一。
“接下來,我們還將持續深化‘打擊+修復’司法模式,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協同聯動機制,推進信息共享與執法司法有效銜接,凝聚更強大的生態保護合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