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過去二十多年大幅度提高,這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嗎?
是不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在21世紀生活水平都有大幅提高?
當然不是的!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改善只有中國實現了,中國是特例!
中國經濟的發展成就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以汽車銷量為主要指標,我們選取了主要的發展中大國并與中國的進行對比。
我們選取參照國家的標準是:
1、這些國家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必須都足夠大;
2、這些國家必須是各大洲有代表性的國家;
3、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表現必須亮眼。
最終我們選取的國家包括:
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印度;
南美洲發展中大國的代表巴西和墨西哥;
東南亞“四小虎”: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
歐亞之間的地區大國土耳其。
為什么選取這些國家?
這些國家基本涵蓋了全球主要的發展中大國,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可比的國家。
為什么樣本中沒有包含非洲國家?
因為從很多指標上看非洲國家的經濟基本是停滯的,沒有參照的價值。
在我們的樣本中同樣沒有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個人口大國,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成就同樣十分有限。
一、中國汽車銷量在21世紀的增長是獨一無二的!
圖1:各大洲汽車銷量變化
從各大洲汽車銷量的變化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世界各地經濟增長的差異:
從2005年到2021年,全球汽車銷量增加了1683萬輛,從6592萬輛增長至8276萬輛。
各大洲的汽車銷量增減不一:亞太地區顯著增長,歐洲和北美的汽車銷量減少,中南美洲只有小幅增長,而非洲則完全停滯。
歐洲和北美的汽車市場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雖然從2005年到2021年汽車銷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仍然是人均汽車銷量最高的地區。
亞太地區的汽車銷量增長最顯著,亞太地區的增長不僅完全彌補了歐洲和北美減少的銷量,而且將全球汽車銷量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相比之下,中南美洲在此期間的汽車銷量僅有小幅增長,而非洲更是幾乎沒有增長。
汽車是重要的生產工具,汽車銷量的增加通常代表著生產力的提高。
世界各地區汽車銷量增長的差距代表了生產力發展速度的差距,這也是經濟增速的差距。
圖2:主要發展中國家汽車銷量變化
在我們選出的發展中國家樣本中,各國汽車銷量在2005~2021年之間的變化差距十分巨大!
在2005~2021年這段時間里:
中國汽車銷量增加了2056萬輛,在所有國家里名列第一;
印度汽車銷量增加了232萬輛,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二;
除了中國和印度,其它發展中國家在此期間汽車銷量的增長幅度都不大,部分國家汽車銷量甚至出現了下降。
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能夠與中國媲美,中國汽車銷量的增長是獨一無二的!
在亞太地區,中國和印度兩國汽車銷量的增量就已經超過了整個地區的增量,這意味著除了中國和印度之外還有不少國家的汽車銷量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減少了。
圖3:主要國家汽車銷量對比
中國汽車銷量不僅增長最多,而且在銷售總量上也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一。
2021年中國的汽車銷量達到2631萬輛,是全球汽車銷量最多的國家。
美國當年的汽車銷量是2201萬輛,比中國少430萬輛;
歐盟27國的汽車銷量是1414萬輛,比中國少1217萬輛。
如果沒有中國,全球汽車市場的主體仍然是發達國家。
雖然印度汽車銷量在2005~2021年的增長速度僅次于中國,但是2021年印度的汽車銷量只有376萬輛。
印度的汽車銷量不僅遠遠不如美國,而且也低于日本、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
中國是唯一能改變全球汽車市場格局的發展中國家,全球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汽車銷售規模能夠達到中國的程度。
中國能在汽車銷售總量上超過所有的發達國家,徹底改變發達國家壟斷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
如果沒有中國的發展,那么全球市場將依舊牢牢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發展中國家沒有任何的機會。
二、中國乘用車銷量在21世紀的增長也是獨一無二的
汽車分為拉貨載人的商用車和滿足私人出行用途的乘用車。
乘用車通常是消費者購買的最昂貴、最重要的耐用消費品,購買乘用車是國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標志。
中國乘用車銷量在21世紀的增長也是獨一無二的!
圖4:各大洲乘用車銷量變化
我們來看看代表生活水平提高的乘用車市場在21世紀的變化又是什么樣的?
各大洲乘用車銷量的變化情況與汽車銷量基本一致:
歐洲和北美成熟市場銷量減少,亞太地區大幅增長,中南美洲僅有小幅增長,非洲則基本不變。
從2005年到2022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增加了1208萬輛,從4541萬輛增長至5749萬輛。
歐洲和北美的發達國家早已渡過了乘用車普及的階段,乘用車銷量在21世紀出現一定幅度的減少是可以理解的。
亞太地區乘用車銷量增長不僅完全彌補了歐洲和北美減少的銷量,而且使全球乘用銷量增加了1000多萬輛。
相比之下,中南美洲在此期間的乘用車銷量僅有小幅增長,而非洲更是幾乎沒有增長。
世界各地區乘用車銷量增長的差距代表了生活水平改善的程度,從乘用車銷量的增長來看:
亞太地區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最大;
中南美洲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不大,而非洲則基本沒有改變。
圖5:主要發展中國家乘用車銷量變化
在我們選出的主要發展中國家樣本中,各國汽車銷量在2005~2022年之間的變化差距同樣十分巨大!
在2005~2022年這段時間里:
中國乘用車銷量增加了1959萬輛,在所有發展中大國里名列第一。中國乘用車在此期間的增長幅度,都超過了歐盟和美國的乘用車銷量規模。
印度乘用車銷量增加了269萬輛名列第二;
除了中國和印度,其它發展中國家在此期間乘用車銷量的通常只增加幾十萬輛,墨西哥的乘用車銷量甚至出現了下降。
不論是人口規模超過1億的巴西和印尼,還是人口規模接近1億的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這些國家的乘用車銷量在2005~2022年間只增長了十幾萬輛,實際上基本沒什么變化。
這些國家乘用車銷量的增幅說明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在過去僅二十年里改善的幅度并不大,大部分居民仍然買不起乘用車,汽車還沒有進入到普及階段。
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乘用車銷量的增長速度能夠與中國媲美,中國的增長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乘用車銷量的增長不僅是整體規模上的增長,即使考慮到人口規模,中國乘用車銷量的增長速度也是獨一無二的。
圖6:主要國家乘用車銷量對比
2022年中國的乘用車銷量是2356萬輛,是全球乘用車銷量最多的國家。
美國當年的乘用車銷量是655萬輛,比中國少1701萬輛;歐盟27國的汽車銷量是1130萬輛,比中國少1226萬輛。
美國乘用車銷量在汽車銷量中的比例顯著低于其它國家,主要原因是美國市場皮卡的銷量極大,而皮卡被歸類到商用車中。
在乘用車銷量的絕對規模上,中國超過了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
中國乘用車市場的規模達到世界第一,打破了發達國家對全球乘用車市場的壟斷。
印度乘用車市場的擴大同樣十分亮眼,但是印度無法改變發達國家壟斷乘用車市場的格局。
印度的經濟增長同樣十分亮眼,如果沒有中國那么印度就是發展得最好的國家。
但是印度和中國發展的差距始終差了一個數量級:中國可以改變全球市場的格局,而印度卻沒有這個能力。
印度最多只能做到與部分發達國家平起平坐,而這還主要是依靠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印度在人均水平上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數量級的差距。
中國的發展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中國不僅在總量上能夠超過發達國家,而且在人均水平上也能接近發達國家。
三、中國乘用車銷量在人均水平上的增長也是獨一無二的
圖7:2005年主要發展中國家每萬人乘用車銷量
2005年,中國的乘用車銷量是397萬輛,平均每一萬人的銷量是30輛。
中國的人均乘用車銷量水平不到拉美巴西和墨西哥的一半,更是遠遠低于東南亞四小虎的馬來西亞。
不過中國人均乘用車銷量水平還是要高于印度、印尼和越南等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遠遠好于這些國家的。
2005年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到2000美元,同期巴西的人均GDP已經接近5000美元,墨西哥的人均GDP更是高達8304美元。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四小虎”之一,經濟發展表現在東南亞國家里保持領先,2005年馬來西亞的人均GDP是5679美元,是東南亞主要國家中最高的。
圖8:2022年主要發展中國家每萬人乘用車銷量
2022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長至2356萬輛,平均每一萬人的銷量是167輛。
2022年,中國人均乘用車銷量在主要發展中大國里已經位居第一,不僅超過了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大國,也超過了馬來西亞這種經濟表現優異的小國。
即使是石油資源國沙特的人均乘用車銷量水平也低于中國,而沙特的人均GDP是中國的兩倍以上,這說明了僅僅靠資源是無法實現共同富裕的。
圖9:2005~2022年主要發展中國家每萬人乘用車銷量變化
中國人均乘用車銷量水平的增量是主要發展中國家里最多的,從2005~2022年中國每萬人乘用車銷量增加了136輛。
在此期間,其它主要發展中國家每萬人乘用車銷量不過增加了一二十輛,全部都不到中國的五分之一。
如果以乘用車銷量為參照標準,不論是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還是歐洲的土耳其,還是東南亞“四小龍”,這些國家國民的生活水平在過去二十年里改善的幅度并不大。
只有中國的人均乘用車銷量出現了顯著的增長,中國人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在全世界并不是普遍現象,是全世界的特例。
圖10:2022年主要國家每萬人乘用車銷量
中國的人均乘用車銷量不僅增長速度是主要發展中國家里最快的,而且中國人均乘用車銷量的絕對水平已經接近了發達國家。
2022年中國每萬人乘用車銷量是167輛,同年歐洲發達國家每萬人乘用車銷量的水平是250輛左右,美國每萬人乘用車銷量是197輛。
雖然中國的人均乘用車銷量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這個差距已經是可以看得見的差距了,不再像2005年那樣遙不可及。
2005年中國每萬人乘用車銷量只有30輛,不到歐美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
正是有了最近這二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在汽車消費上才能逐步追上歐美發達國家。
四、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獨一無二的。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經濟大部分時間都保持了高速增長。
正是因為中國經濟保持了長時間的快速增長,中國不僅很多經濟總量指標超過了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大多數國家,而且在人均指標上也超過了很多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
2024年中國人均GDP達13445美元,距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14005美元僅差4%,中國即將跨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中國的人均汽車銷量水平已經超過了全世界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是巴西墨西哥這些南美國家,也包括經濟表現優異的東南亞“四小虎”。
中國在汽車銷售總量上早已超過了歐美發達國家,在人均指標上跟歐美發達國家也不再有數量級的差距。
中國擁有14億的人口,人口規模相當于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總和。中國能在人均指標上極大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是極其巨大的成就!
二戰后至今,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只有日本和韓國兩個國家依靠工業化成為發達國家,中國即將成為第三個。
中國的人口規模是日本和韓國的10倍以上,讓如此多的人口擺脫貧困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中國做到了。
中國的發展不僅在全世界是特例,在歷史上也是特例——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多的發展成果。
經濟不是自然而然就會增長的,需要長期的艱苦奮斗。
非洲和拉美國家的自然條件如此優越,但是卻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起來,根源主要在于這些國家完全沒有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經濟發展完全隨波逐流。
落后國家經濟發展的難度其實更高,不僅需要學習和掌握工業技術,而且需要直面發達國家的競爭和阻攔。
圖11:中國高端車型的突破
中國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在于中國有能力沖破發達國家的重重阻擾,掌握技術并于發達國家競爭。
中國的乘用車產業基本上是改革開放后才發展起來的,在發展初期主要依靠合資企業和引進技術,以奇瑞、比亞迪、吉利為代表的自主汽車品牌大多是2000年后才開始建立。
雖然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時間晚,技術基礎也遠不如國際汽車企業,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于發展壯大起來了。
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一直到2023年才首次超過50%,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終于有能力與國際汽車企業同場競技。
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躋身中等收入國家,但是在過去二十多年基本沒有什么大的發展。
為什么這些國家會一直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根源就在于這些國家基本沒有掌握技術,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和技術輸出。
巴西、墨西哥和泰國的汽車產量也有上百萬輛,但這些汽車產量是哪些企業貢獻的,這些國家有能力創建自主品牌嗎?
基本沒有,這些國家的汽車產量是大眾、豐田、通用等國際汽車企業在本地的工廠生產的。
為什么這些國家無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這就是根源。
中國不會遇到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跟巴西、墨西哥等國家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汽車企業已經吹響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號角。
我們將見證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的擴張,見證中國汽車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