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國人壽壽險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國壽”)迎來一位特殊的“歸隊者”——營銷員葉小桂。此前,她因在地鐵扶手電梯上英勇救下一名四歲幼童而手臂多處骨折,經過數月治療后正式回歸崗位。4月15日,深圳國壽蛇口支公司舉行簡短而隆重的表彰儀式,致敬這位用行動詮釋“成己為人、成人達己”企業文化的“平民英雄”。
電梯險情突發:千鈞一發之際的本能抉擇
回憶起去年中秋前夕的驚險一幕,葉小桂仍歷歷在目。9月8日下午4時,她在地鐵口乘坐下行電梯時,突然聽見上方傳來慌亂的呼喊。“當時我正在接電話,抬頭就看見一個小孩從電梯臺階上滾落,像個‘小皮球’一樣翻滾而下。”她描述道,孩子的外婆在電梯高處焦急奔走,卻因扶手電梯快速運行無法及時靠近,而周圍行人稀少,現場陷入“真空時刻”。
千鈞一發之際,葉小桂逆著電梯運行方向向上奔跑,在孩子即將滾落至電梯尾部時果斷抱住他。“抱住孩子的瞬間,我被電梯的沖擊力帶得踉蹌倒地,右手臂狠狠磕在金屬臺階上。”她回憶,電梯仍在高速下行,將她的身體推向扶梯末端的鋸齒狀防護板,劇烈的疼痛讓她無法站起,只能緊緊護住懷中的孩子,直至幾分鐘后一名路過乘客按下急停按鈕。
經醫院診斷,葉小桂右手臂骨頭粉碎性骨折,經歷5個多小時手術,體內植入的四塊鋼板需兩年后才能取出。但她始終慶幸:“孩子毫發無損,這比什么都重要。” 面對“為何能在危急時刻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的追問,葉小桂坦言:“救人是本能,更是刻在骨子里的習慣。”
善行非偶然:二十年職業堅守與十年義工精神的共振
作為擁有20年保險從業經歷的“老兵”,她始終將守護生命安全的職業使命融入日常生活——過去十年間,她累計參與義工服務超1500小時,社區幫扶、助老助殘現場總能見到她的身影。“做善事不是‘額外付出’,而是‘舉手之勞’。”她笑言,自己的家庭因善意而充滿溫暖,客戶也因真誠相待成為摯友,此次住院期間,多位客戶自發前往探望,讓她堅信“愛會循環”。
談及保險職業使命,葉小桂的理解樸實而深刻:“我們平時賣的是保單,本質上守護的是生命與希望。”回歸崗位首日,她在上班路上為一位盲人指引地鐵出口。保險從業者的責任,不該局限于簽單時的承諾,更要體現在生活中對每一個“陌生人”的善意里。
傷痛與榮譽:讓善意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住院期間,葉小桂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右手臂的鋼板讓她無法自理,不得不聘請護工照料起居;術后康復訓練的疼痛,曾讓這位堅強的“60后”數次落淚。但她從未動搖:“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沖上去。我從未后悔。”
她的善舉也收獲了社會溫暖回應:獲救兒童一家帶著錦旗來到病房,向葉小桂表達感激之情;蛇口支公司第一時間前往慰問,送來鮮花與果籃;回歸崗位時,同事們用掌聲迎接這位“身邊的英雄”。面對公司表彰,葉小桂顯得格外謙遜:“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而是所有心懷善意的國壽人的縮影。”她希望通過自身經歷傳遞信念:善意不分大小,日常生活中為老人按一次電梯、為迷途者指一次路,都是溫暖社會的正能量傳遞。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終將匯聚成守護他人的強大力量,讓城市充滿溫情。
從個體善舉到集體守護:國壽精神點亮守護之光
葉小桂逆梯救人的身影,是中國人壽“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理念的鮮活縮影。這份深植血脈的責任擔當,是無數國壽人日復一日傳遞的安心——在保單中精準預判風險,在公益中播撒溫暖,在危急時挺身而出。這種精神早已超越地域界限,從特區深圳到雪域高原,從都市樓宇到田間地頭,化作中國人壽守護億萬家庭的堅實臂膀。作為金融央企,中國人壽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將‘守護萬家燈火’的初心,書寫成一場永不停歇的接力。
如今,重新穿上職業裝的葉小桂,右臂的鋼板仍在提醒著那場驚心動魄的救援,但她的笑容依然溫暖如初。正如她在回歸發言中所說:“保險是傳遞保障的事業,而善意是永不失效的‘保單’。我愿做一顆‘善意的種子’,讓更多人相信,這個世界總有人在默默守護著你。”
這,或許就是一位普通國壽營銷員,用行動寫下的最動人的“品牌宣言”。
(文:魏楚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