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賀泓源、實習生譚伊亭 北京報道
眼前的尚琳琳非常淡定。
她是華強方特執行總裁、方特動漫總經理、《熊出沒》總制片。鑒于電影市場的激烈變化,尚琳琳的這種淡然顯得有些奢侈。
背后,有著基本面支撐。
“熊出沒”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十一部了,總票房超過85億元,第十二部正在推進中。如此規模的系列電影,在國內堪稱唯一。從衍生品打造來看,《熊出沒》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但不能回避的是,電影市場正在走向更殘酷的兩極分化。《哪吒》火爆之下,在今年清明檔,票房同比下滑55.1%,檔期內沒有爆款。
另外,華強方特的主要營收來源樂園業務處于波動狀態。財報顯示,2024年,華強方特主題公園的營收同比減少3.06%至56.53億元。當期,在《熊出沒· 逆轉時空》超20億元票房等利好下,華強方特營收同比增長3.62%至69.1億元。
此外,包括愛奇藝、光線傳媒在內的娛樂巨頭,均宣布進軍主題樂園市場。這或許會給華強方特相關業務帶來壓力。
市場變局下,帶有文化性質的科技公司華強方特去向何方?2025年4月,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行期間,尚琳琳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獨家專訪。
《21世紀》:電影市場走向更顯著的兩極分化,這對《熊出沒》的項目節奏有影響嗎?
尚琳琳:我們沒有過多考慮這樣的問題。
更多考慮是,《熊出沒》馬上就要迎來第十二部了,其實壓力越來越大。難點在于,怎么樣去不斷地創新和突破,主角還能怎么成長,故事類型還有哪些創新?
此外,看《熊出沒》的孩子長大了。《熊出沒》原來更多是由一個兒童IP成長起來的,所以更多關注的是兒童和家長群。這幾年,《熊出沒》的觀影群體里,完全不帶孩子的成年觀眾比例在逐年上升。這一方面是因為熊出沒電影的質量逐年提升,得到了不少青年觀眾的認可,當然另一方面也是一部分看《熊出沒》的觀眾長大了。
越來越多的成年觀眾,也對《熊出沒》提出了更高的一些要求。像我們內部,今年《熊出沒·重啟未來》上映之后,也做了很多的一些復盤和討論,下一步的電影和今后的電影會更多關注一些成年觀眾的視角,去跟成年觀眾去做一些鏈接和共情。
《21世紀》:《熊出沒》核心受眾究竟是跟該IP一起長大的觀眾,還是新的適齡小朋友?
尚琳琳:我們一直立足的是合家歡。
當然,兒童關注和成人關注會有一些矛盾,就要看題材和故事的選擇是否可以兼顧。像迪士尼動畫也專注于合家歡。
我們的定位一直都沒有變。所以不會為了兒童,就完全不管長大的這批熊粉。也不會只專注這批成年觀眾,以后的兒童觀眾我們全不要了。
我們一直希望的是我們可以兼顧兩個群體,做面對全年齡觀眾的合家歡電影。這幾年的市場調研也驗證了這一點,75%以上的觀眾認為《熊出沒》電影是適合全年齡觀眾觀影的。
《21世紀》:隨著市場走向兩極分化,對于新的《熊出沒》大電影,投資是否會變多?
尚琳琳:會。
創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故事開發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觀眾的欣賞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如果不進步,就落伍。我們每年的視效質量也在不斷地提升。
視效和故事都會有更多投資。
《21世紀》:宣發成本會有變化嗎?
尚琳琳:春節檔打得越來越激烈了,所以成本還是會有一些上漲的。這取決于說到底有多少項目殺入春季檔。
《21世紀》:《熊出沒》會考慮做微短劇嗎?
尚琳琳:我們會開發新的IP來做,不會用《熊出沒》。《熊出沒》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形式。
因為《熊出沒》的特色是幽默搞笑接地氣,但微短劇更強調劇情的連續性,甚至很多的懸疑和反轉。所以還是希望會利用一些新內容和新IP去探索這一賽道。
《21世紀》:《熊出沒》有新的內容載體嗎?
尚琳琳:最近在探索VR大空間,這也是華強方特正在打造的一個產業板塊。
目前在方特的VR 大空間《南極探秘》已經在十幾家方特樂園落地,后續會逐漸的會走出方特公園,并且也會有更多的不同內容。VR大空間我們可以做整體項目的創意開發、內容的制作、多種交互和互動打造360度沉浸式的觀賞體驗。
《21世紀》:《熊出沒》IP變現還有哪些空間?
尚琳琳:我們IP開發做得非常早,有自己的系統化版權運營團隊。
現在的后續衍生品,實現包括食品、飲料、文具、玩具、服裝二十多大類全覆蓋,上市產品3000多種。不光《熊出沒》《趙琳的探險日記》等自有的IP,我們跟國外合作的《奇跡少女》等合作IP也做了大量的后續衍生開發。
我們應該算是在海外市場走得比較早,也走得比較好的一家企業。目前,項目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種語言,我們的動畫電影也全部翻譯成本地語言,內容也會適度做本地化調整。這些都是真正給當地的主流觀眾去看的。方特的動漫作品已經進入了迪士尼、奈飛等主流媒體頻道,在全球70多個國家的影院持續上映,在德國、英國等地都創造了中國電影當地最大的發行規模。此外我們也在幫助更多的一些國內的電影走出去,像《風語咒》《濟公之降龍降世》等作品,在華強方特海外渠道的助力下已經發行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1世紀》:市場激烈變化下,華強方特對于新IP打造節奏有變化嗎?
尚琳琳:對我們來講沒有影響,我們仍然在開發一些新的IP。
我們正在培育和開發全新國潮3D 動畫電影《英歌》。我們還有一些新的劇集在開發,《趙琳的探險日記》《龍與蕭逍》等新的IP都在推進。
《21世紀》:隨著市場變化,會刻意控制新IP數量嗎?
尚琳琳:現在還沒有去做縮減。因為華強方特本身的產業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康,還是希望把想要開發的IP都全力開發好。
《21世紀》:如何看待2024年華強方特主題樂園收入下滑?
尚琳琳:主要受到宏觀經濟影響。游客的數量是上去了,但是單個游客的消費額少了。海外市場其實也面臨類似問題。
《21世紀》:有新的電影公司,乃至內容平臺都在進軍主題樂園市場。這會給華強方特帶來壓力嗎?
尚琳琳:文旅其實是一個很專業的行業。就像我們做影視一樣,文旅尤其像主題公園這樣的一個行業,其實涉及的技術、專利,方方面面其實是很復雜的。例如主題公園我們涉及的專業就有幾百個,既要懂藝術,也要懂技術,里面有大量的像機械制造、自動控制、特種設備、特種車輛、建筑設計、工程設計這樣一系列復雜的問題。
不是說想做,或者單純有IP,就可以做得好。
《21世紀》:有一些頭部公司會覺得,從外部挖人可以很快解決所謂專業壁壘問題。你怎么看?
尚琳琳:我們的壁壘不在于只是簡單的有人,它涉及各種體系協同。這都是需要時間、包括經驗的積累的。專業化的事情建議還是交給專業化的公司去合作,包括IP的資源共同去打造可能會更好。
大家都在談實景化娛樂,都在談影視的落地。但是,如果落地的不是一個好的項目,或者不能很好還原IP的內容并且和落地項目的設備和技術充分結合,那游客就會不滿,它可能就是對IP的一個消耗。
《21世紀》:近期有員工被其他公司挖走嗎?
尚琳琳:目前感覺到還好。對方特來說,我們一直是被挖角的對象。但做這個行業還是需要比較體系和專業化的一些公司,而且還要沉得下心來去做研發和培育。我們也有很多同事走了之后又要回來。
《21世紀》:現在市場環境下,主題樂園還會繼續擴張嗎?
尚琳琳:原有的公園肯定會更好地去做運營,新的項目仍然去拓展。但是有不同的類型,現在也會做相對規模小一些的主題公園項目。
《21世紀》:如何定位華強方特?
尚琳琳:我們是一家文化加科技的企業。方特的根子是技術企業。方特所有的這些游樂園的設備,都是自主開發的,有自己的創意院、研究院和設計院,有自己的制造工廠,有各種特種設備的制造資質。這些讓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技術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