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劍鋒,1997年7月入警
2003年起扎根痕跡比對崗位22年
累計比對超10萬枚痕跡
鎖定6000余條關鍵線索
助力破獲千余起案件
覃劍鋒在閱讀案卷。
榮膺
廣西公安榜樣人物、全區優秀人民警察、
全區模范人民警察等稱號
分別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
"比對出來了!"——這句暗號他喊了6000次
在陸川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刑事技術室副主任覃劍鋒是大家的“好幫手”,每當案件陷入僵局時,他的一句“比對出來了”總能讓大家歡呼雀躍。
2024年10月3日上午9時許,陸川縣公安局刑偵大隊的小林突然接到任務通知:轄區古城鎮八角村發生一起入室盜竊案,請前往現場勘查。
在現場,小林成功提取到一個關鍵痕跡。
“受害者家中雖然有監控設備,但錄像保存期短,已經被后面的記錄覆蓋,且家屬報案不及時,應盡快進行痕跡比對。”大家一致研判,并決定讓覃劍鋒攻關。
“鋒哥忙了一上午,讓他歇會兒吧。”下午2時,同事小林將痕跡發至覃劍鋒工作賬號。
不料5分鐘后,覃劍鋒已沖進辦公室:“必須搶在數據失效前!”經過1小時高強度比對,他成功鎖定嫌疑人特征。
五天后,四名跨省流竄作案的盜賊落網,20萬元財物完璧歸趙。失主領回失物時直呼:“民警神了!”
據統計,從事痕跡比對工作22年來,覃劍鋒共檢驗比對出6000多個痕跡。這意味著,經過他眼睛的各種痕跡不下10萬個。他形容痕跡比對如同“讓啞巴證人開口”——每一個微小紋路都可能關聯著正義的答案。
"撿漏"比對法:從"磨"同行到"斗"高科技輔助
“比對技術從光靠肉眼篩查,到現在的借用高科技輔助,需要學習各種新技能。鋒哥硬是一步都沒落下,太難得了。”覃劍鋒學習的毅力和精神讓年輕同事敬佩。
以前,比對資源稀缺,覃劍鋒就想方設法給自己的“倉庫”“補料”。為了增加比對“原材料”,他到處“磨”同行。
就這樣,他將龐大的比對資源通過“粗讀”再到“精讀”再到“刻錄”,將自己大腦整合成存儲比對資源的“數據庫”,最終形成一套獨特的工作方法——“撿漏”比對法。得益于這一方法,他的痕跡比中率逐年上升。
近年來,隨著“智慧”警務的廣泛應用,覃劍鋒也面臨新的挑戰。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痕跡比對技術,覃劍鋒主動“迎戰”,學習“智慧”警務新科技。他每天瞇起眼睛,仔細研究軟件的新功能,不厭其煩地點擊每一個菜單按鈕,一步步嘗試。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如今的覃劍鋒已能游刃有余地駕馭新系統,并將新系統運用得爐火純青。2024年,他運用新系統,比中330個痕跡。
2021年和2022年,覃劍鋒憑著過硬的技術,在全區刑偵部門痕跡破案會戰中連續兩年勇奪桂冠。2023年,他又拿下全區第二名。
熊貓眼英雄:讓"啞巴證人"說話
2024年12月,山區通信基站5臺空調外機被盜。現場僅存一枚缺損痕跡,且被盜時間跨度達數月。
“再模糊的痕跡也是密碼!”那些天,覃劍鋒將這個“方寸”大小的痕跡放大數倍,反復進行360度的軌跡分析。
“他眼睛腫得像熊貓,還在念叨角度偏差0.1毫米的影響。”辦案民警回憶。最終,憑借著超常的毅力和對細節的敏銳洞察,覃劍鋒終于鎖定了關鍵線索,鎖定慣犯團伙,避免價值百萬元的基站設備遭殃。
走進“覃劍鋒工作室”,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痕跡令人眩暈。這些被年輕偵查員稱為“天書”的圖案,卻是他守護平安的密鑰。“每個紋路組合都是獨家‘方言’,聽懂就能破案。”他笑稱。
22年來,他培養出多名技術骨干,面對“廣西公安榜樣人物”榮譽,他仍堅持:“我只是給破案搭把手,真沒什么可說的。”
電腦前,覃劍鋒正比對新痕跡
屏幕藍光映著他鬢角白發
那些被放大的紋路里
藏著比語言更鏗鏘的答案
所謂傳奇,不過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來源:廣西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