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2026財年國防預算可能將首次達到1萬億美元,用于“提升殺傷力和戰備能力”。請問對此有何評論?張曉剛表示關注到有關報道。美國天價軍費再次暴露了美方迷信武力、嗜戰成癮的本性。美國政府已是負債累累,卻把收割他國的不義之財大量投入到制造武器裝備上。中方希望美方從霸權迷思中早點清醒過來,真正認識到窮兵黷武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只會給美國和世界人民帶來痛苦災難。
這與特朗普此前要削減聯邦政府開支的態度截然相反。特朗普讓馬斯克掌管政府效率部,是為了削減開支,解決美債問題。雖然第一刀被砍在美國國際開發署身上,但五角大樓也在削減開支的范疇,并且預計每年將削減五角大樓8%的經費,每年遞減持續5年。但在兩個多月后,特朗普的態度就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美國國防經費開支不僅沒有減少,相較于前一年還增長12%。這說明美國在軍事上要有大動作了。這一背景是特朗普對中國“關稅勒索”未能達成目標,因此特朗此舉的目標非常明確。
特朗普(資料圖)
可以肯定的一點,特朗普這么大張旗鼓的增加軍費預算,顯然是有他的戰略考量的。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在快速重建美國軍隊”,將“明智”使用每一塊錢,用于提升“殺傷力和戰備能力”。不久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參謀部主任博伊爾在闡述美國海軍未來發展愿景的時候,就透露了一個消息,稱美國國防部正在著手調整美軍聯合部隊在“未來戰爭”中的訓練模式,摒棄以往各軍種“各自為戰、分頭訓練”的傳統做法,轉而開展“跨大規模戰場空間的一體化協同作戰演習”。
特朗普的1萬億國防費計劃遭到美國媒體的批評。美國“福布斯”網站刊發的題為“美國真需要1萬億美元五角大樓預算嗎?”的文章稱,五角大樓經常聲稱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并宣稱“只有在下一代武器的開發上超過中國,美國才能阻止中國的侵略行動,或者在與中國的戰爭中獲勝”。但報道強調,建造更多的核武器、戰斗艦艇或成本高昂但未經驗證的導彈防御系統,對解決美國最緊迫的安全挑戰無濟于事。“事實上,這樣做很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特朗普(資料圖)
按照美國方面的說法,在這1萬億美元預算中,至少3000億美元將用于航母艦隊升級,目標是應對中國崛起與中東亂局,維持美國的霸權。但諷刺的是,F-35戰機交付延期十多個月,福特級航母電磁彈射故障頻發,大量的軍工零部件被外包給他國企業,就連五角大樓都承認“資金難以轉化為實際戰力”。與此同時,特朗普的這場“軍費狂歡”,背后是尖銳的社會矛盾。美國國會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曾指責,美國仍有50萬無家可歸者,大量兒童面臨饑餓,老人付不起取暖費,萬億美元軍費已成軍工復合體牟利工具。
此外,特朗普的軍事豪賭還面臨著地緣政治的多重考驗。在烏克蘭,每月30億美元的軍援已成填不滿的無底洞。在中東,伊朗與沙特的"世紀和解"正在動搖石油美元根基。在亞太,解放軍常態化的環島演習已形成實質封鎖。三線作戰的困局下,萬億美元軍費到底是強心針還是催命符,恐怕白宮自己都算不清這筆賬。特朗普團隊的算盤其實很清楚:通過關稅戰收割全球財富,再用軍火訂單反哺國內資本。這種"左手收錢右手花錢"的把戲,本質上是在透支美元信用最后的家底。
特朗普(資料圖)
這個1萬億美元的預算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是美國國家戰略的轉向標,是世界和平局勢的晴雨表。它標志著美國正從“維穩之國”徹底轉型為“擴張之國”,從“制度輸出者”淪為“威脅制造者”。這個數字后面藏著的,不只是導彈的數量和艦艇的噸位,更是全球人民將要承擔的恐懼、對抗與沖突。如果說過去幾十年美國仍能以“自由世界領導者”的名義為自己的霸權涂上一層道德光環,那么現在的特朗普,正在親手撕下這最后一層偽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