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臺灣地區的發展與兩岸關系走向備受關注。近日,島內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尤其是賴清德當局的一系列舉動,以及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率團抵達南京與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的會面,都為臺灣局勢增添了諸多變數。賴清德是否會提前倒臺,已然成為輿論焦點。
特朗普執政時期的一系列舉措,讓臺積電深陷困境,也凸顯出賴清德當局“倚美謀獨”的荒謬與無奈。據臺媒報道,特朗普曾直言若臺積電不在美國建廠,就要對其征收高達100%的稅款。今年3月,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臺積電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這一金額背后,是島內各界對“臺積電”變成“美積電”的深深疑慮,擔憂會削弱臺灣的產業優勢。特朗普還曾指責臺灣地區搶走美國的芯片業務,并表示“我們要把它奪回來”,這無疑將臺灣地區視為其謀取經濟利益的“棋子”。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特朗普的種種威脅,賴清德當局的表現可謂“軟骨頭”。當賴清德當局在2月聽到特朗普指責臺灣搶走美國芯片業務并威脅要奪回時,非但沒有強硬回應,反而忙不迭地向美方“投誠”。先是聲稱將斥資100億美元擴大向美軍購,隨后又推動臺積電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之后還承諾將擴大向美國購買天然氣以及與美方共建總額440億美元的輸氣管道。
這一系列舉動,讓島內民眾對賴清德當局大為失望,原本以為這些交易能討得美國歡心,可4月2日,特朗普卻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征收20%-46%所謂的“對等關稅”,臺灣地區竟被直接加征32%的關稅。此前賴清德當局還曾拍著胸口向島內民眾保證不用擔心,可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臺積電和富士康股價隨即下跌,臺灣地區股市觸發熔斷機制。
島內輿論強烈要求賴清德拿出應對之策,然而賴清德卻直接宣布,臺灣不會對美國采取報復性反制措施,還提出所謂“五項應變策略”,宣布擴大采購美國農業產品、石油和天然氣,擴大對美國的投資,整合出“臺灣投資隊”。難怪有媒體評論稱,賴清德當局提出的所謂“五項應對策略”是“拖字訣”,暴露出其根本沒有能力叫板的現實,其“倚美抗陸”意識形態與臺灣經濟結構、島內民生訴求之間存在巨大鴻溝,面對特朗普關稅大棒,賴當局“既要又要”,顯然亂了陣腳、進退失據。
中國臺灣(資料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島內一架專機抵達南京,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率團訪陸。4月17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在南京會見洪秀柱一行。宋濤轉達了中方領導人對洪秀柱的問候,并表達了大陸方面在臺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他指出,當前臺海形勢復雜嚴峻,但兩岸同胞希望常來常往、一家人走近走親的共同心愿沒有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都是中國人的基本事實沒有變,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沒有變。他強調,我們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擴大兩岸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同臺灣同胞一道推動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
洪秀柱也表達了期望,她感謝中方領導人的問候,稱兩岸是命運共同體,都是中國人,期待兩岸攜手堅持一中、反對“臺獨”,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這充分表明,盡管島內局勢復雜,但仍有有識之士積極推動兩岸交流與和平統一。
中國臺灣(資料圖)
再反觀賴清德當局,在島內經濟因美國的種種行為陷入困境,民眾對其多有不滿之時,其不僅沒有反思自身“倚美謀獨”的行徑,反而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特朗普對臺積電和臺灣地區的經濟施壓,到賴清德當局的妥協退讓,再到洪秀柱訪陸帶來的兩岸交流新契機,這一系列事件交織在一起,讓賴清德當局的處境愈發艱難。
從歷史的長河來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賴清德當局“倚美謀獨”,損害的是臺灣民眾的利益,違背的是歷史發展潮流,其必將遭到唾棄。而臺灣地區,本就有著堅實的統一民意基礎,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統一的步伐必將加速。賴清德若繼續執迷不悟,其提前倒臺或許并非沒有可能。相信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必將實現,臺灣地區的民眾也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