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政府磨刀霍霍、準備對中國船舶揮舞制裁大棒之際,外媒曝光的一組大連造船廠照片,卻讓華盛頓的鷹派政客們集體失聲。
照片上,6艘鋼鐵巨艦如同出鞘利劍般一字排開——4艘055型萬噸大驅與2艘052D改進型驅逐艦正同步建造。
那么,美國震驚的原因是什么呢?為何不尋常呢?
美國造船業衰落與戰略焦慮
當美國專家通過衛星圖像反復確認大連造船廠的實況照片時,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國船塢里竟然有6艘軍艦同時在造。
這樣的建造規模意味著什么?這相當于中國一個船塢的產能就能抵上美國海軍整整三年的造艦量!
細看這張照片,其中有2艘055型驅逐艦的艦體已經完成合攏,建造進度比美國正在建造的"伯克III"驅逐艦還要快11個月。
更令人震驚的是,船塢上方赫然矗立著4臺巨型龍門吊,每一臺的起重能力都達到美國最大船廠的2.5倍。
這組照片傳到白宮后,立即引發了連夜緊急會議。
會上有人拿出五角大樓去年的一份秘密報告《中國造船業正以"下餃子"速度重構全球海權格局》。
現在看來,這份報告中對中國的評估還是太保守了。
美國現在造船業的情況的確特別糟糕,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都不行了。
以前二戰的時候美國造船特別厲害,現在民用造船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連 0.1% 都不到,商船隊規模跟二戰時比縮減了 93%。
以前有 1.5 萬艘遠洋商船,現在只剩下 80 艘,大部分商船都是買外國造的,自己基本不造了。
軍艦方面更慘,造一艘航母得花 11 年,成本是中國的 6 倍,貴得離譜。
而且造船廠的工人年紀都很大,平均 55 歲,年輕人不愿意學這行,每年焊接專業畢業的才 200 人不到,技術斷層很嚴重。
更尷尬的是,美國現在連航母維修都得靠韓國、日本,2024 年一整年就造了 6 艘一千噸級的小船,跟中國比差遠了。
從國家安全角度看問題更大,美國 80% 的進口貨物都靠外國船運輸,連 90% 的集裝箱都是中國生產的。
美國現在出口液化天然氣,結果運輸船大部分都是中國和韓國造的,自己根本沒能力造大型 LNG 船。
雖然美國有《瓊斯法案》規定國內運輸必須用美國船。
但本土造船廠太少,導致運輸成本比國際市場高 4 倍,平時運貨貴就算了,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比如能源危機或者沖突,連調船都困難,暴露了供應鏈的脆弱。
特朗普政府的打壓政策與矛盾
特朗普政府為了所謂 “振興美國造船業”,想出了好幾招針對中國的辦法,但結果不僅沒傷到中國,反而把美國自己的企業和老百姓坑慘了。
首先是在經濟上動手,規定中國船舶每次??棵绹劭?,都要額外交 150 萬美元的費用,而且未來三年每年還要漲價。
這對靠跑中美航線吃飯的中小型航運公司來說簡直是災難,一艘船一個月要是跑兩趟美國,一年光附加費就得幾千萬。
很多公司根本負擔不起,只能被迫放棄美國航線,改去別的地方運貨。
然后是搞貿易保護,出臺政策要求中美貿易中至少 10% 的貨物必須用美國船運輸。
但美國現在哪有足夠的本土商船呢?
本來美國的遠洋商船就只剩 80 艘,而且美國造的船又貴又慢,成本是中國船的好幾倍。
運一船貨物,中國船運費 10 萬美元,美國船就得 50 萬。
這就讓美國的農產品出口商倒了大霉,他們本來利潤就薄。
現在為了符合規定,要么多花幾倍的錢租美國船,成本直接暴漲 200%。
要么就只能減少對中國的出口,很多小公司直呼撐不下去,甚至有人說要去國會抗議。
在政治上,特朗普政府還玩起了老一套,天天炒作中國造船業威脅美國,把中國說成是搶走美國工人飯碗的兇手。
尤其在那些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靠這種說法拉攏選民,說什么保護美國造船廠就是保護你們的工作。
這些政策很快就顯現出副作用了。
首先是供應鏈出問題、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倒霉不說,美國的盟友也開始離心離德。
韓國和日本看到美國打壓中國造船業,趁機搶生意,2024 年上半年韓國造船廠拿到的中國訂單比以前漲了 60%。
歐洲一些國家的造船廠也在爭取承接原本走美國航線的貨物,等于美國親手把生意推給了盟友,自己還落下個 “不講道理” 的名聲。
現在美國國內很多人都吐槽,特朗普政府這哪是振興產業,分明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造船業的崛起與實力展現
中國造船業這幾年發展得特別厲害,在全球造船市場里穩穩占據了主導地位。
2024 年的數據特別亮眼:全球新造好的船里,超過一半(55.7%)都是中國船廠造的。
像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輪等 14 種最常用的船型,中國的訂單量和產量都是全球第一,說一句 “包攬冠軍” 一點不為過。
以前高端船領域一直被韓國、日本壟斷。
像運輸液化天然氣的 LNG 船和能裝兩萬多個集裝箱的超大型貨輪,這些船技術要求極高,以前中國不太會造。
但現在不一樣了,2024 年中國拿到的這類高端船訂單占全球 38%,快趕上日韓兩家加起來的量了。
而且中國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造出來的船質量好、油耗低,連歐洲一些老牌航運公司都開始大量訂購中國船。
軍工制造能力更是讓人驚嘆。
大連造船廠的照片顯示,有 6 艘軍艦同時在建造,其中 4 艘是全球頂尖的 055 型驅逐艦,還有 2 艘改進型的 052D 驅逐艦。
055 驅逐艦戰斗力極強,一艘的作戰能力相當于中小型國家的一支艦隊。
中國一年能造的軍艦數量是美國的 5 倍,美國一年勉強造一兩艘萬噸級驅逐艦,中國船廠卻能像 “下餃子” 一樣批量生產。
更厲害的是,中國的船舶集團能同時造航母和民用的大型 LNG 船,民用技術和軍工技術相互促進。
比如造航母用到的高強度鋼材和焊接技術,也能用到民用船上,形成了良性循環。
說到造船長處,成本低和效率高是中國的兩大優勢。
同樣造一艘同類型的船,美國得花 3.3 億美元,中國只需要 6000 萬美元,成本還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
建造周期也大大縮短,以前造一艘船可能需要兩年,現在最快三個月就能完工,比美國快了近 6 倍。
這背后是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在支撐。
長三角 400 公里范圍內,聚集了全球 70% 的船舶配套企業。
大到發動機、鋼材,小到螺絲、涂料,全都能在周邊找到供應商,不用到處采購,省時省力又省錢。
結語
中美造船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兩種工業發展模式的比拼。
中國依靠完整的產業鏈、持續的技術創新,還有市場化的靈活機制,已經在各方面超過了美國。
而美國現在想靠搞保護主義那一套來挽回頹勢,其實只會適得其反 —— 反而可能讓自己的產業空心化更嚴重。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