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消息,加拿大選舉委員會當地時間29日凌晨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卡尼領導的加拿大自由黨贏得28日的聯邦眾議院選舉。
這意味著,自今年3月以來取代特魯多出任總理的卡尼,將坐穩權力寶座。
外界普遍認為,自由黨一改往日頹勢,上演絕地反擊,得益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神助攻”。這場選舉從本質上演變為一場“誰更適合對抗特朗普”的全民投票。
大選塵埃落定后,接下來的問題是,卡尼能否如自己所言,成為幫助加拿大度過危機的“最佳人選”?他又如何應對“特朗普2.0”帶來的最新考驗?
逆襲
此次大選是加拿大聯邦眾議院席位由原來的338席增至343席后的首次大選。自由黨需要獲得過半數的172個席位才能組建多數黨政府。
截至記者發稿時,自由黨在167個選區獲勝或領先,保守黨在145個選區獲勝或領先。目前尚不能確定自由黨能否鎖定172席,從而獲得多數黨政府地位。
加拿大的大選長期由兩個黨派唱主角——中左翼自由黨和右翼保守黨。最近五次大選中,保守黨勝選前兩次,后三次均為自由黨勝出。此次勝選標志著自由黨連續第四次奪魁。
勝利來之不易,也頗具“戲劇性”。
今年1月前總理特魯多辭職時,自由黨在民調中落后保守黨近20個百分點。但卡尼3月緊急接任總理后,采取強硬手段回擊特朗普政府,民調得以“閃電逆轉”。自由黨支持率在選前反超保守黨約4個百分點,并最終鎖定勝局。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員劉丹認為,自由黨勝選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特朗普因素。
在特朗普的經濟和主權威脅下,加拿大國內反美情緒高漲。關稅威脅和加美關系成為加拿大選民最關心的議題。“Elbows Up”(肘部向上,寓意反抗)成為加拿大時下最火的口號。
“直到加拿大選舉日當天,特朗普還在提‘第51個州’,給參選各黨送助攻。”劉丹說,雖然加拿大各黨派都在對美示強以爭取民意,但卡尼政府征收對美汽車對等關稅無疑被視為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擊行動,提振了選情。
加拿大皇家山大學政治學者洛里·威廉姆斯說,保守黨的巨大優勢被一口氣抹平,這是前所未有的,很大程度是由特朗普重返白宮推動的。
第二,卡尼本身也起到關鍵作用。
現年60歲的卡尼曾在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擔任行長(他也是首位擔任此職的非英籍人士),帶領加拿大較平穩地度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并努力穩定“脫歐”后的英國經濟。
劉丹認為,卡尼作為技術官僚,沒有復雜的政治背景,政壇“局外人”的身份令選民眼前一亮。卡尼的經濟專業背景更令人期待,選民希望這有助于提振國內經濟、抵御特朗普動蕩的貿易政策。
此外,最近卡尼也利用執政優勢,頒布了可圈可點的經濟政策,包括廢除特魯多不受歡迎的消費者碳稅。這些讓他提振了人氣。
第三,自由黨樹大根深。
自由黨有著加拿大“天然執政黨”之稱。在1896年至今的129年中,自由黨執政時間接近90年。它關注氣候變化等進步議題,在加拿大選民中比較加分,也確立了其在政治生態中的優勢和深厚影響力。
第四,保守黨棋差一著。
選舉中,保守黨雖然跟自由黨咬得很緊,但仍有一些因素拖累選情。例如,有輿論注意到,盡管保守黨黨首普瓦列夫爾最近幾天把矛頭對準特朗普,但曾一度回避如何應對特朗普的問題。他與特朗普、馬斯克等人的私交也可能成為一個劣勢。
挑戰
有評論指出,這是一場加拿大“史上最短、分量最重”的大選。
史上最短,是指卡尼出任總理9天之后便立即宣布提前大選,競選從3月24日開始至4月28日投票日,僅持續36天,剛剛符合加拿大選舉法規定的最低限度。
分量最重,自然是因為民眾對當局如何應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有著極高期待。
劉丹指出,在亂局下,加拿大選民更急迫地希望盡快結束國內政治不穩定狀態,給新政府留出時間應對經濟問題和“特朗普2.0”的沖擊。接下來卡尼將面臨內外多重挑戰。
對內,主要有三方面棘手問題。
一是自由黨的執政地位。
央視援引現有預測數據指出,自由黨恐難以突破172席的關鍵門檻。
劉丹說,在議席不過半的情況下,自由黨施政勢必需要小黨派支持。一個新情況是,自由黨曾經的政治伙伴新民主黨此次斬獲的議席有限。相比之下,魁北克人黨手中握有一定數量的議席,在今后可能發揮更大作用。
“在議席不過半情況下,自由黨可能需要與魁北克人黨達成交易,保證政策順利推行。后者在養老和福利政策上有自身訴求。”劉丹說。
如果自由黨所獲議席不過半,保守黨也會繼續對卡尼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但鑒于民眾厭倦政治斗爭,保守黨可能在反對聲音擴大或出現特定事件時,才會伺機發難。
二是經濟治理問題。
加元疲軟、房價飆升、增長“龜速”,以及外貿對美國的高度依賴,都成為加拿大經濟的隱患。
卡尼在競選綱領中開出藥方,包括消除國內貿易壁壘、建設跨省基礎設施,通過加快重大項目審批提升國際競爭力等。
劉丹認為,加拿大實現貿易多元化轉向耗時較長,因此會在國內經濟改革上下功夫,通過建立國內貿易走廊、打破貿易壁壘來尋求出路。
三是其他國內棘手問題。
國家治理并不僅限于經濟問題,在原住民問題、社會問題等非經濟事務的應對上,卡尼是否會因欠缺經驗而暴露短板,也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出路
對外,如何處理美加關系無疑是一個難題。
卡尼在發表的勝選演講中多次提到加拿大和美國的關系。他重申,加美傳統關系已結束,加拿大要減少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并提醒加拿大人注意與美國持續保持敵意所帶來的挑戰。
劉丹認為,美加關系難以回到從前。
從美國角度,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曾在貿易協定問題上施壓加拿大。在第二任期,特朗普可能追求從加拿大獲取更多利益,諸如能源和關鍵礦產的控制權或參與權。
從加拿大角度,它在嘗到了對美依賴引發的反噬后果,領教了美國以鄰為壑的霸道態度之后,會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推動務實外交迫在眉睫。
“但問題在于,長期以來加拿大比較重視意識形態外交和價值觀外交,很多國家被自然排除在所框定的范圍之外。”劉丹說。
例如,卡尼就任后的首次外訪,以“歐洲優先”代替“美國優先”實現破局外交,暫且沒有聚焦其他地區和國家。因此,今后加拿大“朋友圈”如何擴展,將成為外界觀察卡尼是否真心想推動務實外交的窗口。
“總的來說,加拿大短期內難以擺脫對美依賴,畢竟貿易依存度和安全依附性擺在那里,但外界還是會關注它如何一邊克服障礙,一邊尋求出路。”
在中加關系方面,劉丹認為,歷史上看自由黨相比保守黨對華態度更為理性。樂觀預期是,卡尼上臺或許能夠稍微降低對華意識形態對抗,但其最近某些涉華言論仍值得關注。
外界注意到,卡尼3月當選總理時,中方第一時間向其致賀電。中方期待加方能夠樹立正確的對華認知,采取更加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深度 | 特朗普送“助攻”,卡尼贏大選,加拿大的“反抗”會有更多行動嗎?》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