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全員上岸!”近日,溫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信息與工程學院)籃球隊10名畢業班隊員“全員考研上岸”,他們被師生稱之為“最牛考研戰隊”,其中6人考入“雙一流”高校,4人進入重點醫科院校。
隊員在訓練之余合影慶祝“考研上岸”。受訪者供圖
全員上岸
十個“紅包”報到
4月15日,溫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信息與工程學院)籃球隊的微信群忽然響了一聲,隊員蔣則睿發出了一個“上岸紅包”。
隊員林逸豪說,按照約定,每一位隊員成功上岸研究生后,便會在群里發一個紅包。3月中旬以來,這個微信群接連收到了10個紅包,也就是說,球隊十名畢業班隊員全員上岸研究生。“錢奕心考上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林杭考上了浙江大學、馬俊豪考上了廈門大學、沈鄒文考上了復旦大學、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曾卓凡、楊均杰、蔣則睿也都順利留在了本校。當天晚上,我們還在溫州實習的隊員們相約出來慶祝了一番。”林逸豪說。
配合默契
學習練球兩不誤
時間回到2020年,同為大一新生的他們,因為對籃球的共同熱愛而相識,進入了溫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信息與工程學院)籃球隊,成為球場上的戰友。
每周六清晨六點半,球隊準時集結,隨著球場大門開鎖的“咔嚓”聲,投籃練習、傳切配合和體能訓練依次進行。
林逸豪回憶籃球隊的日子,永遠忘不了一個凌晨四點的籃球場,“有一次輸了一場比賽后,我心情不好,想要多多加練,就在第二天凌晨四點來到球館等待開門,沒想到,球隊隊員都不約而同來了。門衛老伯也被我們驚到了,最后提前為我們開了門。”林逸豪回憶道。
“籃球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戰術配合,更是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專注。”錢奕心表示,為了學習和練球兩不誤,球隊制訂了“體能-學習雙計劃表”,使成員們在備考期間仍保持每周5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
互相監督
組成“學習搭子”
考研備戰期間,這支球隊微信群的主題悄然轉變:從“戰術討論”到“科室選擇”,從“比賽復盤”到“真題解析”。隊員們自發組成“學習搭子”,每周相約圖書館三到四次,并且保持每周一場球的節奏,一直到考試前一周。“只要在群里喊一聲,隨時都有隊友在圖書館并肩‘備戰’。”林逸豪說。
備考溫州醫科大學骨科的曾卓凡回憶,大家還通過線上“運動打卡+學習計時”互相監督:“就像籃球比賽中的‘人盯人’戰術,只不過我們‘防守’的是懈怠。”
溫州醫科大學心理發展中心心理測評數據顯示,堅持規律運動的考研學生焦慮指數普遍低于平均值40%。
學校體育科學部主任劉海平分析,運動能讓身體分泌更多血清素、多巴胺這些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還能產生內啡肽,讓人有種自然的愉悅感。這或許也是幫助這支隊伍全員上岸的“法寶”之一。
來源 溫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