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記者 蘇思 攝/視覺重慶
4月28日,聚力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現場會在銅梁區舉行。
會議聽取了深入實施“四千行動”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情況匯報,市生態環境局和銅梁區、江津區、奉節縣、渝北區大盛鎮、武隆區荊竹村、重慶琪金食品集團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江津區委書記唐大軍在會上以 “以全鏈思維促進產業融合 聚力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為主題作經驗分享。
以全鏈思維促進產業融合
聚力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江津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綠色集群壯大全產業鏈、以精深加工延長全產業鏈、以聯農共富培優全產業鏈,促進產業融合升級,激活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4年農業總產值20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42億元,均保持全市第一。
突出集群提能,持續壯大全產業鏈。一是加快發展三色集群。重構“一主兩輔多特”產業圖譜,大力發展花椒產業青色集群、蛋雞產業白色集群、柑橘產業紅色集群,53萬畝花椒產業基地年產鮮花椒占全市66%,產值42億元,西南單體最大的益海晨科300萬羽蛋雞養殖基地即將投產。二是大力培育富硒精品。發展富硒種植基地50萬畝,綜合產值達169億元。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培育四面綠針、成爍長葉香橙等全國特質農品7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5個,江津花椒獲評“三品一標”典型案例,品牌價值達64億元。三是持續做優發展平臺。堅持“園區+強鎮”聯建共建,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花椒)、產業強鎮2個(先鋒、吳灘),助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依托全市山地丘陵智慧農機產業基地,建成全國首個丘陵山區無人化智慧農場,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5%。
▲智能農機正在稻田里收割水稻
江津九葉青花椒 資料圖
突出精深加工,持續拉長全產業鏈。一是做強加工業。抓住加工環節這個增值關鍵,重點發展糧油、火鍋食材及調味品、酒水等產業,建成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其中花椒加工開發了4個系列52個產品,全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規上產值260億元,食用油、淀粉糖漿西南高端市場占有率分別達60%、75%。二是打造新爆款。在做大金龍魚、魯花等“四桶油”,做優幾江白酒、玫瑰米花糖、邁進醬油等“老字號”的基礎上,梅見、橋頭火鍋、渝津精釀等11個產品入選全市消費品工業“爆品”。三是建設大賣場。深入實施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涉農電商主體500余家,打造鄉村振興直播基地40余個,電商助農銷售農產品12億元。江津國際花椒產業城產地交易市場建成運營。四是聯動農文旅。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行動,串珠成鏈打造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大力發展“后備箱經濟”。2024年舉辦“金色黃莊菜花節”等鄉村旅游節慶活動45場,接待游客1466萬人次。
金色黃莊菜花節 資料圖
突出聯農共富,持續鞏固全產業鏈。一是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實施全產業鏈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建成區域性綜合農事服務中心3個,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27個,農業產業社會化服務60萬畝次。二是探索聯農帶農模式。打造花椒、茶葉、高粱等3個產業化聯合體,推廣收益分紅、社會化服務等利益聯結方式,培育農民合作社1466個、家庭農場1463個,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202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6000元。三是創新降本增效舉措。全國首創“花椒銀行”,錯峰銷售或代為銷售,降低倉儲成本、提升盈利額。全區花椒倉儲容量達14萬立方米,為椒農代儲6000余噸干花椒、增收節支1300萬余元。
下一步,江津區將深挖資源優勢,做特做靚以花椒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食品和農產品加工,做穩做活農產品商貿物流,以全鏈條提檔升級助力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202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規上產值增長10%。
全媒體記者鄧浩 楊安迪收集整理
編輯:胡苓莉 編審:胡德賽
值班副總編輯:易志慧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