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外界猜測,沉默48小時之后,特朗普再次改口了,態度強硬的宣稱,如果中方不妥協,那就繼續對華商品加稅,讓關稅戰繼續打下去。特朗普出于什么目的改口?中美關稅戰是否會邁入新的臺階呢?
據觀察者網報道,日前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接受媒體采訪時改口稱,中國必須在關稅問題上做出實質性妥協,否則美國不會取消或降低對華關稅,并要求中方主動開放市場購買更多美國商品。
這番表態讓不少人目瞪口呆,畢竟前幾天特朗普還非常熱情的對媒體表示,自己和中國相處的非常友好,中美已經開始談判,只要簽署了相關協議,美國將大幅度降低對華商品關稅。盡管中國外交部已經辟謠,中美之間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這是特朗普釋放的假消息,但外界已經將其視為中美關稅戰轉折點的重要信號。
但事實上,特朗普從未想要和中國進行友好談判,一切都是他的慣用把戲,早在上一任期,特朗普就用過這種“極限施壓、假意妥協、憑空造牌”的手段。
這次特朗普又積極示好,美國財長貝森特也趁機喊話,希望能夠在華盛頓召開G20財長會期間,能夠和中國財長舉行會面,磋商中美關稅問題。然而中方上一次沒有上當,這次就更不可能了,直到G20財長會落幕中方都拒見美國財長,這或許就是特朗普惱羞成怒的真正原因。
面對特朗普反復無常的態度,中國依舊穩坐釣魚臺,因為這場關稅戰特朗普已經機關算盡,而中國卻還有底牌。
首先是我們最熟知的稀土,不論是關稅戰開打初期,中國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還是對亞洲、歐洲和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出通告,要求他們不得向美國出口任何含有稀土的中國商品,如果發現有國家違反規定,中方將同罪論處,絕不姑息。
要知道,稀土是半導體材料和軍工制造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導彈、雷達和五代機等高精尖裝備制造都需要稀土,而中國的稀土儲備占全球40%,包含了全球極度稀缺的鏑、鋱等稀有金屬,而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占全球92.3%,這意味著就算其他國家有能力開采稀土,但提煉技術最終還得依靠中國。尤其是鎵、鍺、銻這三種稀缺金屬,中國的鎵產量占全球98%、鍺68%、銻55%,美國從2010年就擔憂稀土卡脖子的問題,但15年過去,美國依舊沒有找到應對方法,所以這張王牌對美國科技和軍工領域是致命一擊。
其次是供應鏈問題。特朗普對中國加征145%關稅的主要目的,就是擊垮中國在貿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引導全球資本和大型企業前往美國建廠,從而恢復美國制造業強國的地位,這也是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核心計劃之一。
但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因為自然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等問題,逐漸對外轉移制造業,數十年的發展讓亞洲承接了全球80%的供應鏈,而中國也借助人口紅利和工業化轉型,讓中國躍升為制造業強國,影響力和產業遍及東南亞、拉美等多個地區。特朗普想要憑借一場關稅戰就從中國手中搶奪成果,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況美國還處于關稅戰的絕對下風。
最后是反制帶來的影響。雖然中美關系不斷惡化,但雙邊貿易額卻逐年提升,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額高達2950億美元,這預示著美國對中國商品有很強的依賴性,這不是農業、能源等大宗商品,民生領域的商品也和中美貿易緊密相連。
在特朗普打響關稅戰初期,中國對美國全商品54%關稅反制時,美國專家就發出警告,這種規模的關稅對抗將導致美國朝著經濟衰退的方向狂奔,美國將有超過200萬人失業。而中美現在的關稅規模是154%,特朗普還威脅中國妥協,否則會繼續加稅,中國有能力繼續耗下去,但缺少中國市場的支撐,美國還能撐多久呢?
所以說,這場關稅戰從打響的那一刻,特朗普的敗局就是注定的,無非是持續時間多久的問題。盡管關稅戰也會造成中國對外貿易的損失,但我們損失多少,在后續的中美談判中將會加倍讓美國吐出來。特朗普不愿意,那就打,打到他愿意接受中國條件為止。“奉陪到底”這4個字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希望美國能夠好自為之,盡早結束“戰爭”,不要繼續自誤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