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錢。”2020年,一生摳門的大學教授王澤霖,卻大手一揮捐出了8208萬元,女兒知道后卻只說了一句話。
“爸,您看看,您這些年竟然存了八千多萬呢!”
看著女兒高興的樣子,王澤霖說:“我只管存,都沒管過卡里有多少,這下好了,這么多錢,要是放在建生物實驗室上,那之后的學生可是要受益良多了。”
女兒沒有想到,父親讓她幫忙查余額,竟然是抱著這樣的打算,這些年來,她眼睜睜的看著父親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的浪費一分,竟然不是為了兒孫,而是為了國家的未來。
王澤霖幼年時期,曾見證國國家最危難的時刻,所以,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要報效祖國。
新中國建立之初,百廢待興,各方面都需要大量人才支援,為了完成自己建設祖國的愿望,他挑燈苦讀,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農大。
他精修獸醫專業,那個時候,農業需要大力發展,獸醫在全國各地都大有可為。
在獸醫院實踐的幾年中,他也沒有放棄對獸醫專業知識的學習,實際出真知,再加上理論的精研,他提升的速度很快。
于是,他抱著學無止境的態度繼續考學,成功考上碩士之后,他也開始了傳染病的研究。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來到了人生的主戰場---河南農大,那個時候,國家依舊很困難,想要搞研究、培養人才,資金也十分有限。
他一心為國奉獻,堅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努力,盡可能多的培養人才,為社會做貢獻。
說干就干,他開啟了一系列農村養殖戶服務模式,雖然辛苦,但切實做到了扎根農村,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那個時候的河南,養殖戶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可大家普遍都缺少專業的養殖知識,憑借著的不過是多年積累的經驗。
這樣一來,只能花錢買教訓,可害苦了不少養殖戶,為了保住大家的錢包,讓養殖戶安心喂養,讓大家吃得放心,他經常流轉在各地問診,教學,實地考察。
農民們樸實,只知道靠經驗吃飯,是他讓大家知道了什么叫“科學”。
那時候,他經常騎自行車翻山越嶺出診,遇上壞天氣或者崎嶇的山路,經常咬牙堅持著。
即使他付出這么大的努力,也經常不要報酬或者只收一點,但這些錢他都小心翼翼的收好,不舍得多花。
身上的衣服陪著他經過了好幾個冬夏,都快成了他最忠實的伙伴,家里的擺件設施,都是老物件,從沒舍得換過,飯桌上經常三兩咸菜,一碗米粥,大家都以為他們能頓頓吃肉,但誰能想到他們過得是這種日子呢?
雖然他出診掙得少,但架不住他出診的次數多呀,白天晚上,只要沒有課,他幾乎都在出診,再加上他的工資,還有國家的技術津貼,專利獎金,這些錢上哪去了?
汶川地震的時候,他將身上所有的錢捐贈,這么多年,又陸續給學校捐了很多筆資金,數額有幾百萬,這些都用于科研需要。
2020年,他更是帶上自己的積蓄,毫不猶豫的捐給學校,所有校領導都目瞪口呆。
里面有他省吃儉用存下的,有轉讓技術得到的經費,有專利使用分成款......
細數下來,每人敢想象這是怎樣的無私和偉大,又是怎樣的簡樸和勤勉?只能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他捐完錢之后,佝僂著身影走出了辦公室,但他的形象看在眾人的眼中卻光輝無比。
等走出辦公室,他便看到了在外面等待的女兒,婦女倆人一左一右,慢慢的走著。
王澤霖問:“閨女,爸沒讓你過上多富裕的生活,還把錢全都捐了,一分沒給你留,你會怨爸嗎?”
女兒扶著他輕聲說:“爸,你怎么會這樣想呢,咱們的錢不用太多,夠花就行,況且,您給我的,遠比這些物質珍貴的多。”
父女倆人都笑了,笑的十分燦爛,迎著夕陽,慢慢朝家的方向走去。
女兒口中最珍貴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呢?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王澤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