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自信稱面對關稅,中方終會打來電話,不到24小時,中方回擊
劉覽勛鑒
4月28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白宮記者會上拋出驚人言論:“面對美國高達145%的對華關稅,中國是無法持續下去的,他們早晚有一天會主動打電話過來。”這一表態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對關稅戰的最新施壓策略。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在24小時內上演——就在4月29日清晨,中國外交部發布了雙語版重磅視頻《不跪》,迅速刷屏國際輿論場,視頻中“任爾東西南北風,亂云飛渡仍從容”的詩句,被外媒解讀為對貝森特言論的無聲回應。這一時間差的背后,是中美兩國在經濟戰略上的激烈碰撞。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壁壘重塑全球產業鏈,而中國則以“精準反制”展示抗壓決心。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4月實施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后,已引發全球經濟的連鎖反應。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對華關稅實施首周,美國大豆出口量暴跌47%,底特律汽車產業股價集體下挫12%。而中國的反制措施同樣直擊要害:美國波音公司失去價值200億美元的中國訂單,特斯拉上海工廠因關稅成本上升被迫推遲擴建計劃。
同時,這場貿易戰的蝴蝶效應還在全球蔓延。歐盟在4月25日宣布對美國威士忌、牛仔褲等商品加征25%關稅,墨西哥則對美國玉米實施進口配額限制。聯合國發報告警告,全球貿易額可能因此萎縮8%,創下21世紀以來最大跌幅。
特朗普
貝森特的“電話預言”背后,是美國試圖通過關稅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的戰略考量。特朗普政府將關稅收入用于替代聯邦所得稅,宣稱此舉能讓年收入低于20萬美元的美國家庭免稅。但現實數據卻揭示這套說法存在巨大的矛盾之處。
按照美國勞工部報告顯示,3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也就是CPI同比上漲了6.8%,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所以關稅成本其實最終都轉嫁給了美國普通消費者,而不是所謂的幫助免稅。
中國的應對策略展現出極強的戰略定力,同時也體現了我們贏得最終勝利的強大信心。比如不論美國如何說,我們都是5個字回應“打,奉陪到底”。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稀土出口管制、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等領域的布局,正在構建新的經濟防御體系。
中美關系
另外,這場關稅博弈還正在改寫國際政治經濟版圖。德國《商報》就指出,美國對盟友加征關稅的做法,反而加速了中歐經貿合作。有數據顯示,4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了18%,而美國對華出口則下降23%。路透社評論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在將全球經濟推向多極化軌道”。
對全球普通民眾而言,這場關稅大戰的影響也同樣深遠。美國俄亥俄州農民協會主席約翰遜表示,“我們正在為特朗普政府的政治游戲買單”。而在中國長三角地區,比亞迪等企業卻在關稅壁壘中獲得新機遇——其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一舉突破25%,較去年同期增長12個百分點。
當前,美國態度雖然有所軟化,但卻外表上卻依然在裝強硬;而中方的態度一如既往的明確,“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但有前提條件”。美財長貝森特在最新采訪中重申“關稅政策不可動搖”,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則強調“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利益”。
目前,國際上有一些輿論認為,6月份舉行的G20峰會可能成為轉折點,若雙方仍無法達成共識,全球經濟或將陷入衰退。但當美國還存在幻想,如美財長貝森特還稱應由中國來緩和關稅戰,等待中方打電話時,這場關稅戰注定短時間內無法結束。因為中方正以實際行動證明,所謂的“主動緩和”是不可能存在的。畢竟在全球化時代,單邊主義的關稅大棒終將反噬自身,開放合作才是共贏之道,美國若認識不到這點,那最終等待他們的只會是失敗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