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早已從科技圈的口號變成了全民共識。從 ChatGPT-7的智能迭代到央行數字貨幣的全面試點,從北京智慧交通系統的實時調度到直播間里精準推送的 "猜你喜歡",每個場景背后都藏著一群統計學專業的學生。
早在1962年,當計算機還占據整個房間、數據分析靠手打算盤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就在全國財經類院校中首批開設統計學課程,成為新中國統計教育的早期拓荒者。1985年正式設立統計學本科專業,2000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成為北京市屬高校中首個擁有統計學博士點的單位。
不僅如此,該專業還積極把握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學科發展的重大機遇,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等四所高校共同籌建大數據分析碩士培養協同創新平臺,并在本科人才培養中融入了大數據統計與智能學習、金融科技與量化金融以及商業智慧與管理創新方向。
首經貿統計學專業人才濟濟,在40多人教師團隊中,71.4%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38人擁有博士學歷,形成了北京市屬高校中規模最大的統計學博士群體。團隊帶頭人李建平教授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其撰寫的《空間計量經濟學導論》入選 "十二五" 國家級規劃教材。課程組還開展了全國首套大數據專業系列教材編寫,發布了首版《大數據實驗室建設與實施標準》。
那統計學專業適合什么樣的學生呢?該專業對數學科目的要求較高,適合對邏輯推理感興趣,喜愛數理統計的學生就讀。在本科期間會從數學分析到概率論,從抽樣調查到多元統計進行系統全面地訓練。為了讓學生們進行充足的實戰教學,在占地300平米的數字城市實驗室配備GIS地理信息系統,這些產學研項目不僅是課堂延伸,更成為就業敲門磚。
當 "最難就業季" 年復一年成為熱搜常客,首經貿統計學的畢業生卻手握 "反季節奇跡",而且就業面非常廣,可以進入金融、互聯網、醫療等行業,從事數據分析、市場研究等工作,起薪普遍在12-25萬/年。2024屆95.2%的就業落實率中,30%入職金融街核心機構,25%進入互聯網大廠,15%進入了政府統計部門。升學數據同樣亮眼:有20%進入劍橋大學、倫敦政經、北京大學等海內外頂尖學府,18%保送本校攻讀碩士。
這個小眾專業如今成了數字經濟浪潮里的 "諾亞方舟"。當其他專業的學生還在焦慮 AI 是否會取代人類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專業可以做到駕馭大數據,掌握賦予數據意義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