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強
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近年來,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2024年1月,中烏決定發展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構建中烏命運共同體。
烏茲別克斯坦詩人納沃伊說:“沒有比生活在友誼之中更美好的事情”。山東省級主流媒體能與烏茲別克斯坦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近日,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到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塔什干開展系列交流活動,以“青春之約”為紐帶,推動中烏文明互鑒。
01/外方院長11年見證中烏文化交流
青春之約,是心靈相通的奔赴。
走進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孔子學院,中國傳統節日主題海報、字帖和剪紙等學生作品映入眼簾,走廊內濃郁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這所孔子學院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合作建設,于2014年正式揭牌。除本部外,在當地已有5個中文教學點。
今年79歲的ShakhriyorSafarov是烏茲別克斯坦著名的語言學家,2014年起擔任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孔子學院首任外方院長,曾榮獲“孔子學院院長紀念獎章”。他說,中烏兩國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合作密切。山東是孔子的家鄉,歷史文化資源厚重,非常樂意在創新教學體系、文化融通實踐、學術研究、社會實踐等方面與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加強議題設置和合作交流。
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李慶慶告訴閃電新聞·山東國際傳播中心記者,山東是他的“第二個家鄉”,在山東師范大學學習、生活的經歷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現在有不少學生專門到學校學習中文,我也會推薦他們找機會到中國、到山東實地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的生活”。
(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李慶慶接受閃電新聞·山東國際傳播中心記者采訪。記者 董光強 劉桓廷 編輯 王子豪)
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項偉說,希望借助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在海內外廣泛的傳播力、影響力,在推動中文教育、促進文明互鑒、開展區域國別研究等方面加強合作。
烏茲別克斯坦友人Aasdbek Shavkatov是一名00后青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2018年,他曾在蘭州財經大學留學,目前在塔什干從事文旅行業。他說,自己特別喜歡中國,恰逢出生的2000年是中國的生肖龍年,所以取了個中文名“施小龍”。“經常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山東,希望有機會能到山東感受經濟大省、文化大省的魅力”。
在烏茲別克斯坦從事經貿工作的史志勇說,目前正在籌備烏茲別克斯坦山東商會,愿意發揮作用,與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積極探索合作模式,推動山東企業“走出去”,讓更多外國友人感知“機遇中國·活力山東”。
02/“東方放映室”講述中國故事
青春之約,是令人欣喜的重逢。
山東省與撒馬爾罕州是友好省州,合作日益頻繁。在世界遺產之城撒馬爾罕,有一所聲名遠揚的烏茲別克斯坦“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與文化遺產大學。
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與這所大學的緣分,始于2024年8月。彼時,首個海外“山東之窗”在此落地,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海外人文交流基地“東方放映室”同步揭牌,并定期展播優秀紀錄片、短視頻、舉辦線上線下活動。
當地時間4月25日,“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與文化遺產大學獲贈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中俄雙語版精品紀錄片集錦,這也意味著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在烏茲別克斯坦“東方放映室”的資源得到進一步充實。吳雯是曲阜師范大學研究生,目前在“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與文化遺產大學做國際中文志愿者教師。她激動地說,很榮幸見證“東方放映室”迎來“娘家人”。
烏茲別克斯坦“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與文化遺產大學翻譯傳譯學系主任TakhminaAkramova說,學校有專門的院系培養中文翻譯,愿意與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在青年翻譯人才交流方面加強合作,也希望通過山東廣電的平臺多了解山東高校在翻譯人才培養方面的先進經驗。
(烏茲別克斯坦“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與文化遺產大學翻譯傳譯學系主任TakhminaAkramova接受閃電新聞·山東國際傳播中心記者采訪。記者 董光強 劉桓廷 編輯 方蕾)
紀錄片是跨越地域進行國際傳播的“世界語言”。撒馬爾罕國立大學國際合作處處長Muhtor G.Nasirov曾到北京、甘肅等地交流,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和中國人的勤勞好客,對中國的生態保護更是興趣濃厚。當得知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了《大河之洲》《大泰山》等紀錄片后,他表示一定要認真欣賞,通過鏡頭領略中國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
撒馬爾罕國立大學副校長Akhatov Akmal Rustamovich說,學校與中國多所高校有合作,希望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能夠在多媒體平臺宣介學校發展情況,吸引更多中國學生到撒馬爾罕國立大學學習,同時也愿意推動更多學生到中國留學、到媒體機構深造。
03/“請幫我下載閃電新聞”
青春之約,是跨越山海的邂逅。
在撒馬爾罕青年媒體中心,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才俊正在忙碌著——有的沉浸于傳媒知識課堂的浩瀚海洋,有的專注拍攝、剪輯視頻……
這里是烏茲別克斯坦青年事務署支持實施的項目,功能涵蓋青年技能與創業、職業規劃等,致力于為有才華、富有創造力、想要在新聞領域證明自己的年輕人提供支持和資源。
“請幫我下載閃電新聞”,在了解到山東廣播電視臺在內容生產、精品創作、國際傳播、技術賦能等方面的做法后,撒馬爾罕州青年事務局州管理局新聞秘書Charos Saidova現場咨詢,并在應用市場下載了閃電新聞。“我想更多了解山東、了解山東廣播電視臺在媒體發展方面的探索,也希望在人員往來、青年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烏茲別克斯坦的優秀青年到山東國際傳播中心進行鍛煉學習”,Charos Saidova滿懷期待。
傳媒,在信息傳播與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是青年交流的載體,更是全球化時代公共對話的場域。4月20日,《山東新聞聯播》播發《我在烏茲別克斯坦建大棚》,講述了山東壽光利森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王守波“跨越山海去種菜”的故事,引起當地民眾和不少媒體的關注。絲路新觀察全媒體烏茲別克斯坦公司總經理陳鑫看到報道后,第一時間與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取得聯系,表示要進一步挖掘其務實耕耘的幕后故事,向更多烏茲別克斯坦友人講好中國故事。
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周盛闊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融入和服務國家總體外宣工作大局,特別是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加強與國際主流媒體和相關機構的合作,常態化、多渠道搭建青年交流的橋梁,讓更多國際青年在具體、鮮活的交流中加深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不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