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醉科援疆專家彭俊
帶領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麻醉團隊
成功為一名體重430斤(BMI 76 kg/m2)、
合并高血壓病、高脂血癥、
冠心病及糖尿病的超級肥胖患者
實施精準麻醉
助其平安順利渡過“腹腔鏡胃減容手術”難關
患者在術后10分鐘
即恢復意識、脫離呼吸機
隨后被順利轉回普通病房
并于術后第4天順利出院
據悉,該患者體重打破了南疆地區
胃減容手術患者記錄
術后恢復良好的居先生
四維方案挑戰“超重” 麻醉難題
身高168cm的居先生重達430斤,BMI指數高達76kg/m2(正常值<24kg/m2),病態性的肥胖嚴重地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于是居先生決定接受減重手術,緩解肥胖帶來的重重不便。
手術能否進行,首先得過“麻醉關”。我院麻醉科援疆專家、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喀地一院”)麻醉科主任彭俊副教授介紹,肥胖患者圍術期呼吸方面的風險極高,原因在于患者往往術前就存在呼吸困難、缺氧(居先生術前血氧飽和度長期處于85%-90%水平)等問題,而在自然入睡或麻醉用藥入睡后,呼吸道可能部分甚至完全梗阻,因此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從而導致窒息危及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肥胖患者圍術期心腦血管方面風險同樣很高,原因在于肥胖人群往往合并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會增加術中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的可能。
此外,肥胖患者術后往往難以在短期內蘇醒,原因在于體內大量的脂肪組織積蓄了過量麻醉藥物,術后麻醉藥物排泄時間過長、蘇醒延遲,需要送ICU繼續依靠呼吸機行人工呼吸治療,這也在一定程度導致了術后肺部并發癥高發、恢復緩慢、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高的局面。
面對重重困難,如何幫助患者“突圍”成功,闖過麻醉關?在全院多學科會診(MDT)中,彭俊副教授提出,圍繞“氣道安全”“循環穩定”“快速康復”三大核心目標,為居先生制定“可視化技術導航”“精準麻醉管理”“減阿片多模式鎮痛”“目標導向容量治療”的四維一體麻醉方案,為手術護航。
雙重技術聯合,精準操作破局
“超級肥胖、困難氣道患者的氣管插管,應該一針見血、一次成功,否則呼吸道痙攣后將無比危險!”彭俊副教授介紹道。面對居先生頸圍達58cm、舌體肥厚等困難氣道特征,彭俊主任制定了“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可視清醒氣管插管”的安全方案,并帶領“援疆師帶徒”培訓項目的學生熱孜宛古麗·伊克木醫師為居先生先后實施了口咽喉腔的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靜脈滴注鎮靜、經鼻高流量吸氧增加氧儲備等前期準備工作;待一切準備就緒,彭俊主任在熱孜宛古麗·伊克木醫師的協助下安全順利經纖維支氣管鏡引導將氣管導管插入居先生氣管內,整個過程操作無損傷,居先生安全舒適地進入了夢鄉。
經鼻高流量吸氧、纖支鏡引導下可視清醒氣管插管
除了精準操作,還有可視化技術導航加持。在超聲引導下,麻醉團隊精準定位并為居先生進行橈動脈、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大大提升穿刺成功率,為術中血流動力學監測奠定基礎;另外,術后實施超聲引導下雙側肋緣下腹橫筋膜阻滯(TAP),將局部麻醉藥精準注入腹橫筋膜間隙、阻斷痛覺傳導通路神經,實現“手術區域鎮痛全覆蓋”。
超聲引導下動脈穿刺置管測壓
精準麻醉管理避免蘇醒延遲
進入手術后,麻醉團隊重點關注“術中穩定”和“術后早期蘇醒、快速康復”兩項核心目標。彭俊副教授實施精準麻醉管理策略,基于全面適時的麻醉深度監測進行術中麻醉深度的動態調整;同時基于肥胖患者特殊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效學特點,配合手術進程調節麻醉藥物的用量,避免麻醉藥物大量蓄積在脂肪組織中影響居先生術后蘇醒、快速康復。
全面監測與精準麻醉管理
與傳統模式不同,麻醉團隊還為居先生定制了“減阿片多模式鎮痛”策略。阿片類藥物用于鎮痛時存在呼吸抑制、胃腸蠕動減慢、尿潴留、皮膚瘙癢以及術后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增加術后缺氧風險的同時不利于快速康復。麻醉團隊通過多種鎮痛手段聯合使用、多種不同機制鎮痛藥物聯合使用、優化用藥時機及劑量等手段,在確保無痛的同時減少了阿片類藥物的副作用,加速居先生重要器官的功能恢復。
精準容量治療打下康復基礎
居先生由于體重過大,術中液體治療不僅是圍術期麻醉管理難點、更是決定術后病情轉歸的關鍵點。彭俊副教授帶領團隊采用“目標導向容量治療”策略,基于術中液體丟失量給予液體補充,既避免了輸注液體不足的低灌注風險,更避免了液體過多導致肺水腫及循環過負荷影響術后呼吸合循環功能的恢復,為早期康復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可視化技術導航”“精準麻醉管理”“減阿片多模式鎮痛”“目標導向容量治療”四大策略的實施,彭俊主任帶領團隊順利實現了“氣道安全”“循環穩定”“快速康復”三大核心目標。手術結束后10分鐘,居先生恢復了自主呼吸和意識,能按指令進行抬頭、握手等活動,彭俊主任經審慎評估后果斷為居先生拔除了氣管導管。
“原本擔心術后會疼痛難忍,沒想到全程就像睡了一覺、醒來很舒服!”居先生蘇醒后連連贊嘆??吹紹MI>70的超級肥胖患者,術后不僅不用去ICU治療,而且還在術后10分鐘即安全高質量蘇醒,手術團隊紛紛豎起大拇指:“麻醉醫生太給力了”!
患者術后蘇醒迅速、恢復良好
“在廣東援疆專家的帶領下,我們在麻醉水平上屢屢取得突破,這是繼最低齡巨大腹膜后腫瘤患兒術后快速拔管恢復后,又一例刷新南疆記錄的最大體重胃減容術患者術后快速拔管恢復病例,前沿麻醉技術將造福南疆地區更多患者!”喀地一院麻醉科副主任古力斯坦說道。據悉,早前,彭俊副教授已帶領團隊在喀地一院開展了地區首例嬰兒巨大腹膜后腫物開腹切除術后快通道麻醉,精湛的麻醉技術為當地外科手術治療創造了更多可能。
專家簡介
彭 俊
麻醉科
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我院肝膽外科麻醉??浦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麻醉與重癥醫學系訪問學者
專業特長:2017年始主持醫院肝膽胰/肝移植/甲狀腺術中神經監測麻醉團隊建設工作。擅長普通外科手術(尤肝門部膽管癌手術、腹腔鏡肝切除術、胰腺手術等)的麻醉,個人完成肝移植麻醉近200例,包括全球首例全腹腔鏡全肝移植術麻醉及4月齡嬰兒肝移植麻醉。
社會任職: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創新與推廣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甲狀腺外科醫師委員會神經監測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甲狀腺專業委員會神經監測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青年委員/對外交流學組秘書、廣東省醫師協會麻醉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麻醉及鎮痛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
來源:麻醉科
責編:黃睿、房詩婷
初審:劉文琴
審核:歐陽霞、任毅
審核發布:楊建林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