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說到紅軍長征途中的著名戰役,飛奪瀘定橋必有一席之地。
飛奪瀘定橋
1935年,為了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的意圖,紅軍戰士們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支持下,冒雨晝夜疾馳240里,頂著槍林彈雨匍匐在拆了橋板的瀘定橋上,一邊前進一邊英勇戰斗,最終奇絕驚險地奪取了瀘定橋。
因此戰的結果太過匪夷所思,有人提出了各種質疑,其中一個就是:守橋的川軍為什么不炸橋?
要知道,如果把橋炸了,紅軍的實力再怎么強,也不能長出翅膀飛過大渡河,甚至,他們還有可能全軍覆沒。
但是,守橋的劉文輝并沒有這么做,為何?
劉文輝
有人認為,劉文輝之所以沒有炸橋,是和紅軍達成了某種“默契”,真相果真如此嗎?這場載入史冊的經典戰役,又有哪些驚心動魄的生死時刻呢?
血戰瀘定橋:大渡河上的生死較量
瀘定橋位于四川省瀘定縣,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鐵索橋,橋面鋪了木板,兩邊是粗壯的鐵索,腳下就是波浪滔滔的大渡河。
旅游旺季的時候,橋頭坐滿了老百姓,熱情地向游客兜售當地特產。
遠道而來的游客們站在橋上,緊緊抓住鐵鏈,享受著橋身搖晃帶來的刺激感,尖叫聲夾雜著笑聲,樂趣十足。
此時的瀘定橋,充滿了歲月靜好的和平安樂,但88年前的它,卻是一番腥風血雨的模樣,單薄的橋身,關系著一支隊伍的生死存亡。
1935年5月,紅軍開始進攻會理,在四渡赤水,轉戰川南,巧渡金沙江之后,紅軍的優勢逐漸擴大,然而,會理一戰,又讓紅軍陷入了生死邊緣。
整整六天,紅軍都沒有攻下會理,最終只能撤圍北上,但北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為橫亙在紅軍面前的是一道天塹——大渡河。
大渡河總長一千多公里,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河水湍急,暗流涌動,太平天國的石達開部隊曾經過此地,數萬將士全軍覆沒,是名副其實的絕命之地。
但是,革命,就是要走別人不敢走的路,從安順場渡河失敗后,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共領導人下達了搶占瀘定橋的命令。
出戰部隊分為左縱隊和右縱隊,左縱隊由林彪帶領,沿大渡河右岸前進,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的右縱隊則沿大渡河左岸前進。
劉伯承和聶榮臻
兩支縱隊互相策應,左右夾擊,勢要搶占瀘定橋,強渡大渡河。
“強渡大渡河是長征途中最關鍵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敗了,紅軍就可能被消滅。”
毛主席曾強調此戰的重要性,所以,這次的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另一邊,蔣介石也在調兵遣將,他打算借大渡河這道天險,全殲中央紅軍,好巧不巧,接到守橋任務的就是不久前被紅軍爆了糧倉的劉文輝部。
劉文輝一點兒也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他的參謀長劉伯言提出建議:趁機向蔣介石要槍要彈,對紅軍只要據險阻斷其去路,等待蔣介石的追兵到了即算勝利。
劉文輝深以為然,畢竟川軍就是這樣的,打仗應付一下,算賬計較一下。
想通了的劉文輝心中就有數了:他打算趁紅軍還沒到,先把橋板拆了,用最小的代價阻攔紅軍渡河。
于是,5月28日傍晚,國民黨先遣部隊到達瀘定橋后,便派出一部分士兵去拆橋板,其他人扼守橋的兩端,并構筑防御工事。
倒霉的是,拆橋板的工作剛開始沒多久就下起了雨,進度一下子變得緩慢了。
入夜,守橋士兵繼續拆橋板,增援部隊周桂三營則沿河北上,途中,他發現對岸還有一條游動的“火龍”,速度極快。
難道是兄弟部隊?周桂三想著,便讓人吹響軍號,扯著嗓子問:“啥子部隊啊?”
對面聽到問話,報出了番號、軍號等聯絡信息,周桂三松了口氣,原來真的是友軍,其實,這支部隊并不是國民黨軍隊,而是紅軍的左縱隊前鋒——紅二師四團。
不久前,紅四團接到了紅一軍團的命令:
“限左路軍于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
紅四團
兵貴神速,紅四團立刻開始急行軍,安順場距離瀘定橋320里,他們昨天已經走了80里,剩下的240里要在一天內走完,任務何其艱巨!
而且,這條路地勢險峻,一邊是懸崖陡壁,一邊是奔騰咆哮,怒吼不息的大渡河,再加上當時還下著大雨,坎坷的山路泥濘不堪,濕滑無比,一不小心就會跌落河中。
雪上加霜的是,紅四團和敵軍的增援部隊狹路相逢了,兩支隊伍幾乎是隔著河賽跑。
情勢危急,稍有不慎就會兵戎相見,關鍵時刻,紅四團的領導靈機一動,也學著周桂三點起了火把。
接著,他派出一名四川戰士充當“喊話員”,又從俘虜口中熟悉了川軍的番號及聯絡信號,裝作國民黨軍隊,周桂三果然上當,一場生死交鋒就這樣化于無形。
國民黨軍隊
河對岸的周桂三絲毫不知自己和紅軍擦肩而過。他緊趕慢趕地到達瀘定橋后,也命令手下拆橋板。
但是,橋板十分堅固,徒手拆的難度極大,再加上此時已至深夜,士兵們全身濕透,疲憊不堪,還有人犯了鴉片癮,昏昏欲睡,拆橋板的效率非常低,拆了一夜都沒拆完。
這邊的“拆橋板工程隊”在磨洋工,那邊的紅軍在經過一個晝夜的急行軍之后已經到達了戰場,并悄無聲息地解決掉了守在西橋頭的守軍。
此時,東橋頭的李全山團部剛剛部署完成,就看見對面冒出了紅軍的身影,他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只能倉促應戰,奪橋之戰正式打響。
一時間,槍聲與炮聲混在一起,號角聲和喊殺聲連成一片,子彈撕裂了空氣,幾乎是擦著頭皮飛過,金屬彈頭打在鐵索上,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還濺起了火花。
紅軍的裝備不太好,川軍的裝備更差,激戰沒多久,東橋頭的守軍就被紅軍強大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
但即便如此,他們認為紅軍要過橋也是難于登天,橋板都拆了一大半了,紅軍怎么過來?
紅軍自然是沒有翅膀的,但他們有必勝的信念和悍不畏死的勇氣,29日下午四點,經過一番激烈討論,一支由22名英雄士兵組成的突擊隊光榮誕生。
他們手持沖鋒槍,腰纏手榴彈,背上掛著一把馬刀,迎著殺氣騰騰的子彈雨迅速沖上橋面。
突擊隊員們先是騎坐在兩根鐵索上,然后趴下身體,手腳并用地夾緊身下的鐵索,速度極快地往前爬。
突擊隊的身后跟著一隊戰士,他們一邊彎腰鋪橋板,一邊攀著鐵索,朝對岸的敵人射擊。
紅四團也在此時發起了總攻,整個團的司號員齊吹沖鋒號,所有機槍武器一刻不停地瘋狂輸出,帶著雷霆萬鈞之勢撲向對岸。
穩坐釣魚臺的國民黨守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四散而逃,劉文輝也急得手心冒汗。
他本以為,拆了橋板就可以阻攔紅軍,但萬萬沒想到,紅軍“不走尋常路”,居然頂著炮火,攀著鐵索過河,一個個都不要命了嗎?
劉文輝壓下心慌,想到了蔣介石給他下達的一道命令:萬不得已之時,就把橋炸了。
不得不說,這個辦法雖然很歹毒,但是非常有用,如果劉文輝真的把橋炸了,紅軍渡江將難于上青天,然而,劉文輝并沒有炸橋,為什么?
劉文輝
火燒瀘定橋:最后的勝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劉文輝這個人。
劉文輝是四川本地人,在川地盤踞多年,曾和侄兒劉湘爭奪四川統治者的地位,史稱“二劉爭川”。
“二劉爭川”以劉文輝戰敗為結局,看在都是親戚的份兒上,劉湘沒有對他趕盡殺絕,還打算等西康建省了讓他去當省主席。
撿了一條命,劉文輝也懂得見好就收,他老老實實地待在雅安,總算在這里站穩了腳跟,也就是在這時,蔣介石找上了他。
此時,恰逢紅軍北上,蔣介石一邊想排除異己,一邊又想“圍剿”紅軍,于是,他想了個“一箭雙雕”的好主意:讓劉湘和劉文輝帶兵“圍剿”紅軍。
劉湘
當然,蔣介石也不敢把如此重要的任務單獨交給劉家叔侄,所以他又派了嫡系薛岳率中央軍跟蹤追擊。
都是千年的老狐貍了,蔣介石打的什么算盤,劉文輝一清二楚,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讓他和蔣介石對著干,他也沒那個實力,只能應下這份差事。
那段時間的劉文輝十分焦灼,他既擔心蔣介石趁機吃掉他好不容易養起來的兵,又怕紅軍將他的地盤占了。
開打的前幾天,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遵照蔣介石的命令,硬著頭皮去督戰。
所以,劉文輝對蔣介石并不忠誠,也不信任,接到炸橋命令后,他不僅沒有立即執行,還覺得蔣介石在坑他,為什么這么說?
瀘定橋位于茶馬古道的核心地帶,是四川進入西藏的咽喉要道,也是兩岸居民進行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的重要樞紐,對川藏兩地至關重要。
如果劉文輝真的把橋炸了,就是自毀長城,會引起民憤,被人戳著脊梁骨罵,這樣一來,他的仕途,乃至性命都會全部玩完。
而且,瀘定橋一旦被炸,最后肯定還是要修的,而劉文輝作為未來的西康省主席,這事兒還是要落到他頭上,到時候要耗費的人力物力是無法估量的,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傻子才干。
劉文輝想到此處,恨恨地磨了磨牙,再次把蔣介石臭罵一頓,他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應付蔣介石的辦法:火燒瀘定橋。
瀘定橋由鐵索建成,用火燒不會傷其根本,還能阻攔紅軍過橋,真是妙哉。
于是,就在紅軍突擊隊即將到達東橋頭時,對面竄起了一道灼熱的火墻。
不得不說,這火燒起來的時機實在有點莫名其妙,劉文輝也是棋差一招,如果他一開始就采用這個辦法,將橋板完全燒透,將鐵鏈全部燒紅,紅軍過橋就難上加難了。
但是,紅軍的突擊隊此時已經逼近東橋頭,戰斗也到了最后階段,再放火燒橋已是無力回天,無法挽回頹勢了。
果然,突擊隊的戰士們見到熊熊燃燒的大火時不僅沒有退縮,反而鉚足了勁兒往前沖。他們高喊著口號,奮不顧身地穿過火墻和敵人貼身肉搏。
后面的戰士見狀,不顧燒得發燙的鐵索,抓著鐵鏈迅速前進。
被火燙過的鐵索溫度很高,手放上去就留下大小不一的水皰,鉆心地疼。
沒有人將這點疼痛放在眼里,勇士們頂著槍林彈雨,穿過血與火組成的層層火力網,發起了最后的進攻。
頓時,沖鋒的號角聲、槍炮聲、喊殺聲響徹兩岸,交織成一首熱血沸騰的戰歌,催人奮進。
劉文輝沒想到紅軍的戰斗力這么強,在他們的兩面夾擊下,李全山被打得懷疑人生,戰斗意志崩潰得所剩無幾,偏偏他還求助無門,因為增援的袁國瑞旅部正和東岸的紅一師激戰,不能脫身。
進退兩難之下,李全山打電話給袁國瑞,問他接下來怎么辦。
“我們這里也很緊張!”袁國瑞只說了這一句話,他甚至沒給李全山任何指示。
李全山的心涼了半截,看著勢不可擋的紅軍,他果斷地率部撤退,棄橋而逃。
黃昏時分,戰斗結束,紅軍成功占領瀘定城。
有人歡喜有人憂,就在紅軍為勝利歡呼時,劉文輝卻是烏云罩頂,他的部隊損失慘重,他因守橋不力,被扣了個“一味敷衍,實未遵辦”的帽子,被記大過一次。
最重要的是,經此一戰,蔣介石對他越發不滿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的報復也姍姍來遲。
此時,出川抗日的劉湘已經戰死,蔣介石再無顧忌,他撤銷了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并將自己的親信張群扶上了四川省主席之位。
蔣介石的咄咄逼人,讓劉文輝惶惶不可終日,他很清楚,自己對蔣介石毫無勝算,該怎么保命呢?他想到了共產黨。
于是,在親友的牽線搭橋下,劉文輝棄暗投明,走上了“親共”的道路。
1949年12月,劉文輝正式和國民黨斷絕關系,協助紅軍不費一兵一卒占領了西康省。
識時務者為俊杰,這場意義重大的投誠保障了劉文輝安穩的晚年,新中國成立后,他被任命為林業部部長,為中國林業的發展殫精竭慮。
1976年6月,劉文輝病逝于北京,享年82歲。
瀘定橋一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除了我軍指揮有方,英勇善戰,以及擁有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之外,還有劉文輝的“神助攻”。
如果他執行了蔣介石的炸橋命令,那么紅軍很有可能被消滅,革命將陷入生死未卜的險境之中。
晚年的劉文輝
所幸,蔣介石和劉文輝相看兩厭,誰也不服誰,彼此都不信任的情況下,劉文輝自然不會對蔣介石言聽計從。
上行下效,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沒有絲毫戰斗意志,不打敗仗才怪。
所以,瀘定橋一戰,國民黨失敗是必然的結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位者不得人心,也就不能怪下面的人“陽奉陰違”了。
參考資料:
1. 人民政協報-原川軍將領回憶飛奪瀘定橋之戰
http://dzb.rmzxb.com.cn/rmzxbPaper/pc/con/202207/21/content_28042.html
2. 人民日報-紅軍飛奪瀘定橋靠與軍閥達成默契?人民日報駁斥
https://www.chinanews.com.cn/m/mil/2016/10-14/8031427.shtml
3. 中國青年報-強渡大渡河 飛奪瀘定橋
http://news.cyol.com/app/2019-08/02/content_18096757.htm
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飛奪瀘定橋: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102/c421684-30500281.html
5. 中國農業大學-百年大黨的100個故事:飛奪瀘定橋
https://news.cau.edu.cn/art/2021/8/29/art_8779_786942.html
6.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文物中的紅色基因?艱苦奮斗 | 紅軍強奪瀘定橋時橋上的鐵索鏈
http://v.ccdi.gov.cn/2022/03/07/VIDEaVys7iPfnr63s3GD8gqa220307.shtml
7.今日頭條:中華網軍事《1935,如果敵人炸毀瀘定橋,紅軍可能全軍覆沒,為何劉文輝沒炸?》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80799409972314643/?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