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開打關稅戰之后,我國立刻展開反制,尤其是針對稀土的出口,更是祭出重拳,不但管控,而且溯源。
套用美國的做法來解釋一下,溯源的意思就是將對進口我國稀土產品的國家進行“二級管控”,嚴查其是否將含有我國產稀土成份的產品轉賣給美國。
但是,面對我國如此嚴格的管控,還是有頭鐵的韓國企業膽敢違反我國的規定,想渾水摸魚。
據外電報道,我國相關部門已對這家違規的韓國企業發出嚴厲警告。
那么,為反制特朗普的關稅戰,我國為何要對稀土進行如此嚴格,甚至是嚴厲的管控呢?
玩不轉了
4月12日,海外媒體報道特朗普正琢磨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公司到太平洋海底去勘探和開采金屬結核,然后運回美國本土儲存。
不過,他這個想法有點異想天開。因為要在太平洋海底采礦,相關設備要能承受至少5500米的水壓才行。打個比方,這相當于在一個人的指甲蓋上站了一頭大象。而這樣的技術還遠遠沒到實用化的階段。
另外,美國并不是“聯合國海洋公約法”的簽署國,特朗普這么干屬于非法行為。目前,包括俄羅斯、加拿大、法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已經聯合起來反對他的這個計劃。
那么,這就奇怪了。
特朗普不是在忙著打關稅戰嗎?怎么又突然想起來去太平洋刨土了呢?
這是因為美國庫存的稀土材料快見底了,特朗普已經顧不上什么國際法、什么技術成熟度,開始病急亂投醫。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會這么著急呢?
因為稀土的用途十分廣泛,半導體芯片、智能手機、電動汽車、機器人、風力發電機、航天器、高端醫療設備、雷達等等、等等全都需要稀土。美國的這些產品每年的產值高達數萬億美元。
巧的是,缺了稀土,這些玩意兒根本造不出完整體,就算能湊合造出來,成本也是哇哇地提高。
而上述這些產業可都是美國經濟的支柱。
美國維系全球霸權靠的是啥?
除了美元,就是軍事。
那咱就看看美國軍工有多需要稀土。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數據顯示,1架F35隱形戰斗機需要的稀土是900磅,1艘伯克級驅逐艦需要的稀土是5200磅,1艘弗吉尼亞級戰略核潛艇需要的稀土是9200磅。
美國的下一代導彈、戰斗機和戰艦需要的稀土將更多。
而稀土材料都是用在這些武器的核心部件,如相控陣雷達和聲吶系統。
有人會問,如果不用稀土行嗎?
答案是:行。
但代價是這些武器的探測感知能力至少會降低一個數量級,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武器將失去代差的優勢。
美軍對此能忍?美國對此能忍?就算他們能忍,軍火商能忍?因為就這破玩意兒,誰會買呀。
看完美國的軍工行業,再看看美國的民用行業。
咱找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光刻機。
全世界都知道,美國一直利用EUV光刻機對我國的半導體芯片行業進行卡脖子。
然而,美國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非常難。
首先,我國正在以舉國之力,對EUV技術進行全力攻關,且已取得了巨大進展。
其次,要想對我國降維打擊,那美國自己也要不斷提高光刻技術的水平才行。
不過,遺憾的是,稀土材料也是光刻機的關鍵組成部分。例如,目前業內正在開發的新一代6NM短波長的激光等離子體光源,其收集鏡、靶材和驅動激光這3大件都必須依賴稀土材料。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足夠的稀土,美國僅剩不多的實體行業將遭到重創,而這也意味著美國經濟泡沫的基本盤也將受到致命打擊。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我國對美國的反制真是太厲害了,光稀土管制一項就能把特朗普搞得抓耳撓腮,呼之奈何。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這么害怕我國的稀土管制呢?
行業老大
但凡特朗普有點辦法解決稀土的問題,他也不會琢磨去太平洋挖礦。
下面來看看我國的稀土工業有多牛。
我國已經探明的稀土儲量大約在4400萬噸左右,占到全世界的40%。早在195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稀土開采工作。
稀土行業屬于高度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其中勞動力成本始終居高不下。但是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在全球稀土行業中已經建立了不可匹敵的優勢,在稀土的采選、冶煉、分離技術和相關設備水平方面都冠絕全球,且擁建成了無死角的全產業鏈。可以說,沒有任何國家在這方面能望我國的項背。
目前,我國的稀土開采量占到全球的60%,但加工產能卻占到了全球的90%。
截止到2023年,全球所需的重稀土金屬由我國供應了99%,精煉稀土由我國供應了90%。
雖然號稱“工業維生素”的稀土是軍工和高科技行業的必需品,但美國和西方資本覺得稀土采煉屬于“又臟、又累、賺錢少”的初級工業行業,所以就轉移給我國來搞
過去,我國對稀土的需求量不大,為了賺取更多的外匯、發展國家經濟,所以就承接了這個“只能賺辛苦錢”的產業。但是,美國和西方國家萬萬沒想到我國竟然把稀土行業干到了全球的極致。
所以,美、歐、日、韓所需要的稀土原材料都需要我國來供應,即便他們能開采和粗煉,到了精煉階段,也要交給我國來處理。
2020年2023年,美國從我國進口的稀土材料占到了其總進口量的70%,洛·馬、蘋果、特斯拉等大企業所需的稀土全部需要我國的供應鏈才行。
美、歐、日、韓其實也不傻,早就意識到不能把稀土的脖子拴在我國的褲腰帶上。
2010年,我國和日本在東海發生了撞船事件。隨后,我國就對日本展開了7個星期的稀土禁運。當時,日本一些大公司的稀土庫存其實能滿足一年的生產需要,但面對我國的禁運,還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所以,在2010年之后,美、歐、日、韓就開始了各自的稀土產業布局,你找礦,我研發技術,希望能弱化我國在稀土行業的主導地位。
但是,結果如何呢?
2010年之前,美國基本不搞稀土。2010年之后,美國才開始自己折騰。目前,MP Materials算是美國為數不多的稀土公司里的老大,也是西半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其旗下的芒廷帕斯礦是美國本土唯一的稀土礦。
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都對MP大力資助,還把這家公司納入了“國防生產法”的優先項目。在我國進行稀土出口管控后,MP更是成為美國“全村兒的希望”,擔負著重建美國稀土供應鏈的重擔。
2023年,MP一共生產出42000噸稀土氧化物,占了全球產量的15%,我國呢,產量占了全球的67%。
目前,MP只能分離和加工輕稀土元素,對重稀土,如鏑和鋱的分離技術還在研發。而鏑和鋱是制造高性能永磁體的必需元素,F35戰斗機、新能源汽車、核磁共振機都離不開這兩種稀土材料。
所以,尷尬的事兒出現了,MP需要把重稀土的分離工作交給其第4大股東~我國的盛和資源來處理。
有趣的是,據數據顯示,我國從美國進口的稀土材料已經連降兩年,2023年降了將近14%,2024年降了將近18%。
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備選方案,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就是我國之外最大的稀土分離公司,不過,這公司也得把稀土氧化物運往我國進行精煉。據目前的估計,至少在2026年之前,萊納斯還擺脫不了對我國友商的依賴。
另外,在我國對稀土出口進行更嚴格的管制之后,至少有5家美國和歐洲的公司因為拿不到我國的許可證,已經沒法再往我國運稀土了。
更尷尬的是,在美國自己和朋友圈都解決不了稀土供應的同時,美國國內的各大公司還舍不得花太多錢提前儲備昂貴的稀土材料。于是,隨著我國的禁令一出,這些公司全傻眼,甚至都琢磨靠拆解舊硬盤來刨出點能用的稀土材料應急。
看著這些嗷嗷待哺的大公司,特朗普才饑不擇食地要往太平洋里扎猛子。但是,在他扎猛子之前,美國早就動了歪心思。
那么,這歪心思是啥呢?
當心
在稀土被我國卡脖子之后,美國已經顧不上“霸主之尊”,開始用出下三濫的招數。
4月17日,香港海關立了大功,在一個40尺的出口集裝箱中查獲了25噸銻錠。按照我國對稀土的管制,銻屬于明令禁止出口的稀土材料。
看到了嗎?
美國已經學著毒梟走私雞蛋的套路,要從我國偷運稀土材料出去了。
當這條路走不通的時候,美國又開始找其他的跟班幫忙。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韓國公司,就是在幫美國干“借尸還魂”的勾當。
不過,他們太小看我國對稀土材料的追溯和管控力度。
以往,“二級管控”,也就是“長臂管轄”都是美國的特權,現在,我國則是“以彼之道還治彼身”,同樣采用“二級管控”來震懾那些企圖鉆空子,給美國幫忙的跳梁小丑。
韓國業內對此還是非常緊張的。這一回,我國有關部門已經嚴厲警告了這家公司,未來的具體懲戒措施還不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對于這些美國的幫兇,我國絕對不會心慈手軟。
同時,除了警惕美國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我國稀土材料,還要警惕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間諜結構對我國稀土行業進行滲透。
事實上,境外勢力早就盯上了我國的稀土行業。
我國的國安部門已經發現有外國公司和機構通過其在我國的分支機構,打著商業的幌子,對我國稀土行業進行滲透,并采用各種手段來搜集關于我國稀土分離技術、生產加工、戰略儲備及進出口各個環節的商業機密,甚至是國家機密。
而我國的一小撮人則被利益驅使,出賣了我國的稀土情報。有的國內公司甚至連整臺的稀土分離設備、軍用級的稀土材料都敢走私出境。
因此,我國上下一定要對這些行徑提高警惕,對任何與我國稀土產業、產品相關的不法行為都不能心慈手軟。
因為這些被出賣的技術,被走私出去的材料或設備,很可能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射向我們祖國和人民的“子彈”。
素材來源:
北京商報丨中國警告韓國公司不要向美國軍工和國防企業出口含有中國稀土礦物的產品?外交部回應
觀察者網丨“收到中方警告”,韓國業界:后果很嚴重
上觀丨中方稀土管制,讓美國慌了
觀察者網丨心智觀察所:稀土管制,一場對“關稅亂拳”的手術刀式回擊
觀察者網丨中國管制稀土出口,美國業界“喊疼”:請中方“收回成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